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育英才:“母亲跪求孩子上学1为了孩子懂事,父母就可以无底线的“卑微”?

今天,我看到一个视频,简直怒火中烧。
究竟发生了什么?
视频中,一位中年母亲在室外长跪不起,在乞求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不是别人,就是她的儿子!
这位母亲下跪的理由很简单,求孩子不要退学。
母亲考虑到孩子将来的前途,为了不让孩子退学,便苦口婆心地好言相劝。
孩子却提出:“如果你跪下的话,我可以考虑考虑。”
结果这位母亲当真给自己的儿子跪下了。这种痛,这种苦楚,该是多么刻骨?
看着下跪的母亲,这位儿子非但没有丝毫动容,反而猖狂的翘着二郎腿玩手机。
这还不是更生气的。更生气的是他将母亲下跪的照片拍了下来,得意洋洋的发了朋友圈,并写道“开心每一天”。
该条信息一经曝光,就引来众多网友指责: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怎么能冷酷到这样的程度?
而我却认为,母亲在这份爱里对孩子的卑微,或许才是这场风波最早的始作俑者。
母亲选择这种卑微的方式去乞求孩子。我相信,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得不到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虽然这是一首情歌,然而形容上面的这组家庭也不为过!
父母可以爱到卑微,但要明白“卑微讨好”换不来孩子的爱,因为没有人会爱卑微的我们。
有一次我在回北京的高铁上,遇见过这样一对家庭。
当时一对年轻的夫妻手里提着大包小包,旁边还跟着一个看起来六七岁样的女孩,像是刚旅游完回家的样子。
这对夫妻因为没有买到座位挨着的票,就让妈妈过去照顾孩子,爸爸虽然也在一个车厢里,但离她们也有些距离。
坐下没多久,那位父亲就跑过去问女孩:
有没有晕车?要不要袋子?想不想吃点东西?
面对爸爸的关心,女孩却在的座位上爆出这样一句话:“哎呀,你不要这么烦行不行!不用你过来。”
这句话用一种很不耐烦的语气说出来,声音很大,让整辆车都变得有些拘谨。
那位父亲没说什么话,真的就再也没去看过女儿,安安静静的一直坐在属于他的座位上,直到下车。
一家人下车之后,那句话仿佛还粘在车里,留在了那个空荡荡的座位上,并没有消散。
在这个故事里,不仅有一个不尊敬父母的孩子,还有对孩子束手无策、卑微的大人。
这样的场景十分常见,有的孩子因为大人不给买玩具,对父母拳打脚踢;还有的孩子跟父母说话充满火药味:“关你什么事,啰里啰嗦”
大人们常常被他们气得脸色煞白,却也无可奈何。
诚然,每一个人当了爸爸或妈妈后,就注定了要对孩子付出。
他小的时候,管他的吃喝拉撒,管他的学习教育,很多妈妈做得面面俱到,对孩子认真仔细,为了孩子甚至不惜牺牲自我。
他们把孩子捧在手心里,疼在心口上。这就是父母的可贵品质。
然而,有多少这样的“好”父母,却没有得到孩子本该有的回馈。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如果越来越“卑微”,教育孩子时,他根本就不买账。
父母给孩子的足够的爱,并不代表着要放低姿态,甚至放弃做家长的权威。
所谓权威,不是劝你做个专制霸道的父母,重点不在于让孩子怕你,而是让孩子尊重你,让你的声音对孩子来说有力量。
作为父母,不该丢了该有的原则和底线,更不能忘记坚定地为孩子确立界线和规矩。
对于孩子必须要做的事情,请用坚定的语气,使用陈述句和肯定句,而不是请求句。
否则,你所纵容的,就会一直继续下去。
爱,也需要一份理智,只有这样的“理智的爱”,才能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让他真正的走向成熟。
父母们,也请一定要记住,每一位父母,都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自己”。
当你懂得爱自己了,不在“卑微”的时候,孩子才会爱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