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卷教育:原来这才是青春期的孩子对父母感到“厌烦”的原因!

标签:
家庭教育亲子沟通青春期教育育儿卓卷教育 |
分类: 家庭教育 |
青春期教育问题,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卓卷教育”(ID:zhuojuanbj)
你是否已经觉察到了,自从进入青春期,自己对父母诸如此类的抱怨也多了起来。你可能还会感到,原来熟悉的父母是那么不理解自己!很多孩子抱怨父母还把自己当成小孩看待?父母不理解自己,父母干涉自己交朋友、穿着打扮、看课外书,觉得自己一点自由都没有!可是,你是否知道,你的父母也会为此而感到难过?他们或许会发现,十几岁的你不像以前那么听话了。
当们发现以前乖巧温顺的小羊,变成了一只桀骜不驯的老虎,他们是多么失望啊!是你不再需要父母了,还是他们做错了什么?是你不再相信父母了,还是父母不尊重你?各位家长遇到孩子青春期叛逆教育问题,可以拔打卓卷教育老师的联系方式:15060027590 详细为您解答遇到的困惑,虽然这些现象在生活中都会出现,但是,大多数青春期少男少女与父母的冲突是由于自己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至于你与父母一时都难以适应。
首先,父母对你的爱没有变,是你看待父母的眼光变了。当你进入青春期,急剧的身心变化打破了儿童期平和安宁的内心世界,从此,你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的眼光与以前截然不同。小的时候,你可能很听话。在你的心目中,父母永远是正确的、神圣的。青春期教育问题,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卓卷教育”(ID:zhuojuanbj),你童年的乖巧温顺曾给父母带来多少欣慰和快乐!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27/a596ae9385f74e24a4a2f037cf152e87.jpg
01
在啰嗦中长大的孩子,会怎样呢?
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位同桌,家境不错,学习也还算优秀,唯独有一点,她不爱回家。
学校放双周假,同学们都迫不及待赶着回去,吃家里可口的饭菜,只有她磨磨蹭蹭的迟迟不走,拉着宿舍剩下的同学瞎聊,直到所有人都走光了,她才拖着箱子,往家走。
刚一个班不久时,我以为她是爱玩,相处久了,发现并不是这样。她不肯回家,是因为家里有位“轰炸机”妈妈。
她说她爱独处,尤其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独处,听听录音机,收拾收拾衣物,发发呆,她觉得这样很舒服。
但在她妈妈眼里,独处是孤僻。
只要她在家,且呆在自己房间两个小时以上,她妈妈就会想方设法的跟她套近乎,然后开始思想教育。
她爱穿与大家不一样风格衣服,她觉得是个性。洗旧型的牛仔裤外搭一件慵懒松懈的衬衣,其实在那个时候,我们都觉得她眼观独特,穿着个性,青春期教育问题,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卓卷教育”(ID:zhuojuanbj),是我们班不少女生羡慕的对象。
而在同学妈妈的眼中,这是不良学生的打扮,对于不良学生的后果,她妈妈能举例说上三天三夜。
她还喜欢追星,喜欢周杰伦的唱片到发疯,《双节棍》《龙卷风》《简单爱》这些歌曲,她能循环听一整天。
《双节棍》在那个时候,应该是许多父母厌烦的歌曲,哼哼哈嘿的没几个人能明白,同学妈妈认为这样的追星状态,影响了学习,吐词不清的明星带坏了样子。
总之,同学妈妈鸡蛋里挑骨头,总能找出很多问题。对于我的同桌,不回家成了躲避被教育的惯性。
有次同学妈妈为此事找了班主任,询问她放假晚归的原因,同学知道后,跟她妈妈大吵一架,差点离家出走。而我同学并没有,因为妈妈的关心,变得早归,反而变本加厉的找各种理由,不回家。
父母的爱和关心,一旦成了枷锁,再稚嫩的孩子,都会使出洪荒之力逃跑。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近感被唠叨磨灭,再教育,实际已经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27/2f51469d3ae245ad83e95250bbfbe169.jpg
02
父母过度啰嗦,还会失去孩子的尊重。
在家庭里,父母是权威者,至少是受人尊敬的。有一种父母,会失去被人敬爱,那就是啰嗦。
认识一位妈妈,她说不知道该如何跟孩子相处了,总觉得自己是吃力不讨好。
她儿子今年九岁,在上小学,明明孩子才九岁,但从她儿子的行为来看,表现的一点也不孩子。
放学回家闻到妈妈的饭菜,应该是许多孩子最爱的事,可她儿子不这样,一回家就对妈妈的饭菜挑三拣四:
“怎么又吃这个菜?你就不能做点好吃的吗?”
有时候吃饭,那位妈妈想跟儿子聊聊学校的事情,开口问不上几句话,她儿子就不耐烦的说:
“你又说吃饭的时候不要分心,还老问我问题干嘛?”
对于儿子的表现,她很踌躇。
听完那位妈妈的话,我说,你话不多啊。
她听我这么一点评,频频点头赞成:“是啊是啊,可我儿子就嫌我烦,她觉得我爱说废话。”
我问,比如是什么废话?
她说:“提醒他要多读书,多看书,不要老是看手机,打游戏。”
听完我忍不住呵呵笑出声了,这也是我小时候最讨厌妈妈说的一句话“多读书,多看书。”
每次只要妈妈一念这句话,我就心生反感,她越是让我多读多看,我越是不想看。其实心里明白她是在提醒我,关心我,但反反复复,天天念叨,就是让人很烦躁。
父母反复念叨一件事,是特别消耗孩子耐力的。耐力好的孩子,能左耳进右耳出,耐力不好的孩子,就只能顶撞父母,出言不逊了。
碎碎念,也是在损耗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权威。权威削弱了,父与子母与子之间的敬重,自然也会随之不见了。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27/06f09f77e35b48e89d8f7ec2bdb9213b.jpg
03
在啰嗦中长大的孩子,格局也会被缩小。
有个朋友,她的妈妈很爱跟她讲婆媳矛盾,闲来无事,就爱拉着她唠,她与奶奶之间的鸡毛蒜皮。
同样一件事,她已经听过不下几百次,可她的妈妈却浑然不知,每次都讲的津津有味。
婆媳之间的矛盾,无非都是些细枝末节的计较,既然是矛盾,肯定就会有博弈和输赢。
朋友从小被妈妈灌输着,如何跟婆婆斗生活,其实在她的骨子里,早已深根蒂固的,被植入了她妈妈的博弈伎俩。
现在她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婆媳关系。她对待婆媳的态度,像极了她的妈妈。
有时候,她跟我们聚在一起聊家庭生活,连她自己都未发现,她聊的那些鸡毛蒜皮,其实就是她妈妈曾经的过去。
父母与孩子聊生活,聊经历,是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处事风格的。也许在当下,她只是听之任之,并没有留心去记下什么,可被强化了的画面,是会被记忆封存的。
和孩子可以聊生活,但别过度强化某种处事行为,除非那个行为真的值得传承。
青春期教育问题,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卓卷教育”(ID:zhuojuanb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