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卷教育:“班级黄金座位表”,据说这张表在家长群里都在传!

标签:
家庭教育亲子沟通青春期教育育儿卓卷教育 |
分类: 家庭教育 |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8/32d399bc8e9c4727b2850fc0086880be.jpg
一到开学季,中小学又开始频频上演“抢座”大戏!
青春期教育问题,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卓卷教育”(ID:zhuojuanbj)
聪明的家长们使出浑身解数,明里暗里跟老师“套近乎”,只为给孩子谋一个“好位置”。
有托口“视力不好”的:
有发愁“爱走神”的:
甚至“过敏体质”的:
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这不禁让我想起来,一个朋友转发的“黄金座位表”,各位家长遇到孩子青春期叛逆教育问题,可以拔打400-990-0153 详细为您解答遇到的困惑,据说这张表在家长群里都传疯了!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8/f05d01bdbce346be849bd2342f5720a0.jpg
在家长眼里,前排中间的位置是一等一的“学霸专区”。只要坐在这儿,孩子的成绩就像坐了火箭一样,不好都难!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8/7e62515b674f4c479711e4d09dafc8c8.jpg
(更有人总结了传说中的“VVIP座位”)
不过,“黄金座位表”真的这么神吗?
01
学霸都爱选“黄金座位”
斯坦福大学做过一个著名的“座位”研究。
510名学生,被要求从同一间教室的110个座位中,选择最心仪的位置。
选择前,学生们被告知,座位之间没有任何差异,都可以清晰地看到黑板、清楚地听到讲课内容。
结果,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前排靠中间的位置,集中在2-6排,以3-5排最多。结果和刚刚提到的“黄金座位”基本吻合。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8/cad6e0dc6b1b458d9d3bfad12fa21e8a.jpg
他们的理由都集中在“学习”上:
这么看来,前排居中的位置,真的是学生和家长心目中共同的vvip座位啊~
02
“黄金座位”确实有优势
科学家们发现,“黄金座位”上的孩子真的学习成绩更优秀。
在一个有8排座位的教室中,2-4排的学生成绩要比坐在第1排的高出3%-10%;
从第5排开始先后,成绩逐渐下降;
最后一排的学生成绩,跟第4排相比,降低了10%-20%,可以说是下滑到了冰点。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8/f43cdbe6e2fb432db692692bd09d342b.jpg
还有研究发现,从黄金座位开始,每向后一排,学生的GPA(平均成绩绩点)就会下降0.1。
要知道GPA满分只有4分,相差0.1已经是很显著的差距了。
除此之外,研究还发现“黄金座位”上的孩子,确实能够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和交流。
一堂课中,老师70%的时间都站在讲台的正中央,15%的时间处在教室的两侧和后排座位处,还有15%的时间是站在座位与座位之间的过道上。
当老师站在讲台上时,交流最多的就是前排居中“黄金”位置上的学生。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8/d31a7ef0489a414ebe2d6d9d6f5f60de.jpg
一项针对53个小学生的研究表明:
而且,这种“活跃区”不仅小学有,初高中和大学都有。
03
同一排里,哪个座位更好?
很多研究证明,同一排座位中,中间的位置确实要优于两边。因为中间位置的学生,接收视觉和听觉信息的途径更优!
有学者做过这样的实验,15个学生坐在同一排左右两侧的座位上,大家同时看向黑板上的文字信息,这些信息分布在黑板的左、右区域。
在规定的5分钟观察时间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分别在白纸上写下黑板上的文字信息。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8/461c467611e341ca9ad504f0543c6e65.jpg
对于左右两侧位置上的学生来说,黑板两侧的文字和图形的视角很小,只能看清轮廓,没办法看清细节。
更糟糕的是,课堂上的看和听经常是同步进行的,一旦孩子把过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了“看”上面,“听”势必受到影响。
一堂课下来,该看的没看清,要听的没听见,学习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
04
黄金座位那么少,我们怎么办?
聊了这么多,就一个结论,风靡家长群的“黄金座位”不是完全空穴来风,座位确实对孩子的学习有一定影响的。
老师当然也会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在很多学校,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轮换座位”。
其实,学者们对“座位”安排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
比如,可以根据课程需要,将传统的“秧田式”座位改为“小组讨论”座位。
“小组讨论”座位以小组为单位来安排座位、进行座位轮换,一般4-6人为一组。这些小组的成立,是综合考虑了孩子们的身高、成绩、性格等多种因素。
另外,为了避免出现“活跃区”固化,可以开展“马拉松提问”。
老师会以一竖排为单位,从第一排到最后一排,依次进行提问,解决了两侧和后排学生获得老师关注较少的问题。
不过话说回来,“座位”再好,也只是众多影响孩子学习好坏因素中的一个。还有很多更加重要的因素,比如孩子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成长型思维模式、坚毅精神等等,需要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