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律丨一犁晴雨耕耘起,日子青葱岁岁长丨二十四节气(上)

(2023-05-27 10:23:38)
分类: 原创格律诗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

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意味严冬结束,柳萌黄枝,水泛新绿,万物生长。“立”为“开始”之意,即《群芳谱》:“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


迎春仪式如打春牛、做春幡等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仪式在立春前一日进行,以热烈的气氛迎接春神到来。


“生菜乍挑宜卷饼”,同冬至吃饺子一样,立春也有专属节日食品——春饼、咬春萝卜、春卷和一些时令野菜,这种尝鲜活动被称为“咬春”。


春天放风筝这传统民俗活动在中国已有超两千年历史。

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中,立春赏冬末之梅,甚感几分春意之近。




立 春

刘新华(北京)


谁晓何时客问津? 晚晴独倚望江粼。

犹闻星语传千里,莫道萍踪梦几轮?

瑞意潜风滋大地,心流成海涤纤尘。

回芽百草清波暖,苦尽人间是立春。





雨水,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第二个节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雨水”标志降雨量增多,气温回升。盛春之景开始勃发:河水解冻,大雁北归,草木转绿。春雨对农作物生长极重要,古代谚语“春雨贵如油”。


晚春时期常出现“倒春寒”现象,注意保暖。


雨水节气主要习俗之一——“接寿”,是女婿带着礼物上门去探望岳丈,以表达晚辈的敬重。根据传统,礼物通常是两把缠着四米红带子的藤椅,象征健康长寿。另一种典型礼物是一锅黄豆海带炖猪蹄,为女婿表达他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雨 水

刘新华(北京)


不觉人间一片红,草英萌发水波中。

浅溪待送三春景,山涧轻飘几缕风。

惟愿雨丝滋大地,怎堪料峭入花丛。

未知何日清寒绝,疑似无常叶落空。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斗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所谓“春雷惊百虫”。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草长莺飞季,厚积薄发时,所有的蛰伏,都为更好的飞翔蓄力,愿你厚积薄发,一鸣惊人,心有惊鸿,从容不迫。




惊 蛰

刘新华(北京)


倒袭清寒堪蛰伏,莺歌伴舞换春裳。

纵行鸿雁天边字,横跨流云大地妆。

信鸽飞翔须耐力,雷声惊醒好时光。

若无持久积能量,怎把佳音寄故乡?





春分,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第四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的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昼夜平分,在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另一个含义是“季节平分”。


古时将春分节气的十五天划分为三“候”,每个部分为五天。古代便有“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的俗语。如古话所言,燕子会在“一候”的时候飞回北方;滚滚春雷则发生在“二候”;到了“三候”,闪电会频繁出现。




春 分

刘新华    (北京)


清风不及三番绿,恰到春分丽日来。

云树未曾迎月晓,花英伊始向阳开。

犹知陌上飞蜂蝶,初步华庭酿酒醅。

一盏桃红相对饮,邀朋浅唱尽千杯。





清明,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第五个节气。《淮南子·天文训》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清"和"明"是描述天气,温度上升,降雨增多,此段时间为春耕播种关键期。


清明除祭祖,宜春游。有诗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人寻春半出城。”微风温润,循草木气息寻春天的足迹,欣赏自然之美,此习俗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清 明

刘新华(北京)


杜鹃盛放与春融,十里孤山见落红。

自别故人冥节后,试书心事信笺中。

轩廊燕子依然在,旧地弦音早已空。

幽梦归乡还有意,千重水隔可相逢?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六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


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民间在谷雨节气有摘谷雨茶、走谷雨、吃春、赏花等习俗。




谷 雨

刘新华(北京)


谷雨今临万物荣,恰逢新种喜相迎。

阳光洒向花田土,泉水奔流竹涧声。

趋步归乡观雁舞,别时着墨听琴鸣。

勤劳守得春华住,赶赴前途忘我行。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七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时至立夏,万物繁茂。 


“立夏”节气确立于战国末期。作为小麦、油菜等夏收作物收获的关键时期。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因此又称“春尽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立夏这天,许多地方有吃“立夏饭”、吃蛋、秤人和尝三新等习俗。 




立 夏

刘新华(北京)


晨曦起处雀声扬,趋步田园谷渐黄。

惜别春天迎夏日,欲临海岸望新乡。

清风拂过山川美,河水倾流麦地芳。

忽见梨花初蕊透,勤耕暖意护归航。





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小满之名,有两层含义。第一,与气候降水有关。小满节气期间南方的暴雨开始增多,降水频繁;民谚云“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小满中的“满”,指雨水之盈。第二, 与农业小麦有关。在北方地区小满节气期间降雨较少甚至无雨,这个“满”不是指降水,而是指小麦的饱满程度。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小满节气民俗根据农耕社会特点形成,节气民俗主要有“小满祭车神”、“小满动三车(水车、油车和丝车)”、“小满抢水”、“小满祈蚕节”、“小满食野菜”等。




小 满

刘新华(北京)


田野蛙鸣小曲扬,石桥风起过峦冈。

方知麦穗初盈满,恰遇芸苔尽溢香。

北寨云游新燕秀,南山蝶舞菜花黄。

勤耕浅夏千株粒,待熟镰收谷入仓。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


“芒”指带芒作物的收获,如大麦、小麦等;“种”即为谷黍类作物的播种,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夏收夏种都发生在这个时期,所以新一轮的农忙也开始了。


农历书说:“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即芒种节气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其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过此即失效。民谚“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芒种是一个耕种忙碌的节气,民间也称其为“忙种”。这个时节,正是南方种稻与北方收麦之时。




芒 种

刘新华(北京)


仲夏农时应季忙,喜逢亮翅傲穹苍。

蛙儿喊话该收麦,布谷呼声快插秧。

恰见田园添秀色,又闻金浪散清香。

一犁晴雨耕耘起,日子青葱岁岁长。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个节气。《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又,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古时也是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民间有在夏至拜神祭祖的习俗。夏至后,人们普遍会食用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来避暑。




夏 至

刘新华(北京)


迟归陌上踏风行,趋近田园布谷鸣。

吹淡阴凉临夏节,汇浓炎热擂蛙声。

犹敲鼓韵咚咚响,巧钻犁头款款耕。

小曲一哼逢丽日,谁翻麦地种诗情?




人生的悲欢离合,就像天气明暗交汇,晴雨不定,甘苦自知。在阴晴不定中,翘首期待。艰难之时,相信光明将至;绚烂之时,小心蛰伏。


今日往后,夜夜绵长,可听雨可观竹。在暑热中,思念心底的一抹清凉......




简介:刘新华(笔名:心愿、千山暮雪、Ivy),女,70后,出生于重庆,现北京人。作品入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当代散曲大典》(16BZW147)、北京诗词学会会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