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王崧舟的教学思想和经典课堂》心得(路平)

(2014-12-01 22:02:51)
标签:

情感

读《王崧舟的教学思想和经典课堂》心得(路平)

 

前不久,带着一分憧憬,我盼来了与 王崧舟老师课堂的零距离接触,带着一份景仰,我再次走进了王式风格的“诗意语文”课堂。说句实在话,对于王老师凝练、情感、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教学,我是身受感动的听众与忠实的跟从者。

前不久,读了王《王崧舟的教学思想和经典课堂》一书,王老师的“诗意语文”深深吸引了我。在《两小儿辩日》一课,王老师睿智巧妙的点拨、激发、感染,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一次次迸发,创意的发言层出不穷,原本有点枯燥、费解的古文教学课堂笑声不断。作为听者的我心生佩服,王崧舟老师的名字可谓深深注入我的脑海。在王老师的《慈母情深》一课中,更进一步感受了王老师的“诗意语文”课堂的强大魅力。深情诗意的课堂、幽默诙谐的讲座,让我们见识了一个运筹于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教育大家的风采,再次感受了“诗意语文”带给我的刻骨铭心感染力,同时也明白“诗意语文”真正的意境及实施的方法,让人受益匪浅。

在阅读之前,我对“诗意语文”的认识还停留在浅层次的理解上。如何将语文课上得诗情画意?如何对文本、教者诗意化,学生也能感受到语文诗意的意境呢?王老师的课堂与讲座如拨开重重迷雾的妙手,让我看到“诗意语文”的晴天。从四年前到现在,“诗意语文”不断变化与进步。从它“就是一种精神的语文、一种感性的语文、一种意境的语文……”的提法到今天“诗意语文就是诗意语文”的解释,一步一步道出了“诗意语文”更客观、高远的研学价值。即:语文的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课堂现场出发,围绕学生所需自由对话,充满感情,追求幸福,最终实现让语文成为生命诗意所在的目的。这样,语文学习理解了文章,也感受了意境,更体会了中国文化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诗意语文”有各种策略,如:举象、造境、入情、会意、求气、寻根等等。在王老师逐一讨论交流中,我们触摸到“诗意语文”教学的一点门道,其实它并不玄乎神秘,细研文本,巧用这几种方法,我们的课堂都能充满诗意。王老师执教《枫桥夜泊》时好几处就使用到这几种方法:举象,在学生感受“江枫”时,王老师将诗文还原成学生可以想像的场景与意象讲出来,感受秋风瑟瑟,枫林哗哗的意境。入情,从一开课关于枫桥从古至今的诗文,让学生美美品读了四五遍;到教学古诗从抽读、齐读、师生合读、听着寒山寺千年钟声朗读、穿越时空感受张继内心的忧伤与惆怅,诗文意境自然展现。就像王老师所说:“诗意语文”就是在课堂里充分让学生理解、讨论,在表达中,“你”发现了“我”,“我”表现了“你”。就像中国需要一个自我表述的革命。“诗意语文”很有这种革命的意思。不由让我想起我们学校目前正在展开的“快乐课堂学习”的课题实践,其实,“快乐课堂”与“诗意语文”一样,给学生搭建交流平台,寻找思维空间,在自读自悟中,快乐主动学习,求根明理,开掘价值取向,感受语文的无限魅力。这不由让我想起了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时,我也巧用了“诗意语文”的几种方法。以下为该课程的教学片段:感受阮恒的勇敢讨论阮恒是不是个勇敢的孩子。

(让孩子看课文插图):你们发现了什么?

:发现阮恒很紧张也很害怕。师:怎么紧张,害怕?学生A:阮恒紧锁着眉头,一副焦灼不安的表情,好像在说:“完了,完了,我的血马上要输完了。”

学生B:阮恒紧咬着攥着的小拳头,好似全身都在颤抖,小声地哭泣,又想用拳头把哭声堵住。学生C:我还看到阮恒双膝弯曲着,好似想马上摆脱这可怕的抽血。……(这一设计能让学生通过举象走进文本,还原故事当时场景,体会人物真实情感):这么胆小,阮恒肯定不是个勇敢的孩子,对吗?(短暂的沉默)学生们忽然高举小手:“不对!”“他是勇敢的孩子!”

学生A:他是很怕输血,但在害怕输血的情况下,他还敢站出来,他就是勇敢的孩子。师:是吗?阮恒是怎样鼓励自己的?再看插图。让生再用自己的想象将阮恒输血时的内心活动、令人感动的坚持与勇敢的故事情景还原)

学生B:虽然眉头紧锁,但他却坚持着鼓励自己:“别怕,我的血虽然没了,但朋友会得救,这是值得的。”

学生C:阮恒攥着拳头,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输血好

可怕,但快结束了,坚持再坚持……”

……

:既如此惧怕,他却又为何这样做?

:因为他想帮女孩,想帮朋友。

因为——(齐读课题)《她是我的朋友》

(前面的层层举象就叠加成一幅感人的情境,此时造境,学生自然就能体会阮恒为了帮朋友超越本性胆怯的高尚品格)感情朗读相应的课文片段。(有了举象、造境,学生就能入情朗读,此时的语文课堂变成激情的海洋,感情朗读入木三分,让学生再次走进故事,再现阮恒舍身救友的高尚品质)

:学到这里,孩子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交流体会,并写在书上。(从而明白本文学习的真正目的:树立真诚帮助朋友的正确友谊观)曾经,语文教学有些苦恼;曾经,语文教学有点尴尬;曾经语文教学也有些迷惘;是学校的“快乐学习”课题实验让我们开始探索快乐的课堂,是这次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课堂让我们看到教语文的幸福感!好似纵然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快乐语文就在灯火阑珊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