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卓育英才:“妈妈,我被人欺负了1这位妈妈做法让人直伸大拇指

(2019-05-20 14:43:24)
标签:

家庭教育

母亲节后的第一天,两起校园霸凌案同时登上了微博热搜。

后台出现不少无奈的父母说:

我是教孩子不打人,对同学要有爱,做个文明人

当别的孩子欺负他,还要打他的事情发生时

我该怎么教孩子呢?

在社交平台上,曾经有篇“段子”十分流行: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斩草除根

尽管这个说法有所夸大,但“人若打你,你就要打回去”的确也成了当下不少年轻家长的育儿理念。

这样我想起了去年发生的一件小插曲。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ib9uCciaevPXC6P2aiaC4jrHpToISepkN4iaVgqsd8UkKXxoT0s9cCrNicYwWeJLS1lmAl036tBicpzb3mcmbykTgNFw/640?wx_fmt=png

那天天气很好,我就和孩子去小区的公园里散步,很多小朋友都在这里玩。

有两个七八岁左右的小男孩在那里玩耍,因为玩具的分配问题起了冲突,其中一个小男孩突然上前就是一巴掌。

另一个孩子立刻哇哇大哭起来,边哭边去找旁边的奶奶。

孩子的奶奶心疼得不得了,不停地安抚孩子的同时,大声呵斥打人的小男孩。

打人的小男孩刚走,孩子的奶奶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对孩子吼道:"哭什么哭!他打你你不会打回去啊!"

我们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保护孩子,是出于爱孩子的本能,本没有错。

可这时孩子已经很难受了,家长不要再责怪孩子,更不要说“为什么不直接打回去?”

我们要理解孩子的处境,孩子很难受,很受伤,要告诉孩子他自己没有错。

所以,当孩子告诉你被欺负了,先不要急着教育孩子,或是怒气冲冲的领着孩子找上门,孩子不能一辈子躲在父母的羽翼下寻求庇护。

冷静点安抚孩子,让孩子从被小朋友欺负的委屈、难过等情绪中走出来,讲清楚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让他们把心底的话讲出来,不能憋在心里,否则很容易养成内向,性格压抑,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ib9uCciaevPXDKoia4ej6Pib7PlNtzOshQR0QdTsABcbCbEcHB6ld5qUNfBEEVzN4gSNWQS82RThOkOfibiaywQ6lrNA/640?wx_fmt=png

一天下了班,去朋友家做客,和我聊起了她家孩子被人欺负的事情。

当天朋友发现了儿子的异常,便上前耐心地询问,孩子支支吾吾的告诉妈妈,他被同学欺负了,而他没有还手。

“那你为什么没有打他?”朋友问。

“他力气比我大,我怕打不过他。”孩子有些怯懦地回答。

“宝贝,你这样做是对的啊,说明你在思考之后,选择了更能保护自己的方式。”

“妈妈,你不会觉得我很懦弱吗?”孩子问道。

“懦弱不是靠拳头来衡量的,和别人打架不是更好的解决方式,只是匹夫之勇。当然我们也不能退缩。”朋友认真地对儿子说。

随后在朋友的引导下,孩子决定明天和妈妈一起告诉老师,跟男孩家长沟通来解决这个问题。

同是孩子的妈妈,那一刻我很佩服这位朋友。

她那么认真地倾听了儿子内心真实的想法,解开了孩子内心的疑虑,也引导孩子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ib9uCciaevPXDKoia4ej6Pib7PlNtzOshQR0mTjAFnbhqzOEibLK7vEZjMdl2XJmHsZYyOeiaPdEtXeRicHPvOW5k85VQ/640?wx_fmt=png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被打”不可避免,了解孩子的内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并积极引导孩子正确处理,比简单地告诉孩子“他打你,你也打他”或者“打人是不对的,他打人,你不能打”要好的多。

父母要做的就是教给孩子自行处理的方法:

比如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是给他一次机会,告诉父母或老师,还是要怎么处理。

家长也要尽量让孩子独立地面对困难:

我们要意识到,那种对孩子过分疼爱的态度,对孩子其实是一种心灵的伤害,让孩子难以长大。

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总是出面的话,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熟。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b9uCciaevPXAnicVfHgFhhK01TnMfwhgjF1ibjKPQqiaxZnmVQ8DCBHvTlPDibRcIv1mPMDbgE9ZzhtHa3gpdPC72Ew/640?wx_fmt=jpe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