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除法(三)教学设计

分类: 教学设计(磨课) |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除法(三)教学设计
兴山县实验小学
教学目标:
1、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体会数学知识的逻辑之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应用分数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应用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那些体育活动?(指几名学生说一说)看,这就是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场面!大家玩的多开心呀!今天的数学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在这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来探究数学知识。首先,我们来一个热身训练:
出示:参加跳绳的人数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
提问:此题把什么看做单位“1”?你能写出等量关系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总人数×2/9=跳绳的人数。老师再给你一个信息:操场上共有27名同学参加体育活动,你能求出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首先请同学们把题目中的信息和所求的问题在线段图上画出来。一名学生板演,再全班交流解题思路。(看来同学们对学过的数学知识掌握的很好。)
二、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1、现在老师把这道题目要变一变,请大家认真观察,有什么变化?
出示:有6名同学在跳绳,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操场上参加活动的总人数是多少?(此题把什么看做单位“1”?)
2、师:同学们,现在你还能把题目中的信息和所求的问题在线段图上画出来吗?试试看。(指一名学生上台画)
看线段图,你能算出操场上参加体育活动的总人数吗?(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那该怎样用题目中给你的信息来列算式呢?
请大家按照以前的方法写写等量关系式,再试着做一做?(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4、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解决这道题的?(指名学生板演,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
(操场上参加活动的总人数是单位“1”,根据操场上参加活动的总人数×2/9=跳绳人数,设操场上参加活动的总人数为ⅹ人。列方程是:2/9ⅹ=6)这种方法很简单,与我们原来学习的方法是一样的,同学们能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很不错。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6÷2/9
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说你的想法。(一个乘数=积÷另一个乘数)这种方法也是根据方程推导出来的。强调相对应:数量÷相对应的份率=单位“1”的量
5、对比总结:
同学们把这一道题与我们课前的热身训练题比一比,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总述:对了,像这样,当单位“1”的量不知道,要求的是单位“1”的量时,用方程解答非常简单;如果用算术方法,应该用除法。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讨的数学知识:分数除法(三)
6、下面这道题老师给你的信息和所求的问题都在线段图上,你能看出来吗?
再独立完成后交流解题思路思路与方法。
观察思考:今天我们解决的这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的单位“1”的量,用方程或用除法解答。)
回顾总结:用方程解决问题有哪几个步骤?(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引导总述:(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2)写等量关系式;(3)列方程;(4)解方程;(5)检查,写答。
如果同学们以后遇到解决类似的问题,就可以按照这几步来解决。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体育活动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下面让我们一起走出校门,解决生活中遇见的数学问题。
1、对比练习(一):
李健的身高是150厘米。
(1)李健的身高是妈妈身高的15/16,妈妈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2)妈妈的身高是爸爸身高的8/9 ,爸爸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课件出示题目,要求学生根据关键句说出每道题的等量关系式,再独立完成后,分小组交流检查,学生汇报检查情况,了解学生出错的原因。
2、对比练习(二)
服装店正在开展促销活动,所有服装一律八折出售。
(1)一件上衣现价是56元,这件衣服的原价是多少元?
(2)一条裤子原价是80元,这条裤子的现价是多少元?
学生说一说八折表示什么意思?每道题的等量关系式是什么?再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拓展延伸:
你能编一道用2/5ⅹ=10解决的分数应用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