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育英才:高考630分学霸欲退学,吃不了军训的苦,又怎能吃生活的苦?

放眼望去,许多父母自己节衣缩食,但给孩子买高档名牌时眼都不眨。
对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丁点家务活也不舍得干。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都怎样了呢?
昨天微博的一个热搜新闻引起了我的关注:
重庆一名大一新生,因感觉大学军训太苦,竟打退堂鼓想退学复读。
父母了解到小华的想法后,心急如焚。为了让儿子回心转意,母亲立即从四川乘高铁来到重庆,想当面给孩子做思想工作。
当天,在重庆西站的广场上,孩子家人发生了激烈争吵,这一幕被附近巡逻的民警看到。
随后,民警以一名过来人的身份,对其进行一番分析和劝说,孩子最终想明白了,决定安心返校读书。
众所周知,如今的大学军训早已不像原来那样费体力,基本都是走正步之类。
就算有些费体力的科目,对于18岁左右的年轻人来说也是小菜一碟,这位大学生就是觉得太苦。
虽然孩子答应返回学校继续参加军训并好好学习,不再让父母为自己担心,但暴露出的问题却很值得深思。
寒窗苦读十余年,到最后敌不过几天的军训。
“溺爱多败儿”现在的很多家长心疼孩子,不想让孩子吃苦,或是对孩子做事不放心。
种什么秧,结什么果。没有吃过苦,怎知啥叫甜。
父母终将退出孩子的生活,那些没有受苦便得到的甜,总有一天要还回去。
在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朋友家的一个孩子,本科毕业已有2年,他的同学都已经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不错的成绩了。
他却一直待业在家,整天打游戏,要花钱,就跟父母要。
朋友家并不富裕,只是普通家庭,之前的重心都放在了孩子的学习上,却忽视了孩子的抗压能力。
父母劝了很多次,希望孩子出去找工作。但每次孩子总是理直气壮地回应:
公司的人都针对我,让我做这做那的,每天那么累,你让我怎么工作?。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
每个啃老族身后都有一个舍不得孩子吃苦的家庭。
因为从来没吃过苦,所以想到上班那么苦就不敢走出家门。
所以真正爱孩子,绝不是把他放进蜜罐里,而是自己去体味苦尽甘来,去独自探寻奋斗的意义和价值。
在面对风雨时,也能毫不畏惧,静待风平雨静,守得云开见月明。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个报道。
一个泰国的5岁男孩,早上起来不愿意上学,他的父母怎么劝都没有用。
这个场景对于我们而言都很熟悉,但这位泰国妈妈的处理方式却很不一样,她帮孩子请了一天假,带着他去捡垃圾。
一开始,孩子还因为不用上学而高兴,但没过多久,就开始喊累了。
这个妈妈丝毫没受影响,依然带着他走了3.5公里,用一小袋空瓶子换了2泰铢。
孩子累得实在走不动了,想坐公交车回家,结果因为钱不够而作罢。
路过冰淇淋店和餐厅,孩子一次次的停留,又不得不继续前进。
最后,孩子跟妈妈说,“妈妈,好累,好热,我想上学,我要回家。”
通过这次体验,孩子明白了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苦的道理。
与捡垃圾相比,回家上学实在是幸福太多,这个妈妈用最简答干脆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这一点。
我想作为父母,如果你真爱你的孩子,就应该培养你孩子的吃苦能力。
吃得了苦的孩子才会体谅父母之苦,对父母感恩;父母才能老有所养。
其实,苦难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并不是说哪个孩子吃的苦多,将来拥有的能力就越大。
令孩子得到成长的不是苦难,而是吃过苦以后的感悟和思考,以及对个人品质的历练与升华。
所以,单纯的吃苦并不值得赞美。
我们让孩子通过努力去战胜苦难,赢得真正想要的东西,获得后半生独立生活的底气。
让孩子吃苦吃得有意义,家长晚年才不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