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育英才:教育的悲哀,父母很爱孩子,却给不了他想要的被爱方式

世上最痛心莫过于,我爱你,却爱错了方式。俗话说,爱之深责之切,明明是想表达爱,可出口却成了埋怨。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然而爱与会爱却是两码事。
很多时候,明明父母是想向孩子表达关爱,但词不达意,就会让孩子误以为是责罚。
有人很骄傲于自己的爽直脾气:“我就是个直肠子,有啥说啥!”但这样的脾性在教育中未必合适。
前天晚上朋友给我打电话说她过生日,让我们去家里吃饭。
我提前买了生日礼物,一下班就带着儿子去朋友家,当时朋友的孩子也赶回来给妈妈过生日。
桌子上都是鱼啊肉啊的,儿子看见很是开心,一直忙着夹菜吃。
朋友的孩子突然拿出个红包说:“也不知道妈妈需要什么,我就直接给钱吧,你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突然朋友朝孩子喊到:“给什么钱,我又不缺钱!你工作几年了,工资又没见涨……”
当时弄得朋友的孩子实在很尴尬,把筷子一扔,自己回房间了。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我说:“阿姨脾气好大呀,明明哥哥是一片好心,为什么阿姨这么说他呢。”
我告诉儿子:“阿姨不是故意这样的,她就是刀子嘴豆腐心,你不要对阿姨有偏见。”
生活中有多少父母,都是这样的刀子嘴豆腐心?
明明是爱孩子,看上去却像怪孩子;明明是心疼孩子,看上去却像折磨孩子;明明是支持孩子,看上去却像打击孩子。
内心怀抱对孩子满满的爱和期待,却被冲淡在苛责的表象里,被掩埋在不满的语气中。
都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让我想起周星驰的电影《新喜剧之王》中女主的父亲。
女主人公如梦的梦想就是当演员,可是在她父亲眼里,她是坨烂泥,永远扶不上墙。
作为父亲,他从心底里不支持女儿的电影梦。
看着虚无缥缈的电影梦让女儿折磨得不成样子,如梦的父亲心里充满了愤怒。
父亲常拿如梦和她的发小比较,气自己的女儿没有稳定的工作和踏实的生活,整日被虚无缥缈的电影迷得疯疯癫癫。
在生日当晚,他把女儿的行囊从楼上扔下,歇斯底里地让女儿滚,永远不要回来。
印象最深的就是如梦已经过上了稳定的生活,马克这个时候出现带给她好消息,她本来都打算放弃了,小心翼翼望着自己父亲的眼神,说了句“要不我去试试”。
父亲拍桌说就知道你还没放弃,嘴上对闺女的“挖苦”不依不饶愤然离席。
不管对女儿说话怎么难听,但在背后却一直默默的帮助女儿,他为了让女儿能吃上剧组的盒饭,拎着啤酒瓶砸自己的头。用自戕的方式关心着女儿。
有多少家长是这样的,行动上爱着孩子,却坏在一张嘴上。
但口是心非,带给女儿的是什么呢?
如梦虽然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可骨子里却卑微至极。
这种极大的自卑感无疑影响到她在追梦路上的自信心,以至于她被人踩、遭人嫌时,也顶多只是甘愿隐忍,用蛮力去拼。
这份自卑也直接影响到她的恋爱观。
明明知道对象在骗她,也不愿扒开事实相信,依然死心塌地。
因为除了他,没人能理解自己,哪怕是甜言蜜语也当做是真心的。
其实哪有那么多“刀子嘴,豆腐心”。不过是些美化了的“刀子嘴,玻璃心”。碎了要扎人的。
真心觉得刀子嘴豆腐心不是什么夸人的话。因为大部分时候伤人的都是嘴,根本轮不到心。
各位父母们,别再用刀子嘴豆腐心来安慰自己一次又一次对孩子的语言伤害了。
负能量的沟通是永远没办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
《增广贤文》里有句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所以,父母们,请放弃刀子嘴式的教育方式,学会平和友好的正面沟通吧。
请把内心对孩子的期望和厚爱,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对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