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卷教育:春节亲戚无节制逗孩子,你们遇到过这样的吗?

分类: 家庭教育 |
等你妈妈有小弟弟了,就不喜欢你喽!
你爸爸妈妈不回来了,不要你了,晚上跟我回家吧。
给我们唱个歌,红包就给你!
你尝尝这个酒,是甜的......
以上的场景我们并不陌生,特别是每到节日走门串巷的时候,如果家里有小孩,来访的亲戚朋友免不了要逗上几句。
亲戚朋友聚在一起,不少大人喜欢拿孩子开玩笑,觉得把孩子逗得惊慌、哭闹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儿。
身为父母,我们早已司空见惯,却很少重视,而往往就是这种大人间所谓的逗小孩,一不小心给孩子造成的可能是永远都无法弥补的伤害。
当孩子被逗弄时,爸妈如果当场发作,不仅显得不够淡定,还会错失教孩子高情商处理问题的机会。
前段时间过年回家上,姐姐做法就颇为让人赞赏。亲戚过来拜年,免不了有人起哄,让小外甥表演节目。
见到孩子万般不情愿的样子,大人们开始威逼利诱,有的说:“来,唱首歌,叔叔给你大红包!”
有的说:“哎呀,怎么看你像个女孩子?扭扭捏捏的。”
这个时候姐姐蹲下来看着孩子微微笑说:“如果想唱,咱们就唱一首,如果不想唱,没有关系,叔叔阿姨也不会生气的。或者我们邀请哪位叔叔先给我们唱一首?”
这个时候,孩子开心起来,跑过去拉着我的手说:“舅舅唱,舅舅唱。”
场面一下子变得热闹欢快起来。
爱逗小孩者,大多具有爱心,而且多为亲近之人。陌生人,不太可能逗你的小孩;没有爱心的人,一般也不太喜欢逗小孩。
但是,逗小孩不要过度,过度了就不是逗、不是爱、不是喜欢了,而是伤害和摧残了。如果造成悲剧,那更是得不偿失。
去同学家拜年,我看到一群大人逗孩子,那一幕看得我难受极了。
首先是孩子的爸爸指着他的朋友笑着对孩子说:儿子,叫叔叔!
爸爸的朋友则笑着对孩子说:不能叫叔叔,叫伯伯!
孩子爸爸继续逗孩子:叫叔叔!
爸爸的朋友掏出一个红包在孩子眼前晃了晃说:叫声伯伯,这个红包便给你。
孩子不知道到底该叫什么,生怕叫错了,也不伸手接红包。
旁边一位阿姨笑着说:这孩子胆子可真小,一直不说话,哈哈。
孩子终于“哇”的一声,吓哭了,一桌子大人全笑了……
由于大人们之间的玩笑,他不确定到底该叫那位男士“伯伯”还是“叔叔”,由于怕叫错,索性不开口叫人,却被贴上了“胆小”的标签!
有时候让人难受的还不是别人怎样逗孩子,而是孩子的父母全然没有意识到他内心的变化、痛苦,需要人保护与支持。
这种伤害会对他今后的人际交往造成不小的障碍。为什么要将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孩子的痛苦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