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卓育英才;为什么父母总是给孩子“最好的”,换来的却是他的怨恨?

(2020-04-24 11:32:05)
许多父母,遇到孩子叛逆的态度时,大都会摇头大吐苦水:我给了你最好的爱,为什么还要和我吵。 

其实打开孩子心门,探一探他的内心世界,是为人父母者需要加油的课题。 

去年一朋友,孩子百岁宴请宾客,我们这些老相识单独坐了一桌,席间难免聊起孩子。

有一位朋友大倒苦水。

原来她为孩子报了n个兴趣班,每种都花费不菲。

可孩子却厌学严重,没一样喜欢学的,每次都和她大吵。 

最后,分析出来的原因是,我们总喜欢拿自己认为的“最好”给孩子。 

可我们认为的最好,就是孩子需要的吗?未必!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其实我也犯过这样的错误。 

那时,我家孩子才五岁,我同样给他安排了很丰富的学习活动。 

游泳、绘画、英语,全都是为了培养孩子能力。 

结果有次在家直播上课时,孩子彻底崩溃大哭:“我不报了,就不学,再也不学了”。 

我很愕然。 

很多父母都和我以及朋友一样,总想把最好的给孩子,却不知那根本不是孩子需要的。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ib9uCciaevPXCgZazHuEGQrbCA8YMkbriaBpicCOQy3AriaMn3IvDUNjr830fycuZl0KlgE4ptoUmeyEtAnzrFruMaQ/640?wx_fmt=png

后来,我接触到几位青春期孩子,问他们为什么要和父母吵架。 

我想,他们的发声也代表着一些孩子的心声,值得每一位父母深思。 

我真的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不了解我真正在想什么,总是要我顺着他们指好的路往下走? 

我不是躯壳,我有灵魂我也有我的思想,我有大脑我也会自己思考。 

我根本没有办法和爸爸妈妈说话,对我的一些意见,他们总认为很荒谬,是狡辩、找借口。

许多事情他们根本不征求我的意见,也从来不愿听我的解释。 

每次我鼓起勇气和他们说心里话的时候,他们总是先哆嗦一大段的道理,还会摆出一副“我是大人”的架子,然后把自己的思想传输给我。

实际上只有我赞同他的观点,他们才不会继续说下去,如果我不赞同,他们就会一直往下说,直到我很不乐意地接受为止。 

听到他们的诉说,我实在汗颜。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b9uCciaevPXAaib1IjkibgbLvOH2FXlyUsGbu8plmn7XqFYqQbgp3MjibSD9fceqMR7THGDeFE82JIbBlEBiaaV1xtw/640?wx_fmt=jpeg

我们擅作主张为孩子做决定;着急把自己的经验一股脑地告诉孩子;把我们走过的弯路和受过的亏总结下来,删除,直接给孩子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 

我们父母总是认为我们给孩子的都是最好的,那么我们有没有问问孩子我们给孩子的,就是孩子想要的吗? 

如果我们给的不是孩子想要的,当我们在付出一切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时,我们能释然吗? 

如果我们付出一切却换来对孩子的伤害时,我们还要继续吗? 

给孩子他需要的,而不是你想要给他的! 

父母给的孩子不要,孩子要的,父母不给!就会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b9uCciaevPXDx0VAheH3UjkEY17FDuN6JIGQEwBAuibUlr9L11T9xdXPmbDDnYWXMZdblWoia28Z6Jo6egxJS5Nmw/640?wx_fmt=jpeg

那么,我们又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爱呢? 

1、不要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 

我们自以为是的替孩子考虑,实质上是一种对孩子选择权利的剥夺,更是一种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最直接的表现。 

替孩子选择兴趣爱好也好,选择买什么衣服也好,家长一定要记住:“要尊重孩子的意见,要交流不要专制,要沟通不要独裁”。 

2、与孩子进行朋友式的交流 

有研究表明,与孩子进行朋友式的交流,是最能够体现平等原则的沟通手段。 

父母与孩子交朋友,首要目的不是去影响、教育,而是要理解、倾听。 

但能实现倾听的前提一定是家长能够得取得孩子的信任。 

只有以信任为前提,孩子才肯向我们倾诉,我们才有倾听的机会,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3、给孩子情绪上的安全感 

中国自古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然而你会发现你越责骂,孩子就越差。 

并且,长期处于打骂状态下的孩子大脑发育会受到一定程度损伤,这会让孩子在注意力和学习技能方面表现较差。 

情绪上的伤害,比身体上的伤害更可怕。

4、最后 

我一直信奉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觉得这话也适用于教育。你想把“最好的”给孩子,那先把它放在自己身上试试,设身处地为孩子考量一下再行动。 

别拿“为孩子好”当圣旨,别把自己未完成的理想强加给孩子,也别试图用自己的经验替孩子走人生路。 

过了,毫无意义,且生诸多怨怼。 

因为那都不是孩子需要的。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b9uCciaevPXBNmRNWqS4tp4mP1l6e0Kz8icWxZTyRAGuOSHN0w1RSsvG2PO8l0Il8icycAnh8iayx6s2WEtrYLlQMQ/640?wx_fmt=jpeg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ib9uCciaevPXB2nX8NFhYb5k7sWQ4dAibShHyGlH5bQUJon3ZDia1tpVsNOTFaRT78pnEEHT5rgmQv3rTd6fHVaAxA/640?wx_fmt=gif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青春期公开课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