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彭州访古游(二):龙兴寺塔、丹景山、镇国寺塔

标签:
旅游德阳彭州宋塔图片 |
分类: 川渝 |
一夜无话,次日还不到八点,晃晃悠悠来到龙兴寺,已有不少人进进出出,嘿嘿,不要门票。
到这里当然是奔塔来的,这里的塔虽然很新,但很有特色。
龙兴寺舍利宝塔,始建东晋,原为木塔,到五代改建密檐式砖塔,明未塔体分裂垮塌,仅存西北一角,成为“彭州第一奇观”。1944年,能海法师倡议重修宝塔,亲赴印度加尔各答访取金刚佛塔样并于1948年动工,在古塔东侧建造样塔。样塔1949年主体完成,因故停工,1985年夏建成,塔高25米,四隅塔高8米,名“龙兴金刚宝座塔”。而残危的龙兴寺古塔幸存一角于1981年因塔基开裂,已近倒塌。1993年在古塔基础上重建“龙兴舍利宝塔”,塔高81米,四隅塔高27米,塔座30米见方,全部钢筋混凝土浇固。塔表龛供铜铸、玉雕佛像1080尊之多,样式仿印度加尔各答塔。
龙兴寺香火旺规模小,不一会便逛完了
彭州出来,向北奔隆丰镇而去,那里也有一座国保古塔,隆丰镇也叫关口也叫九陇,以至于车都开到丹景山了,我们还在向人打听隆丰镇怎么走,丹景山原本是此行备选项目,听说这里牡丹花非常有名,既然稀里糊涂来到这里,就“既来之则安之了”,走,爬山去喽。
资料介绍:丹景山坐落在沱江之源——湔江南岸,为龙门山余脉,相对高度不大,但是山峦迭翠,风光秀丽,自古就是“灵秀独钟”的“西蜀名山”,享有“丹岳岱宗”之称。汉时即为道家先哲静修炼丹处,佛教东渐后又为佛道共处之山,寺观特盛。“崇峦架殿,叠嶂营楼,鹤林圣迹,龙泉佛影”,就是其真实写照。而令古今名人尤其向往和留恋的还是丹景山的牡丹。丹景山从唐代起就是全国著名的牡丹欣赏地,以牡丹怒放于山野崖间,花叶倒垂,极具野趣而闻名遐迩。
但显然,我们来早了,牡丹只有零星盛开,大多正含苞待放。
已接近接近山顶金华寺,此寺历史悠久,规模最大,传唐金华公主曾在此修行出家,更名金华宫,宋时为永宁院,明清称东岳庙,为佛道争抢之地,现存殿宇建筑是近代修复的。
金华寺现仍留存了不少古物,这对石麒麟,生动传神,堪称石刻艺术精品。
明代华表,建于隆庆元年
明代石碑,建于崇祯四年,双“龟”馱碑比较罕见
有皈依证就可免门票,我承认我动心了,当下就盘算我们这种喜欢游寺院的人如果有张皈依证可以节约多少钱呢,三年后真的拿到皈依证时,心境却完全不同,可见佛门接引众生的善巧高明之处。
望乡台,景区最高点
干枯的古树,可惜
金华寺是观牡丹花的主要地点,可惜俺今天只有花蕾可看
下山,不走重复路,看景区游览图上标有“塔林”,来到跟前,真真有些惊喜哈
清一色的石质墓塔,没有文字介绍,塔上的字风化不能辨认,看形制应该是元代的?
从塔院下山,这里也有大片牡丹花圃,海拔低于金华寺,有些花已经迫不及待地开放了
游罢丹景山,坐在车车上,腿杆直打颤,刹车都踩不住,痛苦啊
好在距隆丰镇不远,只问了两拨人,便找到了目标--镇国寺塔
彭州镇国寺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成都50公里。镇国寺塔建于北宋至和元年(公元1060年),因其特征是通身用白垩粉饰,也叫白塔,又因地临湔江,又称为镇江塔。塔为十三级密檐式方形,高34米、底边6.56米见方,基座边长10米,塔里设置9个小佛塔,内藏陀罗尼经文。搪下塑有各种佛、菩萨、飞天、孔雀等佛教内容的浮雕,至今仍清晰可见。最为奇妙的是当初在塔上设制了泥琴,山风一过便发出悦耳的琴音,遗憾的是由于干百年来外力的侵蚀已使琴损音消,塔内共五个塔室,设有梯步,沿顺时针方向扶梯而上可登塔顶(现在已不允许登塔)。
围着白塔绕一圈,却无法得入,为了保护古塔 ,俺们理解
漂亮的浮雕,其他塔很少见,体现了那个朝代精致细腻的风格
后一篇:大庙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