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安岳石刻茗山寺孔雀洞观音堂十二神像 |
分类: 川渝 |
去茗山寺之前,我们特意绕道去了孔雀洞。本来大足到安岳有省道,刚入县境时,心念一动,想去看看那只美丽的孔雀,于是车车转入乡道。幸亏这一转,不仅重逢孔雀洞,还得到了去茗山寺的重要信息。孔雀洞的文管员一再好心叮嘱我们,茗山寺就在穿过双龙街不远的右边分路,而且一路直行不要理会众多岔道,这些信息是网上查不到的,安岳茗山寺不止一处,如果我们按先前导航走大路,又不知会被带到哪里去了。
与孔雀洞告别,按指点直扑茗山寺,也许是太顺的缘故,我们一路向前冲,惯性地跑进了最后一段水泥路,这段路仅容车身,且渐渐泥泞,稍不留意就会滑到沟里,等反应过来已经退不出去了。还好菩萨保佑,在前方找到一处稍宽点的平地,这才战战兢兢掉过头,回到路口停住。
茗山寺又名虎头寺,位于县城东南60公里的顶新乡民乐村虎头山巅。寺始建于唐元和年间,现存造像多为北宋时期所刻,共13窟,有摩崖造像63尊。造像数目不算很多,但规模十分宏大,属造型艺术上乘之作,且保存较好,是一处很有价值的摩崖石刻珍品,国保单位。
深山藏古寺,危崖驻神灵。好一个仙气飘飘的佳处

深山藏古寺,危崖驻神灵。好一个仙气飘飘的佳处




第1号毗卢佛、东岳大帝合龛。龛正中坐像左为东岳大帝,头载道冠,身穿广袖道袍,倚坐于金刚座上。道教说他是玉皇大帝的孙子,掌管人间生死之神,民间修东岳庙广为供奉。右为毗卢遮那佛,是佛教“法身佛”,华严宗主尊,头戴宝冠,螺髻微露,双手结智拳印,结珈趺坐于莲台之上。两像均高4米,座高1米,表情睿智肃穆。



观音大势至菩萨坐像龛。窟内观音、大势至二菩萨结珈趺坐于金刚座上,像高4.5米,头戴华丽镂空宝冠,身着通肩袈裟,面颊圆润,神态安祥。




文殊师利菩萨。龛正中刻文殊师利造像,高5米,头高1.3米,头戴五佛高冠,右手平置于胸前,左手托经书外伸1.5米,经书重达数百公斤,全靠2.3米的垂地袈裟支撑,胸前有稀疏璎珞装饰,线条柔和,富于质感,浑厚古朴。窟后壁小圆龛刻有7厘米的化佛8尊,窟楣上方刻有“现师利法身”五个大字。《文殊师利涅槃经》称,文殊有大慈心,智慧第一,推为众菩萨之首。作为佛的胁侍菩萨,其造像比较普遍,但5米以上的文殊尊者却比较罕见。



毗卢遮那佛立像,像高6.3,头高1.3米,头戴化佛高冠,身穿通肩垂地袈裟,目光下视,两手结金刚合掌印于胸前。以近乎圆雕的形式摩崖刻在绝壁之上。该像比例适度,线条简练流畅。唐武氏以来,各在刻弥勒大佛较多,如此巨大的毗卢遮那佛摩崖造像实为少见。




观音大势至菩萨站像龛,俗称观音堂。正壁左刻观音菩萨,右刻大势至菩萨站像。全高均在6.2米,头高1.3米,面部丰满,衣着华丽,雍容华贵。窟内另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十二圆觉菩萨及供养人等圆雕像十余尊,很多头已不在,为清代所刻



十二护法神龛。窟内刻十二护法神像,高1.8米,各像面目狰狞,赤足怒目,神态威严,皆戴盔着甲,手执各种护法神器,表示佛法与智谋之威猛能摧伏一切邪魔之超凡能力。十二护法神像是:金毗罗、伐折罗、迷企罗、安底罗、頞尔罗、珊底罗,因陀罗,波夷罗,摩虎罗,真达罗,招杜罗,毗羯罗。他们守护着庄严的佛土,神圣不可侵犯。
前一篇:石刻之旅:安岳道林寺及木门寺
后一篇:石刻之旅:安岳高升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