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环游(9):渤海国上京遗址

标签:
古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隆兴寺渤海石灯幢渤海国石佛 |
分类: 黑吉辽蒙 |
渤海国是盛唐时期以靺鞨族为主建立的封建地方政权。它的历史可追溯到1300余年前,史书上誉称"海东盛国"。公元713年,唐玄宗册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确立了藩属关系。此后传国15世,历时229年,最盛时所辖疆域西起扶余、农安、开源、铁岭一带,北至黑龙江、松花江下游,南至新罗(今朝鲜),东至日本海。共设5京、15府、62州。渤海国在规章制度,文化经典上学习中原,全盘汉化,至公元926元为契丹所灭,其宫城寺庙被毁之殆尽。


兴隆寺,俗称南大庙,始建于唐代渤海国大钦茂王时期(公元737- 793年),是当年渤海国上京城内规模最大的一座寺院。金代和清代都在原址重建,金代名“石佛寺”,清代又名“兴隆寺”。现存建筑是清代遗存,有马殿、关圣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和三圣殿五重殿宇。




轻车熟路,石灯幢还屹立在老地方





石函


渤海古国的都城有“五京”,其中上京龙泉府,仿唐长安城形制营建,故址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周长约16.3公里。自公元755年三世文王大钦茂迁此作为王都后,
这里一直是渤海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上京遗址上现在还可见城墙、宫殿、花园、古井等遗迹,以及石灯幢、大石佛、舍利函、大石龟、文字瓦等文物。
渤海镇距牡丹江市不到百公里,有火车相通,站名“东京城”。东京城这个名称很让人疑惑,这里距离渤海镇还有数公里路,好在火车站有趟3路公交车,终点到达渤海镇西南角的兴隆寺,古渤海国时期的石灯幢和石佛就珍藏在里面,门票20。


兴隆寺,俗称南大庙,始建于唐代渤海国大钦茂王时期(公元737- 793年),是当年渤海国上京城内规模最大的一座寺院。金代和清代都在原址重建,金代名“石佛寺”,清代又名“兴隆寺”。现存建筑是清代遗存,有马殿、关圣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和三圣殿五重殿宇。
实际上这是第二次来此了,但好象丝毫不影响我们的热情。呵呵




轻车熟路,石灯幢还屹立在老地方


石灯幢,幢高六米,由下而上分幢基座、莲花座、幢身柱、莲花托、幢室托、幢室、幢室盖、刹顶等几部分组成,灯幢是由十节块、四十余块玄武岩精雕细磨而成,是一件国家级传世珍品。


大石佛,佛身由整块玄武岩雕刻而成,高3m多,是典型的佛教石刻艺术品,是边疆少数民族学习中原文化以及佛教从中原最早传入东北的有力佐证。

石函

龟趺

古渤海国景区座落在原宫殿遗址上,不通公交,可以坐3路车在渤海医院前下,顺北走约一公里即到,景区有许多大树,景色宜人,门票30。
当年上京龙泉府的城市模型:完全仿唐都长安城,略成长方形,且城中套城,分外城、内城和宫城(紫禁城)三部分,外城周长约16.5公里,四面十门,城垣土石间筑,残高平均2米左右。内城在外城北部正中,周长约4.5公里,城垣石筑。宫城在内城北部正中,周长约2.5公里,城垣石筑,残垣平均高3米以上。宫殿在宫城中轴线上,今存五重殿基。宫城正南的午门,台基高近6米,其东西两边原为侧门。第二殿东侧有著名的八宝琉璃井。在宫城东侧有禁苑遗址,其南有一个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池塘,北侧原有两个东西相对的亭树,还保存着当年的础石。池塘东西两侧有人工堆砌的假山以及一些楼台殿阁建筑的遗址。建筑材料多用石料和砖瓦,有宝相花纹砖、文字瓦、莲花瓦当、各种釉瓦等。




经专家研究,渤海人的族源传承很清晰,各个时期有不同叫法:肃慎(商周)——挹娄(汉魏)——勿吉(北魏)——靺鞨(隋)——渤海(唐)——女真(辽金)——满族(清以后),属于东北地区的主体民族






经专家研究,渤海人的族源传承很清晰,各个时期有不同叫法:肃慎(商周)——挹娄(汉魏)——勿吉(北魏)——靺鞨(隋)——渤海(唐)——女真(辽金)——满族(清以后),属于东北地区的主体民族


后一篇:东北环游(10):佳木斯和松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