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浙东漫游:雁荡山之南阁牌楼群

(2018-06-02 09:15:04)
分类: 苏浙沪台
南阁村在雁荡山北边,古代人们游罢天台山,经黄岩,从南阁进雁荡山是最近便的,徐霞客几次进出就是走的这个方向,作为通衢要道,此地聚族甚盛”但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情况完全变了,高铁站修在南面,人们大多从响岭头村进山,南阁就无可奈何地没落了。
浙东漫游:雁荡山之南阁牌楼群

地图上看,灵峰景区的真济寺距离南阁就一步之遥,据说以前有过连通两地的打算,隧道挖到一半,出于利益冲突还是放弃了(当地人说的),所以我们在响岭头就只得包车绕过去。包车费130。
费这么大劲去南阁,就为了看位于古村里的文化遗存——章家牌楼群,在划分上,牌楼群属显胜门景区,但它又处于居民区,因此免费参观。
南閣村是一个宗族村落,大宗族章氏真是了不得。章氏于唐末五代从福建迁入南阁。经过繁衍生息,宋、明两朝仕宦出身的人员增多,尤其在明代,章家人物兴盛,自章纶后,文臣武将辈出,南阁村也盛极一时。
浙东漫游:雁荡山之南阁牌楼群

随着章家的巨大成功,南阁村也声名远播,牌楼作为纪念性建筑,一座座在村中心矗立,经过数百年风霜岁月,现在牌楼只剩下五座。近年当地政府又恢复了几座,新旧交杂,蔚为大观。
南阁牌楼群沿村中直街一字排列,全长150米,现存的五座古牌楼,分别为“世进土”、“恩光”、“方伯”、“尚书”、“会魁”,显示着章氏几代人的功名和地位。牌楼立于明正统至嘉靖年间,结构和形制基本相同,都是木石结构的三山顶重檐六柱(左右两主柱前后各添一柱支承出檐)的单间形式,脊饰龙吻,高约8米。两根主柱是园角方形的石柱,四根边柱是园形木柱。柱子的基座用条石叠成,高约50或80厘米。柱梁上的斗拱结构,颇具时代和地方的特色。牌楼群在清初作过重修,但主体部分仍保留着明代的建筑风格。 
浙东漫游:雁荡山之南阁牌楼群

浙东漫游:雁荡山之南阁牌楼群

浙东漫游:雁荡山之南阁牌楼群

浙东漫游:雁荡山之南阁牌楼群

浙东漫游:雁荡山之南阁牌楼群

浙东漫游:雁荡山之南阁牌楼群

浙东漫游:雁荡山之南阁牌楼群

“世进士”牌楼为章朝凤立于嘉靖二十三年。章朝凤为章纶曾孙,章玄应孙,生于1493年,嘉情二十三年进士,为官清正,勤勉务实, 政绩显著。因他的曾相父章纶、祖父章玄应皆为进士,四代三进土, 世间少有,故建“世进士“牌楼,以示纪念。当时明朝还在乐清县城为他建有世进土牌楼,后已毁。
浙东漫游:雁荡山之南阁牌楼群

浙东漫游:雁荡山之南阁牌楼群

“恩光”牌楼,于明正德(1506—1521年)年间,为章玄梅(1467—1550年)立。
章玄梅为章纶从侄,“雁荡七贤”之一,任江西湖口县令时,两袖清风,办学减税,政绩斐然,当地百姓感其恩德,赠“恩光”匾额。
浙东漫游:雁荡山之南阁牌楼群

浙东漫游:雁荡山之南阁牌楼群

浙东漫游:雁荡山之南阁牌楼群

“方伯”牌楼,建于明成化元年(1465年),为章玄应(1413—1511年)立;章玄应为章纶长子,号雁山山樵,曾做到省部级干部,为官正直敢言,政绩显著,有乃父之风。
浙东漫游:雁荡山之南阁牌楼群

浙东漫游:雁荡山之南阁牌楼群

“尚书”牌楼建于弘治初年(1508年),为章纶(1413—1483年)立。章纶是明代有名的忠臣,正直敢言,曾为明英宗复位之事下狱,长期任南京礼部侍郎,死后明宪宗追赠“尚书”,谥号“恭毅“,生平载入《明史》列传。
浙东漫游:雁荡山之南阁牌楼群

浙东漫游:雁荡山之南阁牌楼群

浙东漫游:雁荡山之南阁牌楼群

浙东漫游:雁荡山之南阁牌楼群

“会魁”牌楼建于正统四年(1439年),为章纶而立。章纶26岁考中进士,《诗经》专科第一名,光宗耀祖,家乡建“会魁”牌楼,这也是最早的一座
浙东漫游:雁荡山之南阁牌楼群

浙东漫游:雁荡山之南阁牌楼群

其他几座,“宾贤”“世大夫”“凌云”“京兆尹”均为近年复建或增建
浙东漫游:雁荡山之南阁牌楼群

浙东漫游:雁荡山之南阁牌楼群

浙东漫游:雁荡山之南阁牌楼群

浙东漫游:雁荡山之南阁牌楼群

浙东漫游:雁荡山之南阁牌楼群

讲真,南阁之行是此次体验最差的,糟糕的感觉来自街道满地的痰迹和死气沉沉的气氛。曾经辉煌经年,如今衰败至此,真是让人叹息无言。
浙东漫游:雁荡山之南阁牌楼群

浙东漫游:雁荡山之南阁牌楼群

浙东漫游:雁荡山之南阁牌楼群

浙东漫游:雁荡山之南阁牌楼群

浙东漫游:雁荡山之南阁牌楼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