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育英才:曾轶可爆粗口干扰执法,原来世界上真的还有很多“巨婴”

标签:
家庭教育教育亲子沟通青春期教育育儿 |
分类: 家庭教育 |
所谓“巨婴”,相信大家都不难理解,说的简单一点就是:明明是个成年人,非觉得自己是个孩子,生活行事缺乏责任感,缺乏担当。
无论任何社会都有一定的规矩或者规则,正是有了这样的约束才有了在这个环境中生活的美好。
你宠着孩子、惯着孩子、溺爱着孩子,这样做看似对孩子好,实际上是在害孩子。
这样的孩子到了社会上之后,会产生很大的失落和不适应,因为没有人会再像父母那样无条件地迁就他。
孩子之所以会受到大家的责难和排斥,并不是他不懂道理,而是家长没有教会他承担责任,没有让他学会遵守规则。
6月17日下午曾轶可从首都机场入境回国,之后她发文称遭到了机场工作人员刁难。
据她博文描述,当时她走自助查验通道入境,机器显示通过,但这位工作人员以未摘帽子为由,又不允许自己退回,便滥用职权,把她带到了"小黑屋"问话,但工作人员上级讲道理,才让自己离开。
这还没完,随后又晒出了该工作人员的证件信息,并无任何打码。
后来,有人截图了她编辑微博之前的内容,在文中还大骂对方:“还说我骂你,在你有严重错误的情况下,我骂你全家又怎样。”
曾轶可这一系列令人惊讶的操作,只因为这位边检警员要求她入关的时候摘帽检查,她便开口骂人。
《出入境管理法》第十一条规定:
中国公民出境入境,应当向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交验本人的护照或者其他旅行证件等出境入境证件,履行规定的手续,经查验准许,方可出境入境。出入境人员在接受边防检查时,应摘掉帽子、墨镜、口罩等,配合查验。
《出入境管理法》第六条、第八十二条规定:
边检机关负责对口岸限定区域实施管理,对扰乱口岸限定区域管理秩序的行为,边检机关将依法予以制止并作出相关处理。
可这正常的安检行为,却换来曾轶可的破口大骂,和连发多条微博进行谴责。
摘掉帽子配合检查,真的很难吗?作为明星,就可以为所欲为吗?不可能的!
北京边检正面回应了此事,并保留追究曾轶可法律责任的权力:
有句话说的好:无视规则的人,终会自食其果。
这让我想起之前在济南开往北京的G334次列车上,一名男子在女乘客上车前,先坐在了属于女乘客的座位上,女乘客上车后,继续“霸座”,并拒绝与乘务人员的沟通,称“无法起身,不能归还座位”。
合肥的“高铁拦门事件”,一女子因为自己的老公还没上车,就拦在高铁门口不让开,她抓住车门大喊着:“我老公还没来,不能开车!你们放他进来!”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仅仅是因为一个人坐过了站,从而引起和司机的冲突,一车,15个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新闻事件在我们激烈讨论的背后,无不向我们昭示着一个愈发严重的社会现象——“社会巨婴”越来越多!
从小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十分有必要的,一个不受规则的人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
可生活中有太多不守规则的父母:
过马路带着孩子闯红灯
购票的时候带着孩子插队
乘车拥挤的时候让孩子上前去抢座位
凌驾于规则之上的人,往往没有惶恐不安,反而洋洋得意:
你看,你们都不敢,只有我敢,我比你们都厉害
规矩是约束别人的,与我无关
这些看似芝麻绿豆大的事情,为了自己的便宜便利,总是把规则放在一边,却不知道在无形中伤害了孩子。
不要以为只有你跟孩子讲话、教育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
其实你言行举止,你对社会规则的态度,都对孩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旦孩子不遵守规则而闯祸后,“孩子还小,不懂事。“这是很多家长维护孩子犯错的借口。
但这个社会的规则从来都不是“你弱你有理”,孩子很快会长大,没有人能保护他一辈子。
好的教养就是当你走到一群人中间,你的行为恰当得体,让人感到礼貌和愉悦。
相信每个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位被人讨厌的人,都想让他是一位有素质,有教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