分类: 2012小课题 |
减数分裂复习
教学设计
学生分析:西安市第五十五中学是一所普通中学,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都较差,在高考复习备考的一轮复习中,需要对考纲中的内容进行细致全面的整理和复习。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对知识呈现方式的设置要循序渐进,体现现循环上升的模式。课后练习要有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能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复习中。
课程设计思路:
考试说明明确指出,要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试卷变中求稳,这就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主干知识的基础上,准确的与其他相关知识联系,建立知识脉络。因此,本节内容分三课时复习减数分裂等相关内容:第一课时,减数分裂场所、过程、结果等的复习;第二课时,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和遗传变异等内容比较、联系复习,并进行做题方法指导;第三课时,以高考真题为主进行做题训练。期望达到有效的提高学生应试能力,并在教学中熟悉学生复习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设计: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聚焦考纲,明确目标。第二环节,将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在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完成细胞增殖与遗传变异的联系,通过例题巩固对分裂过程的理解,提升能力。第三环节,以表格、知识框架的形式将细胞分裂与其他相关知识发生联系。
第四环节,小结提升,进行复习方法归纳。
课程目标设计:
1、梳理考试说明中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要求,明确目标。
2、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归纳。
3、尝试将细胞分裂与其他相关内容进行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设计:
1、教学重点
细胞分裂过程中的DNA变化、染色体变化、细胞变化
2、教学难点:
对学生识图能力、分析坐标曲线能力的训练,从而提升思维能力
细胞分裂与相关内容的联系
教学方法设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设计:
1、
2、
3、
学法指导设计:
1、列表比较法:明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概念、过程的比较,与遗传变异发生联系
2、观察法:观察细胞分裂图像,敏锐识别图像
3、建立数学模型:明晰细胞分裂中的DNA、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4、在做题中内化审题及解题策略:读题----找关键词----联系知识原理-----仔细作答
教学准备:
1、教师教学准备:考试说明、多媒体课件。
2、学生学习准备:回顾细胞分裂过程图,找出本节内容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从考纲要求入手,直接导入阶段
教师活动:出示课件明确考纲内容、能力要求、考查形式;
学生活动:对照考试说明,查找、明晰自己的缺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哪些知识是最该复习的,哪些能力是最应引起注意的,导入本节复习课。
第二环节:考点归纳与题型训练
一|、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概念过程比较
1、
比较项目 |
减数分裂 |
有丝分裂 |
染色体复制次数 |
|
|
细胞分裂次数 |
|
|
子细胞数目 |
|
|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 |
|
|
子细胞的名称 |
|
|
同源染色体的行为 |
|
|
非同源染色体行为 |
|
|
细胞周期 |
|
|
学生活动:回顾、讨论并对比相关项目。
设计意图:从染色体复制次数、细胞分裂次数等八项对比中,理清两种分裂方式的特点;
2、展示例题:
学生活动:认真审题,联系相关内容,仔细作答
教师活动:出示课件
例题1: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四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
设计意图:整理主干知识中的高频考点,进一步明确哪些是最为核心的能力考查的知识。
二、
1、学生活动:回顾细胞分裂过程图解
教师活动:前期、中期、后期比较图,学生观察分析,师生共同总结图像识别的大致步骤:
①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的判断(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②减数分裂中细胞名称的确定(分辨雄性、雌性)
设计意图:学会识别图像的一般步骤,提升对图像的敏锐度。
2、
学生活动:仔细辨认,认真分析,找准突破口
教师活动:引导分析,找突破口
例题2:下图为某个二倍体生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图②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
B.图中属于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有①③⑤
C.图示5个细胞均具有同源染色体
D.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
三、坐标曲线比较
1、学生活动:识别曲线和柱形图,明确曲线走势和柱形图意义、变化原因
教师活动:引导观察理解曲线,重点是 减数第二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
设计意图:通过数学建模,对细胞分裂过程进一步深入理解
2、学生活动:运用做题的一般方法,完成例题
教师活动:出示例题,适当点拨
例题3:下图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是(
A.a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
C.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相等的
D.MN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例题4:某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下图中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依次是( )
A.①② B.②③
第三环节:与其他相关内容发生联系
1、与遗传变异的联系
学生活动:完成表格
教师活动:出示课件,与遗传变异的联系表格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通过分析和综合等方法对所学知识和观点进行有效联系。
发生时期 |
染色体行为 |
基因行为 |
遗传定律 |
|
|
|
|
|
|
|
|
时期 |
变化特点 |
可遗传变异 |
有丝分裂的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
DNA复制 |
|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
同源染色体的 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
|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
|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
染色体数目或 结构变化 |
|
2、展示例题
学生活动:认真审题,仔细作答
教师活动:出示课件例题,鼓励学生独立分析解答过程
例题5: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
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例题6:下图为基因型
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B.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的
C.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
D.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第四环节:小结提升、创新演练
教师活动:出示知识框架图,指导学生尝试对相关知识进行再联系
学生活动:小结本节内容,讨论交流知识框架的建构
设计意图:总结本节主要内容思路,帮学生形成整体印象,并指导学生于课下进一步内化,提升能力。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