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创新的途径》议学设计

(2021-06-05 18:14:20)
分类: 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途径”议题式教学设计

西安市二十五中   袁琼

 

一、教材与学情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地位:《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本部分的内容要求是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解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文化传承的过程就是文化发展的过程,而文化发展的实质则在于文化创新。文化传播与文化传承,无不内在地包含着文化创新的要求。

本框内容: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怎样进行文化创新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也是落脚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心智特征分析:高二学生拥有一定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考的能力

学生已有经验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探索学生对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交流、传播和发展等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也理解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并初步具备了感受判断分析的能力。但对如何推动文化的创新还有一些困惑,存在一定的误区如,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坚持文化创新,树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是很必要和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用矩阵式设计)通过教学活动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

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的热情,投身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增强学生进行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在活动中学习,学习中活动促进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学科素养的提高。

教学重难点: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难点: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二、路线与结构

(一)教学思路:议题描述——议题辩论——议题决策——议学延伸

(二)教学路线

议题线:主议题“让‘经典’永流传——如何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引领“议题描述——议题论证与决策——议学延伸”等环节。

情境线:“经典”永流传贯穿

活动线:由欣赏感悟、展示交流、辨析思考、讨论总结、延伸实践组成

任务线:感悟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明确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激发勇于创新的热情参与创新的实践

(三)教学结构(鱼骨图)

三、过程与意图

议题】让“经典”永流传——如何推动中华文化创新?

环节一 :议题描述

1】《经典咏流传》以及《别君叹》为什么赢得广大观众的喜爱?

【学科概念】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情境 展文化创新之魅力

欢迎来到思政课堂,继续我们的文化创新之旅。请欣赏一段短片,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文化创新之魅力,探寻文化创新之奥秘。(播放视频短片《经典咏流传》之《别君叹》)

议学活动

1.课堂小调查:请问有多少同学看过这个节目?你的家人看过并喜欢这个节目吗?你是否喜欢这个节目和这首作品?

2.分组展示:文化发展过程中有很多文化创新成功的典范,你还能提供一些事例分享吗?

议学提示今天,我们生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时代的新起点上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的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经典咏流传》用创新的诗和歌的结合,通过从内容和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回到了诗歌的起源,也让诗歌回到了生活,完成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设计意图】 通过议题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围绕议题式教学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初步感知文化创新的途径

环节二:议题论证与决策

2 《经典咏流传》以及《别君叹》的创新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科概念】 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议题情境】 探文化创新之奥秘

【议学活动】 分组讨论从继承传统和博采众长的角度在合作学习中思考提炼出文化创新的途径。

议学提示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新文化的过程。同时,文化创新也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合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设计意图】营造感悟思考的氛围,探究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与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围绕议题式教学创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调动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感悟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激发创新热情,同时增强文化自信。

环节三:议题论证与决策

分议3 :《经典咏流传》《别君叹》创新中有怎样的坚守?

【学科概念】

文化创新中处理好 “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议题情境】 明文化创新之方向

【议学活动】讨论 《经典咏流传》节目和《别君叹》这首作品中是如何恰当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明确文化创新要坚持的正确方向。

【设计意图】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明确文化创新要克服错误倾向,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

议学提示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经典咏流传》节目和《别君叹》等这样成功的案例中都坚守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坚守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中“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

环节四:议学延伸

分议4新时代,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我们该如何推动文化的创新,让更多“经典”流传呢?

议题情境】担文化创新之责

【议学活动】

1.  观看2017-01-25《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新闻视频

2.  十九大报告相关论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3.  学生总结:如何让经典永流传?(如何推动中华文化创新?)

议学提示

立足社会实践,着眼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植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顺应世界文化发展潮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立足社会实践,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创新传播手段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以实现文化的繁荣。

4.作业布置:

创新实践小练习: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也有很多传统文化宝藏(如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传统习俗等方面)值得挖掘,请你选择某一方面的素材设计一件文创产品推动其创新发展出一份力。

【设计意图】以总结梳理和实践活动为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承担推动文化发展的责任,参与文化创新的实践,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为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做出自己的努力。

《文化创新的途径》议学设计【板书设计】                             

《文化创新的途径》议学设计《文化创新的途径》议学设计《文化创新的途径》议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途径(知识梳理)

1.一个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两个关系: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

 

克服错误倾向:“封闭主义”“守旧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

3.三个途径

根本途径——立足社会实践

           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重要途径<</span>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交流、借鉴、融合)

(原则: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