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代浙江书法家

(2013-03-29 14:59:41)
标签:

杂谈

分类: 书画学习
清代书坛,帖学和碑学此消彼长,汉隶中兴,金石大盛,真可谓是风云变幻,异彩纷呈。浙江作为清代书法史上的重镇,更是人才辈出,佳作如林,千枝竞秀,百舸争流,因此,清代浙江书家群十分值得关注。本文在书法史的视阈下,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整理与分析,将清代浙江书家群分成宗董崇赵、擎窠大字、酷嗜篆隶和兼善画印等四个类型,并作一次较为全面的文献梳理,以期为深入系统的浙江书家群研究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一、宗董崇赵书家群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思翁,谥“文敏”。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又称“赵吴兴”,谥“文敏”。董赵书法皆属帖学书风,并成为自唐以后的两位书法集大成者。清朝前期,帖学派书法是书坛主流,康熙爱董,乾隆好赵,董赵书风风靡天下。就宗董书家而言,“享有盛名者,基本上都是来自江浙一带”[ 刘恒:《中国书法史·清代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1页。]。赵孟頫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元时,“他的书坛领袖地位也是初为江南承认”[ 黄惇:《中国书法史·清,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5页。],地域原因所致,清代时期的浙江书家对其书法的学习和接受程度,也远远的超过了其他区域。

 

  1.独宗董、赵书法而得其神韵者

 

  何琪,字东甫,号春渚,别号小山居士,一称南湾渔叟,“书法绝似董文敏”(《杭郡诗续辑》),“其楷书后《赤璧赋》横卷,冷金笺本,圆美流利,极似华亭中年笔”(《木叶厱法书记》)。

 

  智柟,字蒿山,会稽僧,“笔法直逼华亭深处”(《越缦堂日记》)。

 

  俞恩晔,字二酉,号五如,平湖人,“书法酷似董文敏,文敏欲致之笑曰:“‘予宁作董氏客耶’”(《檇李诗系》)。

 

  陈祺昌,字吉大,号蓼野,仁和人,“书摹董华亭”(《两浙輶轩录》)。

 

  张彪,字越千,别号鬘持山人,“书类香光”(《平湖县志》》)。

 

  祁豸佳,字止祥,山阴人,“学董而乏其秀逸”(《大瓢偶笔》)。

 

  俞镇,字弇山,会稽人,“书法香光”(《广印人传》)。

 

  陈祖望,字冀子,号拜乡,晚号目□宰翁,“书法直逼香光”(《两浙輶轩续录》)。

 

  刘东藩,字星阶,号心葭,平湖岁贡,“书法得香光神髓”(《两浙輶轩续录》)。

 

  陈之遴,字彦生,号素庵,海宁人,“书近思翁”(《书画过目考》)。

 

  陈元龙,字干斋,一字广陵,晚号高斋,海宁人,“书法绝似香光 “(《随园诗话》)。

 

  张宏保,号石村,海盐诸生,“书法秀逸,酷摹董文敏”(《硖川诗钞》)。

 

  盛远,字子,号宜山,一号鹤江,嘉兴诸生,“书法董香光”(《嘉兴县志》)。

 

  陈延益,字容叔,归安人,“精楷法,学董思白,得其妍秀之致”(《永怀堂先友记》)。

 

  袁步先,字天墀,号东峤,平湖人,“书法董香光”(《朱壬林撰传》)。

 

  孙辅元,字俌之,号寻云,仁和附贡生,“工翰墨,规模香光,窥见堂奥”(《两浙輶轩续录》)。

 

  彭孙遹,字骏孙,号羡门,海盐人,“小楷神似董香光”(《鹤征录》)。

 

  査昇,字仲韦,号声山,海宁人,“一本于董,而灵秀亦相似”《(大瓢偶笔》)。

 

  沈莘乐,字觉斯,号任斋,仁和人,“少工行楷书,遒媚酷似赵松雪”(《杭郡诗续辑》)。

 

  张筮元,原名梓,字桐孙,“书逼松雪,艺林爱之”(《杭郡诗续辑》)。)

 

  周长发,字兰坡,号石帆,会稽人,“书法赵松雪”(《书画过目考》)。

 

  许雯龙,改名云鹤,字名夏,号石涛,嘉兴太学生,“书临松雪”(《嘉兴县志》)。

 

  叶道春,字晓湖,钱塘人,“书法赵文敏”(《杭郡诗三辑》)。

 

  黄彬,号梅桥,钱塘诸生,“书神似松雪”(《两般秋雨盦随笔》)。

 

  徐元,号兰舟,会稽岁贡生,“书法松雪”(《两浙輶轩续录》)。

 

  沈元沧,改名名沧,字麟洲,号东隅,晚号晚闻翁,仁和人,“书法赵董”(《本朝名家诗钞小传》)。

 

2.兼习晋唐者

 

  陈邦彦,字世南,号春晖,一作春晖老人,又号匏庐,海宁人,“行草出入二王,而得董其昌神髓”(《庸闲斋笔记》),“临董其昌《临<淳化阁帖>》一部十册,皆清华朗润,气韵风格,独擅一时”(《石渠笔记》)。

 

  许煌,字朴亭,又名炳,字虎若,号清溪,嘉兴人,“书法初学锺元常,继学董元宰”(《梅里诗辑》)。

 

  杨道生,字仁甫,号干村,德清人,“书法出入晋唐,以香光为归宿”(《两浙輶轩续录》)。

 

  洪文炳,字观六,仁和人,“书法由香光上追晋唐”(《两浙輶轩录》)。

 

  吴鳌,字青鳌,号味琴,归安人,“得赵文敏行书《胡笳十八拍》长卷,宝爱之,寝食恒于斯”(《俞樾撰传》),“初学李北海,后学赵吴兴,虽率尔命笔动合法度”(《春在堂随笔》)。

 

  闻人,名夏余,“书法规橅《圣教序》,中年后学董华亭,姿态横出”(《嘉兴县志》)。

 

  陈确,字干初,初名道永,字非元,海宁人,“书法酷似孟頫,而得晋唐遗意”(《两浙輶轩录》)。

 

  钱瑞徵,字鹤菴,海盐人,“书得赵吴兴,兼颜平原意,雅雋古朴”(《画徵录》)。

 

  3.习书米(米芾)、董结合者

 

  傅瀚,字兰槎,山阴人,“工书法,用笔在米、董之间”(《书画家笔录》)。

 

  朱载荣,字学麟,归安人,“书学米、董,颇得神似”(《埋忧集》)。

 

  倪粲,一名灿,字闇昭,一字闇公,号雁园,原籍钱塘,“书法得米、董之神”(《木叶厱法书记》)。

 

  姜宸英(1628-1699),字西溟,号湛园,又号苇间,慈溪人,“少时学米、董书有名”《(大瓢偶笔》)》。

 

  二、擎窠大字书家群

 

  “擘窠”指的是写大字时的一种执笔方法,如朱履真《书学捷要》所言:“书有擘窠书者,大书也。特未详擘窠之义,意者,擘,巨擘也,窠,穴也,即大指中之窠穴也,把握大笔在大指中之窠,即虎口中也。小字、中字用拔镫,大笔大书用擘窠。”[(清)朱履贞《书学捷要》,《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第600-601页。]今天我们将其名为“擎窠大字”,实已经将其作为一种书体来对待了。这种书体具有雄伟、端庄的庙堂气象,因此多用施之于碑版。就清代善书擎窠大字者,以浙江书家群最为突出。令人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书家群体其不仅人数众多,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自幼能工擎窠大字者,实属难能可贵!

 

  毛庚,原名雝,字西堂,钱塘诸生,“年十三能作擎窠大字,比长遂以书名”(《杭郡诗三辑》)。

 

  史荣,字雪汀,鄞人,“工擎窠书”(《鄞志》)。

 

  何溱,字方谷,一作芳谷,钱塘贡生,“工楷书,尝与李节贻书,吴山崇义祠门榜墙界书法宽平,见者叹绝”(《杭郡诗三辑》)。

 

  杨元恺,号湘石,钱塘人,“工隶书,尤善擘窠,作寻丈大字”(《杭郡诗续辑》)。

 

  汪于高,字昭武,号睡庵,钱塘人,仇兆鳌撰传:“云善书大字,制笔长丈许,肩背并用,有五字勒石天竺寺门,纵横寻丈,笔法入古。”

 

  汪德容,初名抡甲,字云尺,号重阆,一号蔚亭,钱塘人,“在塞上时有请作擘窠者,苦乏巨笔,以竹筯夹絮濡墨汁为之”(《频罗庵题跋》)。

 

  金农,原名司农,字寿门,初号香铁,改号吉金,又号冬心、嵇留山民,钱塘人,“书法尚古劲,尤工隶体或截毫端作擘窠大字,人尤珍之”(《杭郡诗辑》)。

 

  罗淇,字卫水,会稽人,“能作擘窠大书,气魄如米襄阳”(《商盘越风》)。

 

  汪敦崇,字仲山,号仲清,仁和人,“七岁能悬腕作大字”(《杭郡诗三辑》)。

 

  周官,字渭渔,一字梦溪,仁和岁贡,“有书名,其擘窠大字径数尺,尤纵逸奇恣,如‘孤松之挺柯,老鹤之舒翅’”(《两浙輶轩录》)。

 

  张曰衔,号秋粟,仁和人,“年十二即能作擘窠书”(《两浙輶轩续录》)。

 

  王国泰,字星阶,会稽人,“工擘窠书,为时所珍”(《两浙輶轩续录》)。

 

  胡会恩,字孟纶,号苕山,德清人,“徐倬清芬堂记云:‘七岁时,即能作擘窠大书’”(《道贵堂集》)。

 

  元璟,字借山,号红椒,一号晚香,平湖人,天童寺僧,“康熙癸未南巡召至吴门舟中,赋诗、书擘窠大字”(《雪桥诗话》)。

 

  皇甫鲲,字翼苍,号筠坡,一号瓶城,仁和人,“工书,能为擘窠大字”(《杭郡诗辑》)。

 

  翟之瑞,字龙文,号瀣含,仁和人,“幼摹古人笔迹,作擘窠大书”(《道古堂集》)。

 

  陈?,字洛如,海宁人,“髫岁能作擎窠书”(《庸闲斋笔记》)。

 

  朱大勋,字研臣,钱塘人,“髫年喜临池,能作擎窠大字”(《清稗类钞》)。

 

  朱耒员,字香稻,号井菽,秀水人,戚芸生曰:“工书法,年未冠,能作大字。”

 

  杨宾,字可师,号大漂山人,山阴人,“八岁作擎窠大字”(《昭代尺牍小传》)。

 

  金嘉玉,字汝诚,号静斋,新宁人,寓仁和,“善擘窠篆书”(《飞鸿堂印人传》)。

 

  陈楘,字洛如,海宁人,“髫年能作擘窠书,方观承督直时,尝延其入署,令书‘清慎勤’三大字,今节署所悬九龄童子书之榜是也”(《庸闲斋笔记》)。

 

  朱澄元,字少芸,“楷法酷似其父,髫龄即能作擘窠大字”(《嘉兴县志》)。

 

  陈襄,字敬夫,号红樵雅,“擅临池久,客江右,穹碑巨制多出其手”(《嘉兴县志》)。

 

  王籍渠,字典在,嘉兴贡生,“幼时书擘窠大字于壁,方伯喜以大端石砚授之”(《嘉兴县志》)。

 

  沈亨惠,字慕琴,“书宗颜柳,尤善擘窠大字”(《嘉兴县志》)。

 

  戴彬,原名楠,字楚材,诸生“工书法,失明后犹能握笔作擘窠书”(《嘉兴县志》)。

 

  陆嘉淑,字子柔,号冰修,一号射山,又号辛斋,海宁人,明嘉兴府学生,“数岁能作径尺大字”(《两浙輶轩录》)。

 

  刘专三,绍兴人,“书仿圣教序,尤长擘窠大字”(《徐承烈听雨轩笔记》)。

 

崔灏,字云程,平湖人,“善擘窠大字,腕力至老不衰”(《吴仰贤小匏庵诗话》)。

 

  钱台,字铁珊,仁和廪贡,“年未冠即能作擘窠大字,时有郁诗钱字魏文章之语称‘湖墅三杰’”(《两浙輶轩续录》)。

 

  吴铖,字玉嗣,别号耕心老人,归安人,“善擘窠大书”(《归安县志》)。

 

  褚成宪,字孟章,号孝矩,余杭诸生,“精擘窠篆书”(《广印人传》)。

 

  鲁友柏,余杭人,“分隶苍古,楷书法颜鲁公,擘窠巨字尤有魄力,尝于琵琶上手写《琵琶行》全篇,为时所称”(《广印人传》)。

 

  赵如山,字镇寰,以字行,上虞诸生。陈兆仑曰:“喜为擘窠大书。”

 

  范为金,字兰宫,号衣垞,仁和诸生,“善八法,其擘窠大字,几乱山舟学士之真”(《两浙輶轩续录》)。

 

 

三、酷嗜篆隶书家群

 

  清代中后期,在“以复古为解放”[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7页。]学术思想的影响下,“崇古”、“复古”的艺术思潮占据了主流地位。受其熏染,篆、隶古体书法成为这一时期书坛所关注的重点对象,当时“精言书道,则必当上穷篆隶”[ 翁方纲.复初斋文集[M].光绪元年(1875)刻本.]。可想而知,篆隶书体复兴运动辐射了整个清代书坛。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开始,浙江书家群就成为了中坚力量,究其原因,是因为“浙东学派对当时浙江书法家的熏染,使得书法大家饱受当地深厚学术研究的滋养和浸润,学术研究和书法艺术在这种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互动的默契”[ 李伟:《清代康乾时期书风转变的地域特点和学术史意义》,《文化艺术研究》,2010年1月第3卷第1期

 

  1.善八分隶书者

 

  金农,原名司农,字寿门,初号香铁,改号吉金,又号冬心、嵇留山民,钱塘人,“汉隶苍古奇逸,魄力沉雄”。(《桐荫论画》)。

 

  黄易,字大易,号小松,钱塘人,“精隶书,尤得古法”(《墨林今话》),“分隶书笔意沉着,脱尽唐人窠臼”(《桐荫论画》)。

 

  杨岘,字庸斋、见山,号季仇,晚号藐翁,自署迟鸿残叟,归安人,“工分书,如《褒斜道》、《石门颂》,名重一时”(《清稗类钞》)。

 

  李震鹭,字友鸥,号云,客一作筠客,嘉兴人,“隶摹《郑固》、《礼器》诸碑”(《嘉兴县志》),“隶书得汉人笔法”(《梅里志》)。

 

  吴存楷,字端父,号缦云,钱塘人,“善隶书,纯用汉人法,与曲阜桂馥绝相似”(《杭州府志》)。

 

  徐家佑,字谱唐,号来清,海宁诸生,“工八法”(《两浙輶轩续录》)。

 

  陈沅,字湛斯,号澄斋,海宁监生,“善八分书”(《杭郡诗辑》)。

 

  朱诚之,字家梅,号耕可,海盐人,“工隶书”(《张廷济清仪阁题跋》)。

 

  梁泽,字恒白,号采山,“工分书”(《桑弢甫集》)。

 

  戴易,号南枝,原名冠,字峩仲,山阴人,“善隶书”(《遗民诗钞》)。

 

  吴展成,字庆咸,号螟巢一号二瓢,嘉兴岁贡,“善隶书”(《两浙輶轩续录》)。

 

  杨大受,字子君,号复庵,嘉兴人,“工隶书”(《云庄印话》)。

 

  项真,字不损,嘉兴人,“精八法”(《珊瑚纲》)。

 

  陈渭,字桐野,号首亭,平湖人,“工隶书”(《飞鸿堂印人传》)。

 

  陈希濂,字秉衡,号瀔水,钱塘人,嘉庆三年举人,“工隶书”(《杭郡诗续辑》)。

 

  胡宗成,字梦庄,号止安,会稽人,“能八分”(《两浙輶轩续录》)。

 

  蒋梅,字琴溪,仁和人,“邹粟园赠诗云:‘能饮酒一斗,独工书八分’”(《杭郡诗三辑》)。

 

  施安,字竹田,号石友,一号静岩,别号南湖老渔,仁和监生,“善隶书”(《扬州画舫录》)。

 

  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坨一号醧舫,别号金风亭长,又称小长芦钓师,秀水人,“善八分书”(《昭代名人尺牍小传》)。“古隶笔意秀劲,韵致超逸”(《桐阴画论》)。

 

  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曼龚、曼公、恭寿、翼盦、胥溪渔隐、种榆仙吏、种榆仙客、夹谷亭长、老曼等,钱塘人,“曼生八分书,率意拟古”(《霋岳楼随笔》)。

 

  姚本智,字四愚,号子因,余杭诸生,“工隶书”(《杭郡诗三辑》)。

 

  郑钤,字廉卿,号拜鹃,嘉兴人,“尤精八分书”(《黄协埙零墨》)。

 

  2.精篆籀之学者

 

  徐楙,字仲□,号问蘧,别号问年道人,钱塘诸生,“工篆书”(《印识》)。

 

  胡道用,钱塘人,“擅篆籀之学”(《两浙輶轩录》)。

 

  吴练江,钱塘人,“篆法闻于京师”(《张九钺陶园集》)。

 

  俞瀚,字楚江,绍兴人,“精篆籀”(《扬州画舫录》)。

 

  寂观,字内惺,嘉兴,大云庵僧,“精古籀”(《檇李诗系》)。

 

  辜典韶,字夔珍,号乳溪,平湖恩贡,“精六书,著《篆隶备考》”(《两浙輶轩续录》)。

 

  胡夏客,字宣子,号鲜知,海盐太学生,“好摹籀篆”(《檇李诗系》)。

 

  冯植,字心田,号筠村,“缪篆与徐寅、马行素齐名”(《嘉兴县志》)。

 

  周襄,字心孩,仁和诸生,“精篆法”(《杭郡诗三辑》)。

 

  刘与权,字寿庐,嘉兴诸生,“精小篆”(《两浙輶轩续录》)。

 

  阮爽,字开美,原籍会稽,“善篆书”(《玉田县志》)。

 

  佟强谦,字谦六,一字毅斋,号文玺,杭州驻防府学生,“工篆籀”(《杭州驻防八旗志略》)。

 

  陈豫锺,字浚仪,号秋堂,钱塘诸生,“精六书,篆得李阳冰法”(《杭州府志》)。

 

  钱步文,号冬士,一号冬墅,钱塘人,“工六书”(《杭郡诗三辑》)。

 

  高行笃,字叔迟,秀水人,“工篆书”(《广印人传》)。

 

  顾思来,原名凤起,字竹贤,仁和廪生,“精小篆,直追完白山人”(《杭郡诗三辑》)

施安,字竹田,号石友,一号静岩,别号南湖老渔,仁和监生,“精篆籀”(《续梅里诗辑》),“善隶书”(《扬州画舫录》)。

 

  吴履,字公之坦,号竹虚,别号苦茶头陀,又号瓦山野老,嘉兴人,“善作小篆”(《木叶厱法书记》)。

 

高保康,字龚甫,仁和诸生,候选训导,“工篆书”(《金石学录续补》)。

 

3.兼通篆隶、金石者

 

  江凤彝,字秬香,晚号盥道老人,钱塘人,“工篆隶,嗜金石,搜罗考撰既富且精”(《杭郡诗三辑》)。

 

  江清骥,字小云,号颐园,钱塘人,“工篆隶、行草”(《书画过目考》)。

 

  庞涟,字静涵,号钵湖,钱塘人,“工书,精篆籀、分隶”(《杭郡诗续辑》)。

 

  陈京,字次冯,号稚峯,钱塘人,“篆籀、金石莫不研究”(《郭□撰家传》)。

 

  陈孚哀,字符成,号允苍,钱塘人,“精大、小篆隶”(《夏之蓉半舫斋文抄》)。

 

  叶封,先世王姓,字井叔,一字晋原,号慕庐,晚号退翁,嘉兴人,“王士祯撰墓志云:‘工于篆隶’”(《蚕尾集》)。

 

  孙禄增,字叔茀,号镜江,归安人,“嗜金石,兼工篆籀”(《清乐堂随笔》)。

 

  顾文澄,字星湄,号寄翁,余杭人,“工篆隶”(《杭郡诗三辑》)。

 

  来蕃,字成夫,号北沙,萧山人,“幼精六书,能作古文、鱼籀、大小篆、殳隶入神”(《毛西河集》)。

 

  毕宏述,初名述宏,字既明,一作季明,号念园,歙人,后迁海盐,“工书篆隶,尤直逼秦汉,尝手写六书,通篆文以行”(《海盐县志》)。

 

  屠鉴,字保三,仁和诸生,“以篆隶名”(《两浙輶轩续录》)。

 

  张经,字庚拜,仁和人,“擅书,兼工隶篆”(《杭郡诗三辑》)。

 

  蔡之定,字麟昭,号生甫,一号谷山,别号铁华居士,又号积谷山人,德清人,“工篆隶”(《书画过目考》)。

 

  戴望,字子高,德清诸生,“隶书点画尽本小篆,见者以为江氏艮庭复生”(《张星鉴撰传》)。

 

  智遯,又名剖雪,字天山,号拙厓,平湖诸生,居别溪为僧,“通篆隶”(《梅里志》)。

 

  陈鸿诰,字曼寿,秀水诸生,“篆隶八分俱有法度”(《广印人传》)。

 

  居葆椿,字次仙,海宁诸生,“工篆隶,非汉唐弗摹”(《广印人传》)。

 

  陈以纲,号竹庵,海宁贡生,“工篆隶”(《徐书受教经堂集》),“善分隶学《鲁峻碑》,著《隶释》又续若干卷”(《复初斋集》)。

 

  葛元煦,字理斋,仁和人,“工篆隶”(《广印人传》)。

 

  周兰,原名玉麒,字兰友,号伯荪,仁和人,“隶篆雄浑颇称于时”(《两浙輶轩录》)。

 

  周助澜,字回川,号蘅斋,仁和人,“通篆隶”(《两浙輶轩录》)。

 

  四、旁通画印书家群

 

  书与画,各具两端,其功一体,它们都是笔墨艺术;而书法与篆刻又是姊妹艺术,我们通常还把篆刻说成“铁笔”。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尽管表现形式有所区别,但就创作原理来看,无论是线条、结构、章法还是情韵、风格都是息息相通的。清代兼善画印的书家不在少数,浙江区域的尤为突出。

 

  1.书画俱臻者

 

  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诸暨人,“以画名而书亦佳”(《大瓢偶笔》)。

 

  达受,僧人,俗姓姚氏,字六舟,又字秋擑,号万峰退叟,海宁人,“精于篆隶之学,兼工书画”(《楹联丛话》)。

 

  丁元公,字原躬,嘉兴人,“元公善画”(《画征录》)。“书画俱臻逸品,兼精缪篆”(《精志居诗话》)。

 

  祁豸佳,字止祥,山阴人,“善书画”(《绍兴府志》)。

 

  严沆,字子餐,杭人,“善书画,潇洒有致”(《图绘宝鉴续纂》)。

 

  钱以垍,嘉兴人,“兼工书画”(《嘉兴府志》)。

 

  张锡璜,字志吕,鄞人,“善书画”(《甬上续耆旧集》)。

 

  戴煦,字鄂士,钱塘人,“工书画”(《清史列传》)。

 

  赵之谦,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伪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绍兴人,符铸云:“书如其画,皆若以盛气凌人”。

 

  查仲诰,字竹洲,号作舟,海宁人,“家学相承,代善书画,喜作四体书及钟鼎文”(《墨林今话》)。

 

  钱元昌,字朝采,海盐人,“工诗善书画”(《画徵录》)。

 

  吴霁,字竹堂,钱塘人,“书画并臻妙品”(《墨林今话》)。

 

  钱载,字坤一,秀水人,孙少迂云:“以画重于世,八法虽小逊,然其秀逸之致亦自超乎笔墨畦町之外。”

 

  赖以衯,字水西,仁和人,“诗词、书画无不擅长”(《武林耆旧续编》)。

 

  方薰,字兰士,钱塘人,“诗书画并妙”(《昭代尺牍小传》),管庭芬云:“书画之名流布大江南北。”

 

  孙杕,字子周,号竹□,钱塘人,“能书善画”(《图绘宝鉴续纂》)。

 

  沈登岸,字潭九,嘉兴人,“书画皆雋妙”(《嘉兴府志》)。

 

  丁敬,字敬身,号钝丁、砚林,别号龙泓山人、孤云、石叟、胜怠老人等,钱塘人,“工分隶,精篆刻印章”(《国朝先正事略》)。

2.书印双绝者

 

  奚冈,字铁生、纯章,号萝龛、蝶野子,别号鹤渚生、蒙泉外史、蒙道士、奚道士、散木居士、冬花庵主,钱塘人,“诗书画三绝”(《墨林今话》),“篆刻图章与丁钝丁、黄小松、黄易、蒋山堂齐名,为杭郡四名家”(《桐阴论画》)。

 

  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曼龚、曼公、恭寿、翼盦、胥溪渔隐、种榆仙吏、种榆仙客、夹谷亭长、老曼等,钱塘人,“诗文书画印章,无所不精”(《履园丛话》),“诗书画印皆以姿胜,八分书尤简古超逸”(《桐阴论画》)。

 

  陈寓,字新箊,嘉兴人,“钱泰吉赠诗云:‘陈君小篆乃无匹,八分真草兼精通,铮铮余技到铁笔,秋毫神妙天无功’”(《甘泉乡人稿》)。

 

  陈戴高,字山止,亦称山朗,号鹤厓,仁和人,“书法锺太傅,篆刻私淑白榆”(《张宏牧篆学渊源》)。

 

  李鹤龄,字展成,一作专城,号四香,嘉兴诸生。“精楷法,工篆刻”(《嘉兴县志》)。

 

  沙神芝,字笠甫,“工篆隶刻印”(《冯承辉印识》)。

 

  项金宣,字少峰,炳森子,“书法、篆刻克承家学”(《嘉兴县志》)。

 

  李琮,字玉昆,“工小篆、铁笔”(《嘉兴县志》)。

 

  沈壬,字斯立,翼子,“工分篆、铁笔”(《嘉兴县志》)。

 

  沈爱蘐,字琴伯,嘉兴人,“善书,尤精篆刻”(《余楙白岳庵诗话》)。

 

  沈廷钰,号藕庄,诸生,“楷法尤精,有晋唐矩矱,兼擅篆刻,徐锡可高足”(《嘉兴县志》)。

 

  毕星海,号昆园,宏述孙贡生,“工篆隶铁笔,著有《六书通摭遗》”(《海盐县志》)。

 

  戈中颜,字鲁公,原名湛,字又度,平湖诸生,“善书,工篆刻,”(《檇李诗系》),“工篆书,精印章,为时所称”(《平湖县志》》)。

 

  刘廷楷,字竹史,平湖人,“能书,兼工铁笔”(《两浙輶轩续录》)。

 

  程晋,字稚昭,号少山,杭州诸生,“善八法,精铁笔”(《两浙輶轩续录》)。

 

  徐堂,字纪南,号秋竹,一号南徐,仁和人,“从杭太史学诗从丁隐君学,篆隶治印均称入室”(《清乐堂随笔》)。

 

  李聘,字一征,号作舟,一号静庵,嘉兴人,“书法追秦汉,而铁笔是三桥的派,较张文鱼征君有过之无不及”(《计楠墨余赘稿》)。

 

  张汝伟,字信奇,诸生,“工分隶,精篆刻”(《嘉兴县志》)。

 

  倪师旦,字符卿,号幻庵,会稽人,“喜篆刻之学,兼擅小篆八分”(《两浙輶轩续录》)。

 

  赵之谦,字益甫,一字撝叔,号悲庵,一号梅庵,又有冷君、无闷诸号,会稽人,“书学北碑,兼擅篆分、铁笔”(《木叶厱法书记》)。

 

  徐锡可,字可叔,一字叔献,号子申,一号邻哉,又号荩臣,嘉兴贡生,“精分隶、铁笔”(《嘉兴县志》)。

 

  钱松,原名松如,字叔盖,号耐青,别号西郭外史,钱塘人,“精铁笔、篆隶,”(《谭献复堂集》)。 “工篆分,精刻印,与富阳胡震齐名,有钱胡印谱”(《木叶厱法书记》)。

 

  施万,字大千,号汗漫子,钱塘人,“善篆隶,摹印尤在何震、陈士衡上”(《杭群诗辑》)。

 

  徐暐,字云倬,号少薇,钱塘人,嘉庆二十四年举人,“年十六即工篆隶、铁笔”(《杭郡诗三辑》)。

 

  徐惟琨,号锷青,平湖诸生,“工篆隶、治印”(《广印人传》)。

 

  周庆承,字继千,号小塍,钱塘监生,“工笔札,精篆刻,能于广坐中作小楷”(《两浙輶轩录》)。

 

  魏锡曾,字稼孙,号鹤庐,以癖嗜印篆,又号印奴,仁和贡生,“精于金石之学,兼工书法、篆刻,著有《书学绪闻》”(《清乐堂随笔》)。

 

  缪元英,原名绥武,字侣峰,庠生,“工篆刻”(《嘉兴县志》)。

 

  沈翼,原名敬,字寅中,一字习之,号菜畦,晚号凿坏,嘉兴岁贡生,“八分雄宕,篆刻高古绝伦”(《梅里诗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