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孩子见啥要啥,买还是不买?
之前,暖妈曾接到一条来自朋友佳芸的微信求助:
“昨天我们一家三口去商场玩,孩子要这个要那个的,我都给孩子买了,结果老公就批评我说家里有那么多玩具了还乱买,会惯坏孩子,还说‘慈母多败儿’。我觉得带孩子出来就是要玩得开心啊,孩子不都是这样见啥要啥的吗?不想给孩子买你带他出来干嘛?我不理老公,自己掏钱给孩子买,结果最后我们吵了起来,闹得不欢而散。亲爱的,你给评评理,到底是谁的错?”
之前也有不少读者跟暖妈倾诉类似苦恼:家里玩具已经堆成山了,孩子到了商场还是一副买买买的架势。家长们内心总有两个小人在打架。打架的结果往往是:
1、买——孩子当时欢天喜地——回家后没两天就把新玩具打入冷宫——孩子继续寻找新宠。
2、不买——孩子又哭又闹又打滚搞得家长下不来台——家长妥协,买——同1。
3、不买——孩子再哭闹打滚也不让步,脾气大的家长再给孩子两巴掌,拖着孩子离开——孩子伤心家长生气。
4、不买——骗孩子说下次买,其实是缓兵之计——下次如果孩子要求还不给买——重复多次容易造成孩子对父母的不信任。
我们很容易看出来,这几种都不是理想的方式。
所以,面对见啥要啥的孩子,买,还是不买?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孩子的心情,你懂不懂?
其实暖妈也经历过这个过程。暖暖三岁左右的时候,每次到商场,看到什么就很自然地放进购物车,等着我给她结账,她看中的东西甚至比我要买的还多。另外,有时候她拿的玩具家里已经有了,我提醒她,她却有充分的理由:“这个不一样啊,这个比家里面的小,而且是新的呢。”让人啼笑皆非。
还有很多千奇百怪的理由呢:
“XX动画片里有这个角色,我想拿着这个看动画片。”(那个动画片里有几十种角色啊亲!)
“这个颜色(造型)跟家里的不一样。”(搞不懂为什么同款玩具有这么多不同颜色或型号?)
“我的同学都有这个,所以我也得有一个。”(好孩子,你有的你同学也不一定有啊!)
“我今天心情不好,买了这个心情就会好了。”(我竟无言以对。)
不过,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就是孩子的想法啊,幼稚可笑但又合情合理。换位思考一下:我们有时候是不是也会跟着明星买同款口红和衣服?是不是也会同款衣服买两个颜色?是不是也会因为攀比去买个跟同事一样牌子的包包?是不是也会因为心情不好去血拼?
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理解孩子,而理解了孩子,我们在不能满足孩子要求的时候,就不会说出这样的话:“就知道乱花钱,我们挣钱容易吗?”“赶快走,再闹我就揍你!”“我看你就是个败家子,以后钱花光了你就去讨饭!”
父母的态度是温和的,而不是颐指气使的,语气是平等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心甘情愿接受你的建议和教育。
买,要有智慧;不买,要有方法
像佳芸那样对孩子有求必应一味满足,和佳芸老公那样不问缘由就一律拒绝孩子要求,这两种做法,其实都不可取。
佳芸可能没有意识到,无限制地满足孩子,其实是降低了孩子的快乐值。就像以前的孩子盼望着过年吃猪肉饺子,而现在的孩子吃肉吃得反胃一样。过于轻松得到的东西,并不会带给孩子深刻的满足和长久的幸福。孩子见啥要啥本来只是天性,如果家长推波助澜一味满足,反而会培养成稍不如意就闹翻天的熊孩子。
而佳芸老公呢,则是用不容挑战的权威,刻意限制孩子的需求,不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判断孩子的需求是否合理。这样做的结果,或让孩子自卑,认为自己配不上任何好的东西;或让孩子愤怒,产生逆反心理,甚至绕开父母,偷钱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给孩子买东西,为孩子花钱,其实不仅仅是“孩子要、父母买”这样一个简单的行为过程,更是进行财商教育的一个良好的契机。
所以,不管买还是不买,其实都可以润物无声地进行财商教育。
买,要有智慧
我在《这些常见做法会毁掉孩子的财商!家长再不看就晚了》里讲过一个朋友的案例:她的财力可以给孩子买得起任何玩具,她平时也给孩子买一些玩具,但是对孩子最想要的,她反而故意设置一个时间点来拖延:“这个有点贵,妈妈暂时还没有这么多钱,不过妈妈有信心,再努力工作两个月,就能攒够钱帮你买了。你能不能支持妈妈工作,再等一等呢?”
在这两个月里,她会时常跟孩子一起分享进度:“妈妈还差一点就攒够了买xx的钱了哦,真是值得期待,到时候你会不会很开心?”吊足了孩子的胃口。
终于到了约定的时间,她就牵着孩子的手去把玩具买回来,因为这是经过妈妈的努力和自己对妈妈的支持,好不容易才得来的,所以孩子欢天喜地倍加珍惜,也更懂得体谅和尊重妈妈的劳动成果。
不过,如果孩子确实当场就一见钟情非常想要,可以让孩子说出几条想要的理由,如果他(她)真的很认真地讲出有说服力的理由,这一定是真爱了,那不妨给他(她)买吧。
不买,要有方法
如果是经济不允许,那就坦诚告诉孩子:“这个太贵了,爸爸妈妈挣得钱还有其他很重要的作用,不能光用来买玩具。如果你真的很想要,可以把你的零花钱攒起来,攒够了我们一起来买。”
如果是对什么都感兴趣的小孩子,可以让他(她)多摸一摸、抱一抱玩具,然后告诉孩子跟玩具说再见。孩子能轻松放下的话,就表明他(她)对这个玩具的好奇和喜爱已经得到满足了。
如果是孩子不懂得节制,就温和坚定地告诉他(她):“我们已经有很多这样的玩具了,如果继续随便买,慢慢地我们家就会装不下这些玩具,这些玩具没有地方住了,只能送给别人了。”
对那些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所以购买随意性大的孩子,可以跟孩子约定,每次到商场购物,只能挑选一样玩具,而且这个玩具必须是他(她)很喜欢的,买回来必须玩够一个月才可以买下一个玩具。这样他(她)会学着分析判断、认真挑选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不买就撒泼打滚的孩子,有的是当时心情不好在借题发挥,那就抱抱他(她),告诉孩子你很爱他(她),然后等他(她)冷静下来;有的是被惯出了坏习惯,那就把他(她)带到人少的地方进行冷处理。
见啥要啥几乎是所有孩子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不过,这个过程考验的可不只是你的钱包,更考验你的引导技巧和沟通智慧。暖妈举的例子有限,更多的技巧和智慧,还需要各位父母在跟孩子的相处过程中积极摸索,相信孩子会在你的引导下,慢慢学会合理购物,也逐渐拥有更高的财商。
http://wx3/large/a4474459ly1fdp0tze9bmj20df07x75f.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