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蓄意的圈套

(2010-04-12 05:51:48)
标签:

诗歌集

分类: 诗歌集

             盛着满杯的赭红色的酒被无礼地打翻,

          当心,这时挑衅的人跃跃欲试,神态傲岸。

 

          众多的宾客围拢来,有一阵低沉的嘤嗡声,

          像是涨潮前的静默,又像是衣裙的窸窣。

          低头一瞥,雪白的袖口处有几滴殷红的残迹,

          远处,身穿华服容貌美丽的女主人正默不作声地窥觑。

 

          男主人作势想把查理阻止,我雍容地说道:

          “威廉,请原谅,请容许我把这件事妥善地解决。

           没人可以无端地侮辱了我然后当作没事,

           不是我血溅当场,便是他倒地不起!”

           查理脸色潮红,是众人眼花,还是他

           真的在脸颊闪过一丝残忍的决绝?

 

           这个二十七岁的漂亮而阴郁的青年,

           早就暗中嫉妒我与美兰的情人关系,

           我相信,他已无法再忍受

           被轻视被冷落的心的啃噬。

           在这众宾欢聚之时,觥筹交错之际,

           迷人的仲夏夜,夜空闪烁着如许的繁星,

           我提出以决斗的方式,武器任他选择,

           以维护各自的品德与不容抹杀的荣誉。

 

           “凯撒,我以尊崇的天主的名义,

            坚决反对你俩这种不智的行为,

            我也决不允许在我的家中发生流血

            甚至死亡的事情!威廉,你快阻止!”

 

            “亲爱的美兰,您就请安坐吧,

            看我把这无耻的入幕之宾解决干净!”

            我诧异地瞧着查理,他这般狂言,

            更置美兰和威廉于何地?

            转头望向威廉,只见他面孔似已扭曲,

            眼光中涌现出凶狠的神色,呼吸浊重,

            刹那间我已恍然明白,因为他俩突然的

            一股近乎相同的狡诈与默契,

            在相互间的对视中一闪而过,暴露无遗。

 

            既然如此,这就是一次故意的挑衅,

            一场怀恨的夫君与妒恨的情敌联手的预谋。

            我将无所畏惧地捍卫那业已深陷

            但九死而不悔的深挚的爱情。

 

            查理选择斗剑,我决定就在此地,在今晚。

            其后我们各自挑选出一位公证人,

            由威廉做裁判。我不想当众表演

            这生死之决,更不愿承受美兰无言的关切,

            于是由威廉带领着我们,走向庄园僻静处的

            那片树林,行进中我仿佛听见了尚在鸣啭的夜莺。

            我的叙述到此为止,我已无法续写此后的详情,

            因为我的胸口中了致命的一剑,

            那两个阴谋家的诡计终于达成。

 

            他再也不能把美好的生活及热爱的人儿讴歌,

            身躯已倒下,魂魄也消殒。

 

            (自注:文中“我”之死亡从源头上来说已几乎是不可避免,

            就如“我”之所言“没人可以无端地侮辱了我然后当作没事”,

            这句话正是为人夫者的真实心态。威廉无论是用何种手段挑动

            起查理对“我”的公然侮辱,都不失为一种尚具绅士风度的

            无可厚非的行为,也定是深谙了双方的性情及心态之后的一种

            巧妙安排。按照文学的正常叙述规律,似乎不应该把将死且

            已死的主人公之遭遇及口吻以“我”来表达,既然已死又何以

            见证。但转念一想,亦未尝不可,且作一尝试。这一发生于

            当天某一时段的事件,已基本符合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

            引申出来的“三一律”,即一篇故事或剧本的创作必须遵守

            时间、地点、行动的一致,也是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

            诺所谓的“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

            都维持着舞台的充实。”——摘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