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作“李鬼”混进国展谁尴尬?
(2018-06-21 19:09:48)
标签:
文化 |
作为受国内美术界瞩目的一档国家级大展,最近在北京开幕的“第六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遇到了一件尴尬事儿:一幅入选展览作品,因涉嫌抄袭而被原作者和诸多网友举报。上周五,中国美术家协会发布声明,取消抄袭画作的入选资格,并将其撤出展览现场。
敢拿抄袭作品参加国展,可见这位画家对抄袭的概念已经淡漠之极。恰巧这两天我遇到一件令人咋舌的事:画家付洛红的《青衣》系列很受欢迎,很多人想跟她学习绘画,于是她开设了网络班,还把自己的青衣稿子给学员分享。其中一个学员得到付洛红画稿后,公开在网上售卖,当遭到画家本人的质疑和指责时,她竟然说这是她自己画的。而她所谓自己画的,完全是模仿付洛红的画稿,她说他不知道这是侵权,不知道这是抄袭!
书画和其他文艺作品不同,一个画家在尚未形成自己的作品之前,都要不断临摹与借鉴有成就者的技法和绘画元素。这就让人对绘画抄袭的概念很模糊:临摹?借鉴?张大千就以制作赝品而著名,几米名下也可找到临创作品-----甚而有圈内人觉得:天下绘画一般抄,抄来抄去有提高。所以,当你在欣赏画展甚而在重要场所悬挂的作品上,总是不期而遇“熟面孔”。我曾见到某大家的绘画作品,与刚刚见过一幅宋画“撞脸”,从构图到色调都完全一样,只是在枝节上有略微差别。可见,在某些画家看来,刻入心里的美妙画面,是自己的原创力很难达到的,抄袭便成了理所当然。
这次被全国青年美展撤下的画作是水彩画作品《国风》,署名为郑硕。中国美术家协会调查核实,《国风》抄袭了2017年“第四届另视界——当代艺术计划展”和“2017年度国际当代艺术展”中李芳创作的版画作品《景-NO.2》。对比两张作品,无论是构图、元素还是色彩都如出一辙。有参观者直呼:“这要是论文查重,重复率该有90%了!” 网友对这样的作品通过初评、复评混进国展很不理解:原作早已在不久前的大展中展出过,评委的辨识能力在哪里?
实际上,面对绘画作品的抄袭现象,各级别美术展览都防不胜防,自2016年起,中国美协启动了评选识别排重系统,将参展作品与历届展览中参展作品进行排重,凡重复的作品一律取消参展资格。在征稿过程中,主办方也已声明指出,凡涉嫌抄袭、侵权、高仿、模仿他人作品者一律取消参评、入选资格,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由作者负责。然而,这样的排重总有疏漏,一些不知名的优秀作品难逃被抄袭命运。
抄袭之风防不胜防,从青年画家到中年砥柱,从基层美展到国家大展,都屡见不鲜。这一方面反映画家法律意识淡漠,更反映了作者急功近利的心态:初出茅庐,还没有达到原创能力时,便四处借鉴抄袭据为己有,参加各种大赛评奖,以此抬高自己的身价。在我看来,画家之所以拿来主义,究其原因是根基不牢,又不想深入生活,懒得写生,只想闭门造车走捷径的结果。一个优秀绘画作品的诞生,不仅是画家技能的体现,更是他的学识、他的审美、他的素养甚至他的天赋的综合体现,每每让你一见钟情、沁入心脾,仰或撞击心灵的画作,都是一个画家数十年笔耕、凤凰涅槃后美的升华,这样的成果须千锤百炼,绝不是临摹甚至抄袭的产物。
画作因抄袭被国展撤下,画家尴尬,主办者尴尬,更尴尬的是当下浮躁的画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