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育英才|从《庆余年》解析家庭教育:不被父母“看见”,是孩子最大的“死穴”
近日,古装剧《庆余年》大火,令人惊奇的构思,架空历史的剧本设定,还有范闲这个穿越人疯狂开挂,吸引了不少剧迷。
当然,电视剧的火爆顺便也带火了郭麒麟饰演的范思辙。
火的原因是,这个会说相声的德云社少班主,演起戏来也有模有样,令人刮目相看。
他在剧中饰演的范思辙,一个“地主家的傻儿子”,爱财如命,憨憨傻傻,却一点都不让人讨厌,一出场就圈粉无数,风头甚至盖过了主角张若昀。
但在剧中,父亲范建的眼里,总觉得范思辙是扶不起的阿斗,文也不行,武也不行,成天游手好闲,一无是处。
就连范思辙亲娘都没看到他的优点,也觉得他是一个犯浑的孩子。
可他们并不知道在自己儿子的眼里,父母是儿子最尊敬的人,最崇拜的偶像,儿子虽然怕他们,但却渴望得到父母的“被看见”。
有一次,有人辱骂了父亲,范思辙想也没想,直接冲出去,大打出手。
可是,范建却认为范思辙惹是生非,罚跪于屋外。
范闲看不过去,道破真相,才点醒梦中人。
原来,范思辙贪财,是因为自己的父亲是户部侍郎,掌管天下钱财,范思辙想帮父亲分担。
他渴望追赶父亲,希望通过积累财富向父亲证明自己,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可,也许在他憨直的脑袋里一直都这样想着:
我要是能挣很多很多钱,爹是不是就能多看我一眼?
可父亲范建对范思辙的要求总是过于苛刻,以自己心中所谓的“优秀”来衡量自己的儿子,却从没有向范思辙表达过作为父亲的该给善意。
在他父亲眼中,范思辙所执着的商贾之术、敛财之法,非正途!
最后,通过范闲的点破,父亲范建终于看到了儿子的天资,放下了对他的成见,给了他一个久违的微笑。
正因为范闲的“看见”,赞许和支持,才把别人眼中废柴的范思辙,化身为后来的经商鬼才。
其实每个孩子都像范思辙一样,有许多优点,而大多数父母恰恰和范建一样,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认为管好孩子的缺点,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我们总是看孩子的缺点时“火眼金睛”,看孩子的优点时自动屏蔽。
而父母的“看见”,能够成就更优秀的孩子。
有位朋友是硕士毕业,她的爱人是博士,都是智商极高的知识分子。
他们的孩子出生后自带光芒,在上学之前得到过很多人的夸奖,一度成为父母的骄傲。
可孩子上学之后没有什么闪光点可向外人去炫耀,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垫底,即使妈妈付出了很多的时间给孩子补习课程,但都依旧无济于事。
每次开家长会,妈妈都坐在最后边,低头不说话,就怕引起老师和家长的关注。
有一次,孩子兴冲冲的告诉妈妈说:“妈妈,我这次体育差点满分,我们去吃什么好吃的啊?”
妈妈没好气的说:“吃什么吃,体育有什么用,有本事文化课考满分啊,要是成绩下来了,文化课没考好,看我不打死你,还想着吃。”
最后孩子的成绩依然在班里垫底。
妈妈看着孩子每天像自己高考冲刺般的学习,眼镜片越来越厚,一下子想明白了:
儿子确实资质平平,学霸夫妻真的生出了一个不善于学习的孩子。
于是,父母开始放下焦虑,开始支持孩子学习体育。
这个孩子后来挺优秀的,考上了重点高中。
许多人可能会不解,其实在这名孩子身上有很大的优点,他的优点就是体育非常好,可惜的是之前父母没有重视他的优点。
参加学校体育训练后,运动成绩也突飞猛进,老师和同学也经常夸他,从此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有了自信心,更努力的去学习他“讨厌”的文化课。
每一个孩子都会发光,或早或迟,或耀目或闪烁,而这些,都取决于父母能否被“看见”。
别让孩子背着光,活在“不被父母看见”的阴影里。
做父母的要看到孩子自身独有的特点,用欣赏的眼光去鼓励孩子,父母的眼光就是最丰沃的营养,盯到哪里,哪里就会长出参天大树。
我们要明白,有些孩子早早地闪耀着光,有些孩子是需要时间和耐心来精心打磨。
他不一定是颗耀眼的钻石,但也温润如玉。
愿你能够拥有一双发现孩子优点的眼睛,愿你的孩子在这双眼睛的注视下,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世界面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