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育英才I“杨烁教子”引发争议:饱受传统家庭教育打击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近期,演员杨烁频繁上热搜了,不过,并不是因为演技,而是因为在节目中对儿子过于严格的教育方式。
一开始,杨烁对儿子杨雨辰的走路姿势不满意,本来是件无伤大雅的事儿,杨烁却要求儿子重新回到上坡重新走:“走回去”。
孩子一路小跑终于到了原点,杨烁一看走路的姿势还是不对,再次训斥儿子:“走路不会走吗?”,然后又让杨雨辰爬回到上坡,继续重新走一次。
因为地处高原地带,小孩子可能还不太适应。于是杨雨辰上坡速度有些慢了,杨烁便朝儿子低吼:“所有人都在等着你啊,快点!”
到了选房子环节,杨雨辰选择了5号,但杨烁想选1号。当时孩子笑着对爸爸说:“5号是我的幸运数字”。
结果杨烁马上泼了冷水,“5号不是我的幸运数字啊。”
本来孩子脸上挂着的笑容瞬间僵硬。
最终杨烁尊重了孩子的选择,结果发现5号房在最远处,需要走很远才能到达。于是杨烁开启了讽刺模式:
“太棒了,你不是说5是你的幸运数字吗?”
当去往五号房的时候,摄影师善意提醒杨烁海拔有些高,孩子可能会缺氧,可以抱着孩子走。
结果杨烁直截了当地说:“我不管,他自己选的,自己承担。”
这一路上,杨烁对待孩子没有安慰与帮助,只有一味的打击。
网友看到杨烁这一系列不可思议操作后,也让他们联想到了自己的童年阴影,引发热议:
想起了我自己的,我小时候也是这么对待我的,好可怜。
看起来也不像熊孩子,何必这样呢?
感觉杨雨辰很怕杨烁,是发自内心的害怕,一个小动作都很小心翼翼。
就连我自己看节目的时候,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孩子的害怕与无助!
面对大家的质疑,杨烁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自己家的孩子我特别心疼,但他是个男孩子,将来要成为一个男子汉。我会改变一些态度,但不会放弃教育方式。
杨烁一再强调自己的立场:“希望通过一种严苛的教育,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遇事处理能力。”
可这像极了中国式父母:打着“为了你好”的旗号,无所不用其极地鞭策、打击自己的孩子。
在严厉教育下的孩子,长大后或许会很优秀。
可一个从小得不到父母认可的孩子,不仅会失去本应充满爱和关怀的童年,还会在性格上滋生“不自信”和“自卑”的心理瑕疵。
有一个词叫“优秀的自卑者”,这样的人,在别人看来无疑是优秀且成功的,可是内心深处却隐藏着一种自卑,经常自我否定。
姜文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自卑者”。
当很多人都羡慕着他的成就时,他却活在自卑的小黑屋里瑟瑟发抖。而这种自卑,跟他的母亲有着莫大的关系。
姜文说了两件小事,一件是他考上中戏,兴冲冲地告诉母亲,母亲随手把通知书往旁边一扔,让他去洗衣服。
后来他出名了,赚了钱,给母亲买了房子,可是母亲一次都没有住过。
从小到大,姜文一直努力讨好母亲,希望得到她的认可。
可是直到母亲去世,两人都没有机会得到和解,这也成了姜文一生的遗憾。
打击式教育就像一枚钉子钉在孩子的心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伤口会慢慢愈合,但是钉子上的锈迹却永远存在。
如果父母只会打击他,否定他,那孩子还能去哪里树立自信心呢?
“教育孩子,棍棒和糖缺一不可。”
与孩子相处时,只有棍棒,会让他失去探索人生的勇气和自信;若只给糖果,无法为孩子树立边界,时间一长,他也难免骄纵。
“教育像是一杆天平,无论哪一边受力稍重,都会导致失衡。“
严厉与温情,并不互相排斥。其中关键,在于拿捏好分寸。
教育本来就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可以,请对孩子多一点陪伴、多一点鼓励,多倾听他们的内心想法。
孩子的成长,是要从父母的爱中汲取营养的。
毁掉一个孩子有多容易?也许只要你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够了。
所以,千万不要吝啬你对孩子的认可,因为那是他们成长中最坚硬的盔甲。
爱孩子,从拒绝打击他们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