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桃花源记中考习题(附答案)
(2012-07-19 12:52:23)
标签:
转载 |
桃花源记
(2003北京市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三.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11—14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 下面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通风换气 B. 政通人和 C. 通宵达旦 D. 博古通今
12. 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缘:_________________(2)俨然:__________________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3分)
<1>渔人甚异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林尽水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3年北京市海淀区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25—29题。(14分)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5.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4分)
2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2分)
A. 选文中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B. 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27. 下面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节选,选择对其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3分)
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②王税。荒路暧③交通,鸡犬互鸣吠。俎④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注释】①肆:尽力。 ②靡(mǐ):没有。 ③暧( ):隐蔽。 ④俎(zǔ):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 ⑤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
A. 前面选文中“土地平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与《桃花源诗》节选部分的内容是一致的。
B. 节选的诗句与前面的选文有许多内容上相对应的句子,如:“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
C. 诗中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和选文中的“其中往来种作”都暗含了作者对桃源人终日耕作不得休憩的同情。
D.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二者都是通过虚构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12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大守醉也。
1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C.至于负者歌/于途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悉如外人悉: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译文:
15.甲段中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即
1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甲段“阡陌交通”中的“交通”与乙段“觥筹交错”中的“交错”两词的古义完全相同。
B.“豁然开朗”写出了渔人进入桃源后的感受,“苍颜白发”暗示出欧阳修已老态龙钟。
C.甲、乙两段文字语句错落有致。前者重在写景,后者重在写人;前者实写,后者虚写。
D.甲段主要描写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生活图景,乙段主要描绘太守与民同乐图。
(2004·肇庆)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006年上海市)
C组(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
桃花源记(节选)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荚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本文作者是____(朝代)的文学家________(人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6.第①段描写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场景,表现他们________的心情。(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
(2006年温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非课改区))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9-26题
(一 )(13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9、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2分)
发现桃花源——(
20、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分)
⑴悉如外人(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22、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23.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006年徐州市)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屋舍俨然:
(3)咸来问讯:————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不足为外人道也。
10.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2分)
(2006黔东南州(课改区))
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各题。(8分)
(2006年安徽省(非课改区))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悉如外人 悉:( ) (2)无论魏晋 无论:( )
(3)临溪而渔渔:(
17.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译文: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译文:
18.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19.【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答:
(2006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完成第11--17题。(14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任选两小题)。(2分)
12.下列句子中诵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3.文中描写“世外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有哪些?(用原文回答)(2分)
答:
14.用简洁的文字写出“渔人”的行踪。(2分)
发现桃花源—→
15.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16.作者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可是作者描绘出了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请想一想并写出作者写作的意图。(2分)
答:
17.每个人都曾构想过自己的理想,请用恰当、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你的理想王国。(2分)
答:
(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中考语文试题(课改卷))
(一)(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6.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
8.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
9.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10.概括甲文的大意。
(07重庆市,15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2007年云南省课改实验区高中(中专)招生统一考试)
(二)(11~14小题,共l2分)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13.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与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新疆乌鲁木齐2007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完成17~21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弱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遇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歼陌交通,鸠犬相闻。其中往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或来问讯,自去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其官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即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7.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
B.有良田美田桑竹之属
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未果,寻病终
18.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9. 填空。
本文以____________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寄托作者____
20. 文中最后写刘子骥“规往”,“未果,寻病终”,后无人“问津”,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三. 本题共10分。11. 答案:A评分:本题2分。12. 答案:(1)顺(沿) (2)整齐的样子
评分:本题2分。答对(1),给1分;答对(2),给1分。13. 答案:(1)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2)(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3)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评分:本题3分。答对(1),给1分;答对(2),给1分;答对(3),给1分。14. 答案要点:(1)活动 (2)穿戴 (3)心情评分:本题3分。每答出1个要点,给1分。照抄原句扣1分。
25. 不足为外人道也(2分)①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宁静②百姓能安居乐业③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2分,以上三点答出两点即可)26. D(2分)27. C(3分)
(三)(7分)4.(2分)东晋(晋)
(一)(12分)
11、(2分)⑴整齐的样子(1分)
⑵同“邀”邀请(1分)
16.(3分)(1)“全”或 “都” (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 (3)钓鱼(每小题1分) 17.(4分)(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每小题2分) 18.(4分)世外桃源与民同乐(各2分) 19.(4分)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答出两点就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11.(1)落花(坠落的花瓣)
(一)6.讲信修睦
货恶其弃于地也
1.(3分)(1)类(2)全 ,都(3)邀请( 每词1分 )
2.(2分)A( 古义 ;B 交错相通 :c 与世隔绝的地 方 ;D 不用说,更不用说.今义略)
3. (4分). (1分)老人和孩干们个个都安闲快 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 悦之情.显得心满意 足
。(“黄发垂髻 ”1分 ,“怡然自乐”1分)(2
)渔人把自已听到的事-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或:这个人为(
11. (1) 对……感到诧异 (2) 类 (3) 束缚,拘束 (4) 停止1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13.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2分)。(意思对即可)14.(1)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2) 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何必非要(在琴上)抚出美妙的音乐呢!
19.访问(进入)桃花源
2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