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爷爷一次难忘的同行
李二德
记得是我读初中时的一个秋忙假期里,家里的老柿树结了满挂的红柿子,仿佛提溜了一树的红灯笼,煞是喜人!为能按时交上开学后的学杂费,我和弟弟在树上爬高上低,攀枝沿杈,摘下满满两筐红柿子。
为把柿子换成学费钱,我和弟弟学着大人的样子,在堂屋门前右侧的梨树下挖了一个五十厘米见方的圆形小地窖,地面以上用硬泥巴垒成一个铁锅反扣样的屋盖,建成了一个烘柿子的烘烤炉。在烘烤炉的正北面,斜着朝地下二十厘米挖成一个通往烘烤炉内的通道,待烘烤炉内装满柿子后,在斜面通道口处用麦糠燃着火后,持续向烘烤炉内供应热气。如是反复四天,坚硬结实的柿子个个晶莹透亮、红光满面、软软乎乎,让人欲吃而后快。
趁一天附近的塔桥街逢集,我跟着爷爷一起去集上卖烘柿子以换得学费钱。爷爷一米八左右的个子,腰板挺直,慈眉善目,下巴上飘着一撮花白的山羊胡须,颇有仙风道骨。挑着两篮子二十多斤烘柿子,似乎驾轻就熟、平平常常。肩上的扁担忽忽闪闪,步履轻盈,虽时有咳嗽吐痰,但运用自如的不时换肩转向,速度时快时缓。让我十四岁少年一路小跑,紧紧跟随,气喘吁吁。十二里路程,爷爷不歇肩、不停步,一气呵成,快然到达。
待进入集市大街前,爷爷窃窃私语地给我说,到集上你要注意看着喝咱烘柿子的人喝几个呀,别让他把烘柿子把儿压在脚底下了,要不然就等于他喝咱的烘柿子不拿钱啊!我暗暗思衬,这可是个大事啊!这牵涉到我能不能一次性交齐学费的重大问题。于是,在集上的近两个时辰,我既不卖烘柿子,也不收钱,目不转睛、聚精会神,两眼直勾勾的盯着每一个喝烘柿子的人。唯恐有人弄虚作假,利己舞弊。待到我盯得两眼发昏、脑袋发涨、腿脚酸涨,爷爷挑的两篮子烘柿子卖完之时,一直没有发现喝烘柿子作弊的人。
思来想去,不禁感慨,家乡的父老乡亲真是实在、诚信、可敬,这种美德和品格,不愧为古蔡遗风、孔孟传承、李斯故里!
一次与爷爷同行经商的经历,让我品味到了古蔡文明传承有序、发扬光大的宏伟力量,也在我逐渐成熟的心灵里种下了重德立品、诚实为本、讲礼守信的种子。五十多年来,从未淡忘、懈怠、妄为。可谓与爷爷同行十二里,受益五十年,终身相伴。一次回家途径塔桥集上停车小憩,感怀记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