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庆市北部新区嘉陵江景观带概念规划设计说明

(2012-06-15 09:45:31)
标签:

嘉陵江

北部

新区

重庆

景观

设计

说明

研究

文化

分类: 专业资料

   项目偶尔会被其他事情冲断,需要重新调整思路,请见谅。

   重庆市北部新区嘉陵江景观带项目时间安排相对比较紧张,概念规划做了简要的说明书。希望对项目方案的深化工作有些帮助。我方案能力和表达能力需要有所提高了。祝大家愉快!谢谢!:)

 

规划设计说明目录

第一章 设计背景

第二章 现状环境条件分析

第三章 规划目标与概念

第四章 规划与设计

第五章 分项设计

 

第一章 设计背景

一、重庆市北部新区的地理位置及城市特征

    北部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南临渝中半岛,北靠江北国际空港区,西接嘉陵江,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密集的沙坪坝区、北碚区数桥相连,东依长江寸滩港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便捷的交通、通信条件,赋予北部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嘉陵江位置及作用

    嘉陵江是长江北岸主要支流之一,自北向南纵贯四川盆地中部,于重庆市朝天门码头注入长江。重庆北部新区嘉陵江河段位于重庆市城区北侧,是北部新区的重要河段,也是重庆市北部的重要门户。

三、规划范围

    规划主要范围包括重庆市两江四岸滨江地带北部新区段,总面积约1128公顷,岸线长度12.38公里。

 

第二章 现状环境条件分析

一、用地性质及环境状况

    对于城市生活而言,滨水地带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开敞的水系,宜于形成适宜进行公共活动、景色优美的环境体系。根据《重庆市北部新区经开园总体规划》,嘉陵江沿岸多为绿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城市用地性质与城市公共生活密切相关,可以形成与之相互切合、相互交流的体系。

二、空间与景观

    嘉陵江沿江两岸植被量较少,植物品种较少,景观效果比较单一;大部分江段江岸高差较大,视域开阔;江岸较陡,远观有较强的景观效果。河流水量季节性变化较大,枯水期水量较少,江岸的景观效果较差。

跨河桥梁形式单一,景观效果比较单调。

三、生态效应

    嘉陵江是重庆市主要河流之一,上游水量相对充沛,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河流水位不稳定,难以形成依水而生的生态体系,减弱了河流对整个城市的生态调节作用。

    沿河存在不少小树林,对将来城市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意义,单尚形成系统,影响范围较小。

四、可入性

    嘉陵江自然河岸为主,河岸为为台地,高差比较大,不有利于将一般市民和游客导入。

五、尺度

    嘉陵江河床宽度较大,车行交通在跨越河流的桥梁及周边地段,实体与空间的尺度是与车行速度是一致的,导致桥梁的尺度过大,使嘉陵江桥梁和桥头很难形成适宜人停留、活动的环境。

六、驳岸、地面及沿河设施

    1、嘉陵江以自然河岸为主,基本丘陵地形式,河岸自然植被相对丰富,以自然树林和少量人工林为主。存在问题:河堤滩地毁坏严重,缺乏景观设计,无法接近水面,亲水性差。

    2、嘉陵江河床较为平缓,河堤高差较大。河流挟带泥沙较多,河床局部有淤积;河床枯水期水量较小。规划河段上游水质相对较好,下游较差。

    3、滨河绿带不成系统,河流沿线缺少视觉中心,缺少临水的优美建筑与标志物,缺乏供市民休憩的场所及设施,滨水地带市民活动较少。

    4、规划区内大部分驳岸、地面均属尚未开发区域,有利于以后的保护和利用。

七、景观潜质

    1、具有外引山水的景观潜质

    2、周边环境条件有助于塑造城市森林的城市形象

    3、具有形成与城市联系紧密、层次丰富、连续的景观带的潜质

    4、具有形成开阔的观水环境的潜质

 

第三章 规划目标与概念

一、规划目标:旅游黄金地带、城中河流、城中森林

    在本次规划设计中,我们力图通过对嘉陵江(北部新区河段)的整治和景观规划,优化重庆北部新区城市的环境质量,提升重庆城市的生活品质,强化重庆的城市概念。

并概念性引导北部新区嘉陵江景观带及周边的城市用地开发和利用。

二、用地规划

    重庆北区嘉陵江景观带内以绿地为主,在主要的景观节点设置公共服务设施。沿河景观带外一个街区以内,少量用地稍作调整外,其余均按照《重庆北区经开园总体规划》实行。

三、规划概念

1、保护水资源-享受水环境:全力打造一条独具魅力的城中河流

    (1)构筑完整的步行系统

    通过嘉陵江河道,将嘉陵江周边通过相对完整的自由的步行、自行车行系统在重庆北部新区经济开发园区结合成一条绿色的廊道和开敞空间系统。

    (2)形成相对完整的景观格局

    通过景观生态学的分析,重庆的城市基质是城市建筑群,而公园绿地则是斑块,通过嘉陵江绿色廊道将绿地斑块串起来,形成重庆北部新区经济开发园区的“绿宝石项链”,并以此为契机,带动重庆北部新区经济开发园区乃至重庆市水系的开发。最终形成完整的绿色景观格局。

    (3)以人为本,但最终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在设计中考虑为动植物建构没有障碍的生态通廊,防止“生态孤岛”对动植物的生存繁衍带来的威胁。

    规划区域通过重建水环境、保护水资源、恢复水生态和提升水文化,将嘉陵江转变为未来重庆市的城中河流,为重庆市增添丰富多样的水景资源,创建具有全国知名度的水利工程成功典范、高品质国家水利风景区和拥有品质优良多种形式水体的国家湿地公园。打造重庆市独具魅力的城中河流。

2、形成体系-优化环境:全力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

    通过对嘉陵江及周边地区的环境整治与景观梳理,切合重庆北部新区经济开发园区大的生态概念,形成联系重庆北部新区经济开发园区西侧长江和东部自然山水景观体系的生态走廊。

    乔、灌、草相结合形成的绿地系统与河道、湿地以及亲水景观点所形成的水体系统,共同构成了多层次的、立体化的亚自然状态的生态走廊。

    嘉陵江景观带种植大量乔木,形成绿树成林的新的生态体系,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整个总体概念覆盖了从宏观到微观,从景观到功能到生态的多个层面,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而又彼此联系的综合体。

 

第四章 规划与设计

一、总体空间意向

    在总体空间意向上,嘉陵江景观带呈现外围相对开放、内围相对封闭;节点地段相对开放、非节点地段相对封闭的空间特征。

    1、外围相对开放、内围相对以封闭。在次级景观节点的距离设置上,外围以300米为参照,内围以400米为参照,结合河岔口建设开放空间。

    2、节点地段相对开放、非节点地段相对封闭。主要的景观节点与次级景观节点地段有大面积的开敞空间,且均有开口朝向河道,空间相对开放。非节点地段遍植高乔木,空间相对封闭。

二、视线结构

   通过合理的安排,在河道与景观节点之间,建立多层次的、丰富的视线结构。在层次上可以分为:远景视线、中景视线和近景视线。

   1、远景视线:在本案中是指十个主要景点与外围山水和内围的四座桥之间的视线连接。

   2、中景视线:是指每个景观节点或公共服务点与河对岸的节点之间的视线连接。在此距离内,两岸的活动者可实现视觉上的交流。河流两岸的视线对接与交叉,形成了一个交错而连系的视线网络,强化了嘉陵江景观带的连续性。

   3、近景视线:是指各节点范围之内的视线连接。

   远眺山水,中观对岸风光,近看家人、伙伴嬉戏,这是一幕幕由远及近的生动活泼的场景,呈现出了丰富的视野层次与景观层次,使观景的内容有趣而富于变化。

三、绿地生态系统

   在规划范围内现状有着丰富、优质的绿地资源,包括沿江防护林和滨河苗圃绿地等。规划打造园规划区域绿地系统,强化重要的绿地资源的同时,对沿江原生树林实施严格的保护,严禁砍伐与人为破坏。

   规划依托嘉陵江水系,沿河流大量种植乔木。并结合现状适当种植灌木与草坪,保留湿地,构成多层次的、立体化的绿地生态系统。

   在嘉陵江沿岸地段种植大量乔木,形成两类密度不同林荫带——密植林荫带、疏植林荫带。

嘉陵江水源保护区和防护林区以密植为主,涵养水源和保护堤岸;中游河段以疏植为主,是容纳游憩活动的主要地带。

   规划区域内形成包括坡地公园、滨江步道公园、滨江湿地公园和柳吊溪谷公园在内的城市公园系统。

   大量的绿化可以有效的调节城市气候,为动植物的繁衍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不同密度的林荫带保证了嘉陵江沿岸的宁静与空气的清新,为沿河的游憩活动提供了舒适的环境。

四、交通系统

   嘉陵江景观带是一个将河流及与其周边水系融入重庆北部新区经济开发园区日常生活的场所,其交通系统也是围绕着这个主题而建构的。

   在与嘉陵江平行的方向上,存在三个层次的道路——滨河小路、沿河绿化带以外的主要道路以及城市道路相对较近的次要道路。这三个层次的道路贯穿滨河景观带的全程。

五、驳岸系统

   驳岸系统分为A、B、C、D四类:

   A类:把水引入驳岸。使人可与引入的相对平静的河水发生更为亲密的接触。适用于特殊地段。

   B类:通过下行的踏步接近水面。使人可直接接触河水。适应于一般沿河地段。

   C类:伸出水面的平台。使人可立于水上,拉近人与水的关系。

   D类:濒水栏杆。适应于一般沿河地段。

   通过对不同驳岸形式的塑造,人与水的关系发生了多样的变化,使水参与到人的游憩活动中。

六、材料与色彩的应用

   在材料与色彩的应用上,力求突出重庆的地方特色,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现代气息。

   1、覆盖部分:半透明玻璃、穿孔铝板、金属拉线等现代材料为主,色彩以重庆的传统颜色红色和白色为主。

   2、支撑部分:采用蓝色、青色、灰黄色石材等传统材料以及透明玻璃等现代材料为主,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景观。

   3、地面铺装:白卵石、灰黄色、栗色石块等传统材料为主,便于就地取材,降低地面铺装的造价。

   根据不同地段的性质与特征,将铺地分为五种调子——暖色、中暖色、中性色、中冷色和冷色。暖色、冷色的地面铺装主要用于景观地位比较重要的地段,中暖色、中性色、中冷色的色彩淡雅的地面铺装适用于景观地位次要的地段。

   重点景观地段铺装,应采用坚固性较好、耐磨、色彩丰富的石材系列。

七、沿河设施系统

   在本次规划中,沿河设施的主要功能是塑造沿河景观形态,激活沿河空间,促进活动的多样化。在形式的设定上,要简洁、现代,塑造适宜人使用的,亲切的环境体系。

   1、标识:尺度要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出现过于巨大的标识。

   2、灯具:一般地段以小巧精致、色彩淡雅的绿地照明为主;沿道路设置路灯,高度不超过3米;重点地段增加尺度宜人的广场照明、庭院照明。

   3、公厕:在每个主要景观节点以及公共服务点周围设置公厕。公厕一般与活动空间有一定距离,相对隐蔽,但位置明确。

   4、座椅:沿河间隔设置,重点地段配合绿化、广场设置。材料建议以木材为主。

   5、垃圾桶:沿河间隔设置,配合绿化、广场设置。考虑使用的方便、外形的美观,造型简洁,易清理。

   6、电话亭:沿河间隔设置,重点地段配合绿化、广场设置,形式要小巧精致。

   7、售卖亭:结合景观节点及公共服务点设置。

八、分期建设

   建议重庆北部新区嘉陵江景观带分三期建设:

   一期:城市滨水景观区,主要打造七个主要景观节点,形成中游连续游线的框架。

   二期:建设湿地公园河段的主要景观节点,和城市滨水景观区的次要节点,增加河流景观带的可入性,同时形成绿化构架和基本的内部通道。

   三期:完成整个运河景观带的建设,形成完整的景观体系。

 

第五章 分项设计

一、次级景观节点示范:

   结合嘉陵江建立的次级景观节点,在间距的设置上以“适于步行”为主要标准,以300米、400米为基本模数间隔设置。

   考虑城市公共生活对活动场所性质的要求,我们把次要景观节点分为以休闲为主导的次级景观节点、以健身活动为主的次级景观节点以及兼顾休闲、健身活动的综合次级景观节点。并设定相邻节点具有不同的功能,以保持次级景观节点相互之间的吸引力。

   1、以休闲活动为主导的次级景观节点示范:主要容纳休闲活动,场地主要包括休闲广场、儿童活动场、健身器械场、门球场等。服务对象以老人、儿童为主。

   2、以建身活动为主导的次级景观节点示范:主要容纳健身活动,场地主要包括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市民常用健身设施。服务设施以青壮年为主。

   3、综合次级景观节点示范:容纳休闲、健身活动。

   次级景观节点营造了宜人的亲水环境,丰富了嘉陵江景观带的层次,同时在城市与嘉陵江景观带之间建立了紧密地联系。

二、主要景观节点的设计导引

公园性质

   山城小镇坡地公园:坡地公园

   滨江步道公园:滨江休闲公园

   滨江湿地公园:湿地公园

   柳吊溪公园:生态公园

广场性质

   柳吊溪山顶文化观景广场:城市广场,文化娱乐及观景广场

   柳吊溪西区中央广场:城市广场,绿色步行广场及观景广场

   北城观景广场:中小型社区休闲广场,观景广场

   北城社区广场:中小型社区休闲广场,社区商业中心广场

   北城滨水广场:中小型社区广场,滨江休闲广场

三、桥梁的改造

   桥梁是嘉陵江景观带中一个重要的景观元素,是观赏嘉陵江景观带及外围山水的瞭望体。

   通过在桥体沿河段两侧增加可上人的踏步、坡道及平台,把人的活动引向高处,使人远可观新区风貌,近可赏沿河美景。

   在形态的处理上,在桥两侧增加楼梯、平台,外以墙体遮挡、支撑为主要手段。

   对桥梁的改造,拉近了水平的河流沿岸与高起的桥身的联系,使桥梁成为重庆北部新区嘉陵江景观带的可进入的一部分;对桥的改造,把以在平面上的活动立体化,拓宽人的活动范围与视野范围,创造特别的、有趣的活动体系;对桥梁的改造,同时又是对桥梁自身的有效改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