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北大经济学教授光环的薛兆丰,今年参加了一档很“不正经”的综艺节目《奇葩说》,薛教授西服革履地坐在奇装异服的“奇葩”中,用经济学知识和他们抖机智,立刻圈粉众多,成为今年综艺节目最有价值的“宝藏男孩”。
《奇葩说》第五季本来已经不打算看了,毕竟,嘶吼式的节目气质看四季足够了。没成想半路杀出个薛教授,第五季就这样被他吸引着看了下来,甚而这周的收官之后再也看不到薛教授讲知识点,还有些淡淡的忧伤。我思考,今年的综艺网红为什么是他?
薛兆丰参加《奇葩说》是有很大的勇气和底气的,因为这是一档综艺娱乐节目,本身和教授授业解惑的气质有违和,另一方面,同为嘉宾的马东蔡康永高晓松都不是省油的灯,马东天生相声世家的基因,抖包袱接包袱的能力有目共睹,蔡康永以会说话闻名,又有热卖的“情商课”,会说话情商高啥危机都能化解,高晓松就不用说了,知识丰富且杂,又是个话痨,综艺节目的常客。这样对比下来,薛教授就好像会被挤兑挤兑再挤兑,成了一个尴尬的存在——毕竟,大学讲堂和录制综艺节目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我很担心一个最高学府的经济学教授会一味迎合综艺节目的气质,但如果坚守象牙塔的课堂更可能产生水土不服,这样的切合点不知道会以怎样的方式相交,薛兆丰在《奇葩说》中恰当地表现出来:他是一个学者,对自己知识得来的观点不动摇,讲起来冰冷不失温文尔雅的温柔,是严谨的学识的坚守。他会把辩题套用到他的经济学模型里,一步一步演算出一个确定的答案。而且他在综艺节目中的经济学通俗易懂,他说婚姻就是开公司,对婚姻的投入就是一场成本换算;他说房本上写对方的名字,就像飞机上给乘客配安全带,对方做好最坏的打算才是最实际的关爱----说实话,今年《奇葩说》的话题感情问题多,有的甚而无聊至极:“前任有新欢,有一个鸡飞狗跳钮到底要不要按”,薛兆丰对这么无聊的题目,祭出了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他说,损人利己的事,可以考虑。损人不利己的事坚决不要做,鸡飞狗跳按钮是一个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只是降低社会整体的幸福感,成本这么高的事情是不值得做的。喜欢薛兆丰在《奇葩说》中发言,继而觉得经济学原来是这多么用处的存在!
薛教授抛出的知识点不曲高和寡,同时他每一期都会小小地表现一下萌点和娱乐感,比如上期开场介绍初吻的感觉,蔡康永会说像“让人融化的阳光,照满了全身”,高晓松说他是“右撇子”,大家都在想薛教授该怎样化解这个尴尬的娱乐话题时,这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说“我对初吻的感觉是一般般”,引起了大家的哄笑,随后他淡淡说出来“可能方法不对”一本正经胡说的样子是有别于其他人的娱乐方式。当然,对于一个大学教授,他表现出对娱乐圈了解为零的问题“周冬雨是谁?”“彭于晏是谁”,又成了教授独有的萌点。而马东抛向薛兆丰的刁难“你的经济学理论有失效的时候吗?”薛教授轻描淡写地一句“在家里就失效”(好机智啊,家可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就把坑填上了,守护了自己知识的尊严。
这不由让我想到了最近几年网络新成员:知识网红。马未都、高晓松、梁文道应该是最早的一批,后来便是河森堡、陈果,薛兆丰,《奇葩说》还推出了陈铭、黄执中、熊浩、詹青云、庞颖等知识型辩手,成为炙手可热的知识网红。他们的脱颖而出,无庸置疑是人们对综艺更高要求、对知识有渴求的产物。知识网红,让人们在知识共享中受益,就像去年开始走红的河森堡,作为国博优秀讲解员,他以其犀利的文史沉淀,睿智不失幽默的出色演讲技巧,顷刻爆红网络,他拥有180多万微博铁粉,被网友们称为“国博最有价值的活宝”。还有今年新晋知识网红薛兆丰教授,他的经济课在得道APP有33万人加入学习,每人199元
,仅此一项就为平台创收6600万。与之相对应的,是有众多的普通人参与到学习中来。
寓教于乐,我们喜欢知识网红,喜欢薛教授这样的“宝藏男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