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育英才:“为了赚钱,我把3岁女儿喂到了70斤”:不顾孩子安危的父母,得有多自私和残忍?

如果孩子在两岁半时候,体重超过70斤,你会怎么办?
任何一对正常的爸妈,听到这个数字,都会考虑给孩子适度节食,追求健康。
然而世事往往事与愿违,总有一些父母为了利益把孩子健康狠心不顾。
网络直播大火的今天,很多有人都选择在网络直播上表演节目,直播自己的生活来赚钱。
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刚刚两三岁的孩子,就在爸妈的指导下,进行吃播,逐渐成为了父母赚钱的工具。
有个昵称“佩琪”的小姑娘,大概是史上最年轻的大胃王吃播。
https://p5.itc.cn/images01/20200827/be65ebc79cd84ddbb21e57240a988bf2.jpeg
她今年才三岁,却已经有至少一年的吃播经验。
在宝宝一岁的时候,母亲也就简单的记录她的日常生活。
后来有很多粉丝留言表示,喜欢看佩琪吃饭。于是,在宝宝两岁的时候视频开始变味了。
佩琪的父母在宝宝面前摆放了许多蛋糕,肉食,汉堡等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供她进食。
还不会用筷子的小佩琪,经常吃得满头满脸,有时实在吃不下,干脆吐到床上。
就这样,在今年5月份,佩琪体重已经飙升到60斤,现在又增肥了20斤。
而这时,孩子年龄仅仅三岁而已。
3岁的小小身躯,70斤的体重,让她出现严重健康隐患,不仅翻身困难,连走路都变得一瘸一拐。
http://p4.itc.cn/images01/20200827/825570173bbb43018001888cf5c65153.gif
最让人最气愤的是,孩子胖成这样,这位妈妈丝毫不担心健康,反而以此博眼球。
她的爸妈继续给她大瓶高糖度饮料,半只烧鸡,一碗粉。
原本我以为,这只是一个贪吃的宝宝,和一对过度溺爱,不懂分寸的爸妈。
看到这里,不少网友也在评论区说道:
“不要给孩子再喂吃的了,孩子生下难道是赚钱的工具吗?”
“宝宝口味清淡,别给她吃重油重盐的东西,应该多吃蔬菜。”
“过度喂养的后果只能是毁了孩子的身体和健康。”
谁知孩子的妈妈是这样回复的:“孩子的爸爸没什么本事,是一个没用的男人,赚不到什么钱。”
原来,一直让孩子狂吃,是他们的赚钱手段。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但这不是让孩子牺牲健康换取金钱的理由!
原本应该天真烂漫的年龄,却有了远超于他们年龄的“体重”,这何尝不是一种残忍。
01
逼孩子赚钱,是父母最大的失败
为人父母最大的失败,就是在最应该努力为孩子搭建未来的时候,却让孩子替自己赚钱。
这样把孩子当赚钱工具的事情,真的不是个例。
去年的一个#女童被妈妈踹飞#的视频揪住了广大网友的心。
http://p5.itc.cn/images01/20200827/7281b283027f48b3ab57cf6c771f4d8c.gif
视频显示,一男一女两个成人用手机追着小女孩背影拍摄,小女孩拎着疑似道具的小书包安静地走向一面墙壁,途中弯腰把小包轻轻放在地上。
此时,女童的妈妈立刻上去飞身一脚,小女孩被踹得踉跄几步险些跌倒。
但是让人更觉痛心的是,小女孩仿佛早已习惯了这种行为,头也没回,安静地站在那里,任由妈妈整理被踹后的裙角……
这个女童也刚满三岁,是杭州专门拍摄童装的小模特,平均每天要拍摄20到30套童装,年收入在10万到50万之间。
当天拍摄过程中,女童有点不耐烦,于是就发生了这令人愤怒的一幕。
视频传到网络上,引发无数网友愤怒。
妞妞的妈妈随后回应,自己当时只是没有管理好情绪。
然而,真是简单的情绪失控吗?
有网友随后上传了新视频,女童的妈妈,就曾经用衣架打妞妞。
http://p1.itc.cn/images01/20200827/e98c3790952d43feb1b5d05478ed8d76.gif
3岁的孩子,本应天真烂漫,但在妞妞妈妈这, 稍有不从,就动辄用衣架殴打,用力飞踹。
为什么会怎样?
只有一个原因,妈妈把所有赚钱的希望,都寄托在3岁的孩子身上。
当孩子承担起不切实际的负担,就难免被拳脚相加。
然而,最失败的家教,就是不顾孩子成长,逼她为自己赚钱。
这些被剥夺的童年,没有快乐做底色,再有钱也只是被人支配的工具而已。
因为,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只会变得敏感、脆弱、没有安全感,甚至自卑、抑郁。
02
不幸的孩子,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还记得当年17岁考入中科院的那位神童吗?
魏永康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
可就是这样一位熠熠闪光的神童,却在最好的年纪“陨落”。
2003年7月,已经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被学校劝退。
http://p6.itc.cn/images01/20200827/019be45248cf46d4b77723f422cd805b.jpeg
在得知孩子被退学后,孩子的妈妈指着中科院的大楼,让儿子跳楼,还指着旁边车水马龙的道路,让儿子去被车撞:
“这么好的条件不争气,你去死;
他都这么不争气了,他去死!我还管他!”
孩子被学校退学,最伤心的应该是孩子,妈妈应该第一时间去安慰孩子才对,是什么会讲出如此绝情之语?
她爱的不是孩子本身,而是孩子头上的那个可能给她带来财富的“神童”光环!
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母亲将儿子当成了唯一的希望,所以孩子从小除了学习,不会任何事情,与人沟通都是障碍。
被退学回家的魏永康,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自暴自弃,一个多月后身无分文,离家出走。
母亲痛定思痛,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带着儿子再次“成长”:
手把手地教他洗衣做饭、料理家务,教他照顾瘫痪的父亲。
为了让儿子“走出去”,她请同龄孩子来家里做客,教儿子如何待客、与人交流。
在母亲的引导下,魏永康才慢慢走出了封闭的小世界,逐渐融入社会生活。
我们也可以反向思考下,父母给孩子指的路,是孩子真正想要的吗?
不,孩子的路,只是父母的心愿,他们理所应当认为,我生的孩子,是要为我实现梦想的。
孩子都是天使,只是父母看不见。
父母只想按照自己的意志,把一个个天使快速变成大人,乖巧、懂事、孝顺、能为他们赚钱的大人。
但是,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却需要孩子用一生的时间去治愈。
03
童年只有一次,无法重来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朦朦胧胧的聪明,一种永远不喜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
父母应该把童年还给孩子,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让他在大自然撒欢,而不是在追逐名和利。
最好的童年,是让孩子像孩子那样成长。
有人说,“孩子的成长,拼的是父母”,某种意义上说,我认同这个观点。
但我认为,这里的拼,拼的是父母的自我学习的能力,相对于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
所以,我敬重那些勤奋好学、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
这些父母,既不会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孩子,也不会一直替孩子遮风挡雨。
他们不占有孩子,也不溺爱孩子,只是保护和引导。
父母亲的大格局,有分寸的教育方式,才是一个家庭最好的样子。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得到父母充满爱的合理的引导,在本该被呵护和读书的年龄里,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