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回家打开门,看见孩子正在看电视时,第一句话是什么?
我相信,90%的父母回答是:“写完作业了吗?就看电视!”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折射出多少父母的辛酸和泪水!
对大多孩子来说,他们习惯东张西望,做事拖拉,不能始终如一。
这不,昨天晚上10点多,传来一位妈妈的咆哮,响彻整层楼:“你作业还没写完?”
就在我竖起耳朵认真听下文时,这位气坏的妈妈继续气愤地喊道:
“一会干这个,一会干那个,你能做完才怪!”
我们暂且不说这位妈妈的“咆哮”是否合理,单看这阵仗,估计孩子也是吓坏了。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每次陪孩子做完作业后,都感觉精疲力尽......
有时候,我们也会忍不住发脾气,怒吼,甚至动手打孩子。
可是等到上床睡觉时,内心却是惭愧、心疼。
其实,备受煎熬的不止是父母,孩子更是整日在惴惴不安中度日如年。
爱之愈深,责之愈严,可恨也随之而来。如何正确看待孩子写作业墨迹,拖拉问题需要讲究方式方法!
01
找到孩子墨迹的原因才是关键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认可。然而面对孩子的作业问题,我们通常在第一时间选择了愤怒和责怪。
其实,孩子墨迹、小动作多这些问题多数是专注力不足导致的。孩子的专注力不同于成人,很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1、强迫孩子学习
相关研究表明,孩子的专注力十分有限4岁以下只能专注5分钟左右,7岁孩子可达20分钟,而且很容易受到身边环境影响。
当孩子无法继续保持专注状态时,难免分心走神、出现一些小动作。
这个时候如果依然强迫孩子学习,孩子很可能表现出厌烦,还有可能硬着头皮乱写。
2、缺乏对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驱动孩子的内动力,也是他学习一切知识的主要动力。
所有父母都知道,孩子出生后就开始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高度集中,这是生命的特征,无需我们培养。
当孩子写作业拖拉时,或许是他对学习这件事情本身不感兴趣。
3、父母的情绪,影响孩子
假如父母是像监工一样盯着孩子写作业,看孩子写得对不对,认真不认真。
父母只要看到哪里不对了,就立刻给孩子指出来,让孩子擦掉重写,一边帮着孩子修改,一边指责埋怨孩子。
我们越是吼叫、批评,孩子越焦虑、越恐惧,根本没心思学习。
所以,父母能管理好自身情绪,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
02
改变孩子,先反思自己
仔细想想,到底是孩子墨迹,还是父母为了追求“快”,而强行加快孩子的成长节奏呢?
回想以前,看到孩子墨迹,我天天被气得肝疼。
我也知道,教育孩子需要耐心,可是谁看他写作业都能被急死!
每天回家写作业要墨迹二、三个小时。
孩子不仅墨迹,而且容易分心,一会玩笔,一会上厕所偷瞄几下电视,变得越来越会偷懒!
看见孩子上厕所,也会下意识地催一句:“快点上。”刚开始孩子爸爸很委婉的和我说:“不着急,让孩子慢慢来。”
我眼神一撇:“你不催着一点,他哪能长大?!”
孩子爸说道:
“孩子就这年纪,你总是催催催,他也不能一下子长大啊!
你一直以成年人的进度去要求孩子怎么行!”
通过这件事,觉得我总习惯性地拿自己的行为标准、过去的做事标准来衡量孩子甚至强加在孩子身上。
孩子哪里做的不好,不一定完全是孩子的问题,作为成人,我们要先学会自我反思。
若想让孩子从此变成效率宝宝、乖巧宝宝,那就要先学会改变自己。
学着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引导孩子,影响孩子,给孩子做好榜样。
而不是遇事就发火、抱怨、催促甚至打骂......
03
笑着陪孩子学作业,是父母的标准
孩子渴望得到家长的爱,孩子的内心与行为也期待得到父母的理解。
当孩子向我们投以期许的眼神,我们能给予的,是关怀、是引导、是帮助,让我们成为更好的父母,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想要孩子不墨迹,不催不吼主动做作业,不妨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1、提高孩子专注力
在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不要给孩子贴上“墨迹”、“拖拉”的标签,父母都要参与进来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
例如,父母可以使用“番茄工作法”。
先选择几个需要完成的任务,用番茄钟计时。
每个番茄时钟为25分钟,然后将每个任务完成设置成若干个番茄时钟。在番茄时钟内专注工作,中途不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否则番茄时钟无效。
等到番茄时钟响起,可以休息5分钟,如此反复进行。(时间可根据孩子情况而定)
2、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不可能在讨厌一件事的前提下将这件事做好。
父母要做的就是,让孩子能够感受到求知之乐。例如:
经常告诉孩子一些有趣的知识,如历史典故、艺术、音乐等话题;
寻找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中热门的新闻,和孩子讨论,鼓励他发表意见,并且倾听他的说话;
显微镜可以观察水中生态、植物
……
总之,假如你希望孩子对学习有兴趣,最好的方式是引导他,而不是吩咐或强迫他。
3、注意自己的情绪
陪孩子写作业,本是一个父母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不要让这个过程背负太多负担。
况且,做作业只是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父母和孩子还有很多其他的交流机会。
不管在做什么,都以爱的名义出发,用爱的语言和爱的眼神去教育孩子,对他有点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