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新昌大佛寺石城寺江南第一大佛双林石窟 |
分类: 苏浙沪台 |
新昌和嵊州很近,几乎要连在一起了,因此两地开通了公交车。嵊州大道坐51路车3块钱个把小时就到了新昌终点站——一个羊毛兔毛市场。比起嵊州,新昌城显得杂乱无章,我们打消了逛街的念头,直接坐出租车去了大佛寺。
大佛寺景区就在县城西边,大门建得象个城堡,上书“石城”二字,游客中心面积不大却很上档次,有饮水,沙发,还提供免费储物柜。电视里循环播放着当地的宣传片,影片制作很美,水平高,吸引人,围绕着“诗路”做足了文章。当然,门票也很可观,100元。
新昌大佛寺是座千年古刹,在唐代称石城寺,五代称瑞像寺,宋代称宝相寺,现在称大佛寺,不论名称怎么变,中心都是那尊著名的“江南第一大佛”,大佛像镌刻于南朝齐梁时代,距今1500多年,资格老,体量大,被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评为“不世之宝,无等之业。”
新昌是古人沿剡溪到天台的必经之路,朝拜大佛是他们的“固定项目”,因此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诗篇,最有名的有孟浩然,李白等等。
几乎与大佛像同时凿刻的,还有相距不远的千佛院,那是两个相连的石窟,小佛像密密麻麻达上千尊,诚为诗路遗珍。
新昌刻凿佛像的传统似乎还有延续,就在近代,人们又在绝壁上开凿了双林石窟,工程规模更为庞大,石刻技艺仍然高超。
新昌大佛寺景区的内容如此丰富,难怪我们在花费100门票后竟也不得不点头称值,呵呵!
佛心广场,“佛”字是弘一大师的手迹
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
夕岚增气色,馀照发光辉。讲席邀谈柄,泉堂施浴衣。愿承功德水,从此濯尘机。
新昌于五代(908年)建县,从诗里可知,那时石城寺归剡县(今嵊州)管辖

广场西南面古井亭内壁上则是李白的《石城寺》
大佛寺(石城寺)的放生池
石城古刹

庙宇建筑



为大佛遮风挡雨的瑞像阁,自唐代起,屡建屡毁,眼前的五层高阁建于清末


大佛的身份是弥勒,高16米,呈跏趺坐姿,施禅定印。史载,南齐永明(483-493年)年间,法师僧护来到石城山,他见寺北有青壁干余尺,每至其下,“闻管弦声或发光怪”,决心就壁刻成佛像。石壁坚硬,进展慢,五年后,至僧护圆寂时,只粗粗凿出头部,他的弟子僧淑等继其业,后因财力不足而停工。
梁天监十二年(513年),齐梁时代名僧僧祐受建安王萧伟之邀,专程来石城主持凿刻石佛的工程。僧祐是齐梁时代的一位律学大师,他见僧护和僧淑所凿的石佛“失在浮浅”,于是再次招集工匠,“大事更张,因旧功铲入五丈”,“扪虚梯汉,构立栈道,状奇肱之飞车,类仙腹之悬阁,高张图范”,终于完成这尊精美的石弥勒佛坐像。大佛寺大雄宝殿的三层楼阁上,立有“三生圣迹”的匾额,就是指僧护,僧淑,僧祐三位法师楔而不舍地雕凿石佛的功绩。
千佛禅院,前身是元化寺,位于大佛寺右半山的茂林修竹之中,南向临崖,内有相通的大小两窟,这是与江南第一大佛同时代修筑的又一处石窟,佛像虽小但数量多,达1040尊,因此名“千佛”。因为南朝石窟造像在南方较为罕见,所以千佛石窟就显得很珍贵,与大佛寺一起成为国保单位。
千佛院左下方,还有一座古建“城隍庙”,是从城里迁来的,建筑很美,不要错过
从千佛院的高度不要下山,顺着栈道往回走,就到了双林石窟。石窟建在一片绝壁上,下临深潭,气势宏伟,宝相庄严,虽然新造,人气却最旺
前一篇:浙东漫游:自爱名山入剡中
后一篇:浙东漫游:天姥连天向天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