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上,闺蜜在朋友群里发了条消息,引发宝妈们热议:
我真的快要被孩子气疯了,我俩又吵架了!
原来闺蜜因为孩子成绩下降说了几句,孩子可能觉得没面子,就和她理论了一起,最后俩人就吵了起来。
孩子情绪十分激动,便将自己反锁在房内。
微信群里,许多妈妈都深感共鸣。
自从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原来那个活泼可爱、听话、事事依赖我们的好孩子变成了浑身是刺的“反叛者”,翅膀硬了的“冒失鬼”。
而在孩子眼里,父母也由原来的“超人”变成了专制的“暴君”。
同住一屋檐下,所有的冲突越发明显,时不时就会引起一场唇枪舌剑的大战。
不禁让人困惑,青春期的孩子如此叛逆,喜怒无常,父母到底要怎么说,孩子才肯听呢?
01
青春期的孩子,就是敏感又难搞
“你说这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怎么就不爱和我说话了呢?”
之前,一个朋友忧心忡忡的对我说。
她诉苦,我那孩子啊,一个星期没跟我这当妈的讲过一句话。
这位妈妈几乎要流下热泪了。
本来,朋友想着在周末和孩子一起出来玩一玩,想改善一下这种尴尬的关系。
可一向吹嘘自己是“句句珠玑、侃侃而谈”的人,在孩子面前却翻了车。
一路上,朋友趁机找了很多话题,孩子也只是用“还行”、“没事”、“是的”,如果幸运一些,会听到三个字“不知道”。
听到孩子这么敷衍了事,朋友气不打一起来,直接就怒了,质问孩子说:
“你和你同学在微信上聊天都能哈哈大笑,怎么就和我聊天这么费劲呢?跟我聊天总是问一句答一句!”
孩子听到这些话后,瞬间就炸了,大吼了起来。还没等朋友做出回应,孩子转身就一个人回家了。
青春期的孩子,就是敏感又难搞。
身在叛逆期的孩子,有着“成熟的身体”顶着一个“不成熟的脑袋”。
而青春期的“副作用”也不止于此,孩子会迷恋奇装异服,会想谈恋爱,处处反对父母的行为。
如果父母执意选择硬碰硬,那么只会让孩子“越管越叛逆”,让孩子离父母的心越来越远。
02
孩子处于青春期,父母要避开这三个雷区
青春期孩子叛逆的不是父母,其实他们深爱着父母,他们叛逆的是父母错误的养育方式。
很多时候,正是因为父母错误的处理方式,才让孩子有了无法控制的逆反心,久而久之变成了真正的刻意反抗。
父母要想成为孩子前进路上的领路人,把孩子叛逆的青春期变成教导孩子成长的黄金修补期,那一定要避开以下3个误区:
1、总是唠叨,爱重复好几遍
之前,有人在网上做过这么一个测试:什么时候最反感父母,想离他们越远越好的?获得高赞的两名网友是这样回答的:
“很多话讲一遍就足够了,虽然知道父母是为了自己好,但说的次数多了,心里不知不觉就烦......”
“父母说多了,自己会产生逆反情绪。天天怀疑我偷懒不学习,后来我故意偷懒,就是为了气他们......”
最终得到是答案是:父母的唠叨。
其实,通过心理学我们知道,唠叨是分年龄段的。0--3岁的孩子,你尽管和他唠嗑,说得越多越好。
但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你越唠叨,这孩子就会越叛逆。
2、喜欢利用权威胁迫孩子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情况,为了让孩子能够听话,喜欢利用自己的权威胁迫孩子。
“你如果再不吃饭,我就把电视给你关了。”
“你再不去写作业,小心我打你。”
“赶紧给我起床,是屁股痒痒了吗。”
诸如此类的方法,我相信很多父母都用过,每当说了这些话后,孩子都会乖乖的照做,按照父母们的意图去做事情。
三岁前,孩子的生活基本由爸爸妈妈掌控,三四岁,孩子独立意识开始萌芽,随着独立意识的增加。
他们开始想要以自己方式生活,比如吃什么、穿什么、做什么。
孩子逐渐长大,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就越来越喜欢跟大人对着干,最显著的表现就是顶嘴。
孩子对父母的角色定位早已发生转变,但往往父母还没能走出“权威型家长”的身份。
看到孩子“反抗”,还是想拿出以前那套强制、严厉的教育方式来管教孩子,结果只会两败俱伤。
3、管的太紧
为人父母,我们难免担心孩子还小,不能好好照顾自己,放权给他们选择容易犯错却忽视了。
成长过程中,渴望独立和自我完善本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和渴求。
他们对于外在的世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与好奇,探索周围的一切成了他们这一时期的成长主题。
孩子渴望独立,父母却事事包办。
孩子想要自由,父母却将孩子紧紧拽在手中。
孩子试图规划自己的人生,父母却强行设计孩子的未来。
这样一来,只会对亲子关系雪上加霜,让亲子沟通更加困难。
久而久之,当孩子攒满委屈,他就会越来越叛逆不听话,这么做的目的是想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所以,孩子的叛逆很大程度地来源于父母过多的管束和压制。
03
父母如何正确面对青春期叛逆
青春期,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经历的一场考验和蜕变。
优秀的父母,都懂得与孩子共同成长。
1、用心沟通
倾听孩子的需求不少家长觉得跟孩子沟通难。
其实难的不是沟通,难在情感沟通、思想沟通、心理沟通。
真正会沟通的家长一定少说多听,而且是深度倾听,共情式谈话。
要学会听孩子讲话,要听出孩子话语背后的需求、情感、期待,为理解而倾听。
父母只有跟孩子沟通好了,亲子关系才会和谐,这个关系甚至比教育更重要。
2、收起“霸道总裁心”,让孩子做选择
父母总是觉得孩子还小,霸道性替孩子做选择,替孩子安排好一切。但是渐渐长大的孩子,面对选择时,有自己的想法,有属于自己的意识。
所以,父母不妨将选择的权利给到孩子,让孩子自己做抉择。
比如问孩子是现在看电视还是写作业,看电视的话,今天的作业就写不完了,明天老师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你的。
孩子这个时候就会去思考,权衡,最终做出自己的选择。
3、冷静下来,学会换位思考
在解决问题之前,父母要控制要自己的情绪,一定要让自己冷静下来。
我们要学会以孩子立场思考理解孩子的行为,然后说出解决办法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沟通更容易。
相比两败俱伤,选择皆大欢喜,不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