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王观世音真经》名字的由来

(2012-05-15 17:12:22)
标签:

高王经

杂谈

分类: 高王经的那些事儿

《高王观世音真经》名字的由来

关于高王观世音经的来源,有数种不同的记载,主要是

一、沈约(441-513)所撰《宋书》卷七十六《王玄谟传》;

二、 魏收(506-572)撰《魏书》(成书于554年)卷八十四《卢景裕传》。

这两种资料分别叙述王玄谟(388-468)、卢景裕(?-542)、梦人授其《观世音经》读诵千遍,而得以免难之事。

 

另外,道宣在《大唐内典录》卷十、《续高僧传》卷二十九《周鄜州大像寺僧明传》讲东魏时人孙敬德在临刑之前,梦人授其《观世音经》读诵千遍,而得以免难之事。

道世的《法苑珠林》十七卷、念常的《佛祖历代通载》卷九也转录此事。

南朝梁王琰撰《冥详记》隋朝侯白撰《旌异记》也记录此事。

 

道宣在《大唐内典录》卷十,在《历代众经应感兴敬录》记载:昔元魏天平年中[534-537],定州(河北省定州)募士孙敬德,在防造观音像。年满将还在家礼事,后为贼所引,不堪拷楚,遂妄承罪,明日将决,其夜礼忏流泪,忽如睡梦,见一沙门教诵救生观世音经,经有诸佛名,令诵千遍得免苦难,敬觉如梦所缘了无参错,遂诵一百遍,有司执缚向市,且行且诵,临刑满千,刀下斫之折为三段,皮肉不伤,易刀又斫,凡经三换,刀折如初。监司问之,具陈本末,以状闻丞相高欢,乃为表请免死 ,因此广行于世,所谓《高王观世音》也。敬还设斋迎像,乃见项上有三刀痕,见齐书。(《大正藏》卷55,页339a

 

“高王”即东魏大宰相兼渤海王、北齐王朝的实际建立者——“高欢”后世逐称此经为《高王观世音经》。之所以被改称为《高王观世音经》的原因,并不是传所说的什么高王遭难,诵梦中所得《观音救世经》而得免死之故。而是当时高欢的儿子高洋,篡夺了东魏,改号“北齐”之后,追封他父亲高欢为:“神武皇帝”。

       
当时,高洋认为《观音救世经》之所以能为大众所风行乐诵,这是父亲劝令的功劳,因此改为《高皇观世音经》。后人嫌繁,书写或刻版时,都将字简为字。这就是《高王观世音经》的来历和源流。历史上也确有其事,斑斑可考,并非如一般不明历史者所说的伪造的,便绝不会以有灵验感应之事发生了。


       
有些道教所印,将《高王观世音经》加一字而成为《高王观世音真经》以示其灵验之处。在《大波罗经》三千卷中确确实实的记载了一部《高王观世音经》,此经为真正的殊胜经典,不可藐视,不可毁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