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卓卷教育:家长不要再跟孩子这样说话了,真的会毁了TA的!

(2018-08-17 16:50:23)
分类: 家庭教育

之前一家人聚餐的时候我发现叔叔家的孩子却皱着眉头,专挑蔬菜吃,诱人的红烧肉一口也没吃。我看到了就夹了一块放在她盘子里。

青春期教育问题,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卓卷教育”(ID:zhuojuanbj)

但她就是不肯吃。即使吃的一小口肉,也被吐了出来。

为什么她才15岁的年纪对肉这么抵触呢?原来叔叔一直拿他的闺女开玩笑说肉吃多了就会长胖之类的话。各位家长遇到孩子青春期叛逆教育问题,可以拔打400-900-0153 详细为您解答遇到的困惑,久而久之就对肉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了她。

“肉”竟然成了孩子的“眼中钉”,渐渐地形成了现在“不吃肉”的饮食习惯。

甚至只要在就餐中提到“肉”这个字眼,哪怕是鸡肉、鱼肉,她对这样的食物也绝对是拒绝的。

感觉吃饭对她来说已经不在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折磨”!

对于小孩子来讲,心智还不成熟,更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影响。

我小时候,常常被说成“害羞、腼腆、胆小”,结果真的不敢和不熟的人打招呼了,就算我想胆大的时候,也不会表现出来,好像那样就不是胆小的我了。

回想一下你的童年,是不是也有很多这样类似的经历呢?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17/9ae190237f434d81aa3e63cc3347f812.jpeg

所以,其实我们家长要谨慎对待心理暗示这一现象。因为,夸张一点说,我们讲的每一句话,我们表现出来的种种情绪,甚至我们的某一个肢体上的动作,对孩子都是一种暗示,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意识到心理暗示有这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应该好好利用一下,多一些积极的影响给孩子,至少,在有些方面,我们要尽量避免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

所以,孩子在身边的时候,我们还是应该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甚至可以有意地制造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孩子成长。

比如:有个小朋友,他在吃饭的时候,爸爸总是跟他说:“来,吃肉,肉好吃”。

他经常听到这句话,就认为只有肉才好吃呢,其他的都不好吃。所以呢,他每次吃饭的时候只吃肉。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被消极暗示所影响而没察觉,尤其是在与孩子沟通中。

消极的心理暗示,就是在给孩子贴上一个“坏的标签”。固化孩子身上的一些小毛病。使其扩大化。

当孩子在心理上认可了某种心理暗示,就会不断地往这种形象上去靠拢。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跟孩子们的沟通中,尽量不用消极的暗示,多用积极的正面暗示。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17/c67e3f59e6d5428e9c82ff49a4006153.jpeg

有个叫翁格玛丽的女孩,本来长得不是很美,但是她的家人和朋友都给她信心,鼓励她:你很美。

由此,女孩有了信心,每次照镜子的时候,她都在心里对自己说:“其实,你很美”。

女孩也越来越美了。从此,“翁格玛丽效应”就成了教育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名词。

意思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心理暗示:

你很行,你能做得更好,从而使受教育者认识自我,挖掘潜力,增强信心。在被表彰和嘉奖的情况下,受表扬者自然会不断地追求进步,以更快地适应工作需要。

其实原理很简单,如果你想得到什么东西或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向着这个目标去争取、去努力。

久而久之,你将会成为你想要成为的那个人,得到你想要获得的一切。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17/b4511fd085f04231a9c753658d890b2a.jpeg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妈妈,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

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说了什么,她告诉她的儿子:

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

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饭,儿子破天荒自己吃了两碗米饭。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

这次数学考试,他又是倒数,他智力上没有问题吧?

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

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

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他的儿子没再被点名,她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

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路上她告诉儿子:

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

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跟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后来,她儿子确实被清华录取。

故事中的妈妈正是运用了积极的暗示,给了孩子力量,孩子也正像妈妈所暗示的那样,一步步地成长成妈妈描述的样子。

孩子的认知取决于家长的反应,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怎样去暗示TA吧!

孩子非常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影响,积极的心理暗示孩子会让积极、向上地成长。

反之,消极的心理暗示则会限制孩子、毁了孩子。而消极的心理暗示类的话语就不要再对孩子说了,真的会毁了孩子。

卓卷教育:家长不要再跟孩子这样说话了,真的会毁了TA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