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传承传统游戏的教育价值
(2014-06-16 14:20:18)
标签:
育儿 |
分类: 教学资源 |
如何传承传统游戏的教育价值
传统游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经了数代人,种类繁多,玩法各异,大人和孩子,孩子和孩子之间口口相传,乐此不疲,在游戏的过程中,既有历史的时代文化,又洋溢着现代的趣味性,又不乏来自民间的文化积淀与睿智,很容易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民俗氛围,它可以使我们熟悉自己祖先所创造的历史文化,促使我们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我们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隐含着极具挖掘与弘扬的教育价值。
鉴于传统游戏的能给孩子带来无穷的童年乐趣,很多传统游戏如:摔炮、打翘棍,骑马打仗、玩沙的道具依托自然资源:泥、沙、大树、木棒等等,道具的获得来自于就地取材,非常地简易和方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亲近了自然和生活,更有些游戏如捉迷藏则根本不需要道具,只凭借幼儿的想象和自身资源,即可快乐游戏,它给幼儿展示的是一个平等、无差别的平台,即省钱又省力、幼儿自娱自乐、自由自在的特点,能让幼儿充分体验自由、成功的快乐。特别适合我们田一幼的教育理念和实际。
作为淮南市最早的一所公办园,我们田一幼有着场地开阔,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为此,我园提出“秉承传统,回归自然”、“给孩子一个幸福成长的支点”的办园理念。由于地处老化城区,幼儿家长的经济条件较差,对幼儿教育的认知度较低。多数家长没有现代信息来源,很少给孩子购买图书玩具,这边的孩子缺少了中心城孩子应该有的东西。他们听的少、见的少、玩的东西更少。孩子都是一样的,他们应该有一个公平的教育,他们也应该享受中心城里孩子应该享受的快乐。这边的孩子需要游戏,家长需要教育,怎么办?一系列的问题使刚到一幼的我产生了很大的困惑,面对着一幼孩子们那一张张稚嫩可爱的小脸,家长渴望的眼神,激发我要想办法让他们和其它区域孩子一样,有可玩的,有爱玩的东西,也是我的责任、义务。
针对这一现状,我从实际出发,深入思考,根据我园所处的地理环境城乡交界处,有着丰富的传统游戏的自然资源,我们提出让传统游戏进入幼儿园,积极探索和创新传统游戏的教育价值,让传统游戏贯穿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的工作思路,为了让幼儿真的动起来,玩起来,有更多的传统游戏玩,我们发动全园老师说一说、玩一玩,回忆寻找二个以上传统游戏;向全园家长发放征集宣传,与孩子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座谈,请他们把玩过的游戏带到幼儿园来;还通过找图片杂志、电脑网络等媒体资源收集传统游戏。将收集来传统游戏进行分类,整理每一种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对不符合孩子年龄和能力的进行调整和改进,赋予传统游戏全新的教育理念。我带领教师共同讨论如何更好地运用传统游戏,让孩子喜欢玩,愿意玩、玩出新花样。倡导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玩,营造玩的氛围,在共同游戏中,引到幼儿学习游戏,在玩传统游戏中得到发展。
如何把传统游戏融入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我们进行了以下的探索和实践:
1、早操活动中的选用
传统游戏内容广泛而丰富,许多小游戏适合孩子们在集体活动中选用,早操是孩子每班每天都要做的,我们首选在早操里渗透传统游戏,我们中间的给孩子们一段自由活动时间,各班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喜好,让孩子自己选择,如“切西瓜”“丢手绢”“老鹰捉小鸡”“老鼠钻洞”等,孩子们可以自由结合,自主分组,自己定规则,玩的不亦乐乎,现在早操中的自由活动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我们几次增加自由活动时间来满足孩子的需要。
2、户外活动中的选用
户外活动也是幼儿园每天的主要活动之一,老师安排许多传统的游戏,增加孩子们的活动量。幼儿可以根据意愿,自由寻找伙伴,自选玩具,自选玩法或自己商量制定规则、玩法。例如:小班的孩子我们准备了“挤油”、“炒黄豆”、“跳格格”“丢手绢”“割韭菜”等等,中班孩子“老鼠出洞”、“老狼老狼几点了”、“老鹰捉小鸡”、“捉尾巴”“贴饼“等,大班的孩子“跳皮筋”“跳绳”“冲浪”“斗鸡”“陀螺”等等传统游戏。在玩“跳皮筋”时,老师们给配上童谣,“捉尾巴”时在原光秃秃的尾巴梢上系上小铃铛,给游戏平添了更多的趣味,孩子们在愉快的追逐过程中练习了灵活躲闪跑的能力。
今年五月田区举行户外游戏活动比赛,要求小中大三个年级一同活动,接到任务后,我带领老师们一起研讨,如何让孩子们小中大班的孩子有机融合,又能体现我们幼儿园的教育特点,最后决定我们玩最自然淳朴的游戏,用传统游戏串接。大班的《玩竹竿》,孩子们在活动的竹竿中跳进跳出,让老师们大开眼界;中班《有趣的布袋》,老师们成开心的袋鼠妈妈;小班《纸盒坦克》更让老师们蠢蠢欲动;十五分钟后,中班的孩子用把小班放在纸盒上“开拖拉机”开在中场,在由大班的哥哥、姐姐用竹竿“抬花轿”抬到彩虹伞下。我们用传统游戏“开拖拉机”、“抬花轿”完成了孩子们间的互动,又让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完成了的他们的活动任务,让游戏形式生动有趣,孩子们在愉快的游戏中,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
3、区域活动中的选用
区域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我们把传统游戏按运动类、认知累、语言类、建构累、表演类进行分类,每班的老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创设传统游戏区“过去的记忆”、“爸爸妈妈玩过的游戏”、“石头剪刀布”、“我们一起玩”“东西南北中”等等……丰富有趣的区角在各班呈现了。为了让孩子们有东西可玩,丰富区域活动内容,利用家长在农村的便利,让家长们带来麦秸秆、蒲草,狗尾巴草;地里接的葫芦、南瓜、玉米、大蒜、花生、大豆;废旧的小卡片、报纸、易拉罐……..投放到区角里,孩子们拿麦秸秆玩“挑棍”、用狗尾巴草“拉胡琴”,还可以“弹蚕豆”、“烟盒三角块”、“抓籽”、“拍卡片”等等,为让玩泥进入区角,我们准备大量手工泥,让孩子“摔炮”,这些传统自然的东西和小游戏,丰富了我们的区角,满足了孩子们玩的天性。
4、生活活动中的选用
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时间,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后、各环节过渡时,这时可以选择一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传统游戏,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如“翻绳”、“捉猴”、“找东南西北”、“割韭菜”、“石头、剪子、布”、“手指谣”等等。这样不仅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同时减少了排队、等待时间,灵活地贯彻在一日活动中,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让幼儿得到充分的自由。
5、集体教学活动中的选用
在集体教学中,我们现在常态、自然的教育理念,特别适合我们传统游戏的加入。我们通过加入“石头、剪子、布”、“掷塞子”、“点兵点将”等游戏作为教学的过度环节或竞赛环节,调动了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如江琳老师的音乐活动《大公鸡》,在活动中孩子们唱歌中间需要做各种鸡(公鸡、母鸡、小鸡)的动作,怎么让孩子既不做同样的鸡,又有序的去做,我们提出让孩子用游戏“猜拳”,输的做母鸡,赢得做公鸡,如果二人一样都做小鸡,“猜拳”解决了我们教学中的“拐点”。为使传统游戏更贴合现代孩子的发展需要,本着去旧存新的原则,我们进行大胆的改编和创新。在樊荣老师的《老狼娶新娘》教学活动中,最后让孩子一起去迎亲,我们设计加入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为了让游戏情景更让孩子们喜欢,我们将孩子们熟悉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情景加入游戏中,将灰太郎替代老狼游戏角色,使这个传统的老游戏有了时代感。
总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源自于自然环境的传统游戏不仅没有黯然失色,反而日益散发出它独特的魅力。孩子的心应该属于自然、回归自然,只有在自然中生长的孩子才是最健康、最活泼、最可爱的。我们找到了即能不花费多少钱又能开发孩子们能力的游戏。现在,传统游戏已经在我园很快开展起来,深受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喜爱。我将带领老师们继续探究传统游戏,让传统游戏在我园不断发展成熟。
二0一二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