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育英才:“我才是父母最喜欢的孩子1老大让着老二,也恨着老二......

上周六我坐火车回家,旁边是一家人,爸爸妈妈带着两个孩子。
弟弟大概四五岁,哥哥十三四岁的样子。
弟弟要喝酸奶,那种小盒子的酸奶,妈妈掏出一盒,然后对姐姐说:“弟弟喝不了,剩下的给你喝。”
哥哥没吭声,脸上也没什么表情,好像这已经成了习以为常的事情。
弟弟果然没喝了,妈妈就把剩下的给哥哥了,哥哥接了,没说话,就一直拿在手里没有要喝的意思。
过了一会儿,弟弟要吃苹果。
妈妈拿出一个苹果,对哥哥说:“弟弟吃不了,剩下的给你。”
爸爸听到这句话后也觉得不好,跟妈妈说:“给孩子一个新的,不要让他吃剩下的了。”
妈妈反驳道:“孩子这么小,他肯定吃不了的,那不是浪费了!”转脸对哥哥说:“你是哥哥,要迁就着弟弟......”
妈妈话还没说完,弟弟高傲的对哥哥说:“我才是妈妈最喜欢的孩子。”哥哥气得灰着脸把头转过去看向窗外的风景。
爸爸怮不过妈妈,也就不再发声,虽然内心也觉得对哥哥不公平,但也只能静静的看着这一切。
弟弟果然啃了几口就不吃了,妈妈又把剩下的苹果给了孩子,这次哥哥没接。
全程,哥哥都拒绝和家人交流,一句话都不说,甚至不愿意看家人一眼。
对于哥哥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父亲虽然看在眼里,但性格懦弱,不敢为哥哥争取更多的爱。
在我看来,这个家,对哥哥而言,没半点温暖,甚至是孤立无援。
因为对孩子来说,比不爱更伤人的,是偏心。因为他们见过什么是爱,才更懂得不被爱的心酸,这种心灵上的创伤是一辈子都无法愈合的。
连最亲的人,都没有好好爱你,会让孩子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够好,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值得这个人间。
可偏心的父母都爱说的一句话:手心手背都是肉!
其实手心永远在手心里,手背永远抵挡一切!有好东西都是手心攥着的,手背却什么都没有。
之前,在微博热搜上看到一个话题:“父母可以偏心到什么程度?”
有的网友在诉说着自己曾经的伤痛:
我有一个弟弟我们相差四岁,我到现在都记得小时候我妈妈说的一句话,你是老大就该让着小的,所以小时候每次我妈说完这句话我就更生气,真的太伤人了,老大的真的会留下创伤。
我有一个弟弟,其实平时妈妈对我还是挺好的,就是牵扯到我弟的时候,无论我做什么说什么,不管我的初衷是不是为了我弟好,她一概会说成我的不是,我的错。
有的网友和我一样讲述着亲眼所见的事情:
昨天亲眼所见,一个商场的滚梯一个五岁左右的女孩在电梯上面号啕大哭,原来是妈妈要抱着一岁多的弟弟,爸爸要拿着弟弟的婴儿车和其他东西,但他们都忽略了只有五岁的女儿不敢自己下滚梯!
还有被偏心者也觉得很不公平:
父母偏心对孩子的心灵伤害真的很大,我就感觉父母偏心,但是是偏向我,所以我经常会主动让着姐姐。
我爸妈好像更偏心我一点,尤其我上了大学离开家之后每次回家我弟都很开心,不是因为想我了,而是因为我回去就意味着可以吃好多好吃的,所以我一直让弟弟多吃点。
我们明白,要时时刻刻做到“一碗水端平”,并非易事,但长久以来的偏心,会给孩子留下一生的阴影,甚至在将来的生活中都困扰着他们。
因为多子女家庭中无论哪个孩子受到偏爱,对当前偏爱的感知和童年时期对偏爱的回忆都会降低孩子彼此之间的亲密度。
父母偏心,毁掉的往往是两个孩子。
那么,家有二宝,父母如何做好孩子之间的桥梁
答案应该是父母和两个孩子平等地站在一起。真正让孩子受伤的其实是父母的站位和父母的评判。
1、不介入孩子之间的矛盾。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父母的介入,如果处理不当,有失公平,往往会激化矛盾。
在可控范围内,试着让他们学会自己协调矛盾,解决问题,才是明智之举。
2、对事不对人。有的父母在孩子发生矛盾时,习惯以年龄、性别论对错。这种对人不对事的做法,往往会恶化孩子之间的关系。
3、不比较,鼓励分享。不在孩子之间做比较,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多子女家庭中,父母需要学习欣赏和爱护每个孩子,接受每个孩子的独特和唯一。
4、父母的爱和关注是根本。我们要做的是,让老大感受到足够的关注,让他明白,爸爸妈妈还是一如既往地爱我,并且还多了一个爱我的人,而我也可以爱他。
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是最不能把它量化的,它不是一块饼干,给了他,我就没有了。
它应该是源源不断的供给,因为浩瀚而丰富,我们真的不应该让孩子在爱里一决高下,拼命争夺。
家有二孩,不偏心,是给孩子最好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