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冷饭拉下神坛的《大话西游》
(2017-03-30 15:08:03)
在一片情怀的呻吟中,我也不想说什么了——年轻时看它是“我希望是一万年”的感动,岁月磨砺后在鸡汤文的点拨下,变成了“男人的觉悟就是女人的绝路”,突然有了感同身受的触动,那么,快去电影院缅怀你的爱情,重温当年看不懂的感动去吧。然而,《大话西游》遭遇和口碑呼声完全相反的尴尬,两部片子上映十天仅收获2000多万的票房,相比2013年重映的3D版《侏罗纪公园》票房报收3.49亿元,2012年3D版《泰坦尼克号》更是从内地市场卷走9.47亿元,《大话西游》重映的票房只能用 “惨淡”二字形容。
是话题营销的失利?还是炒冷饭遇冷的结果?在我看来,《大话西游》2014年重映这冷饭炒得太没有诚意。搁置了20年的电影,仅仅将拷贝转制成数字版,“在保留了原胶片质感的同时,亮度、清晰度、反差度都较胶片版有大幅的提高”,就拿出来卖钱。且不说当年的电影制作水平、特技的滞后,就是电影情节、表现手法也有一定局限性。如此草率,即使再有情怀的话题轰炸,也无法吸引人们进电影院,毕竟,情怀是吃饱喝足后的小资小调,电影票却是用真金白银换来的。
4月即将上映的《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就更可笑了,美其名曰新增10余分钟内容加长版。两年前第一次重映时,有关方面说要把《大话西游》做成3D版,看来3D是懒得做了,他们“历时105天对素材的15万帧画面进行了逐帧修复,不仅将画面质量提高到2K高清,更用新添素材为电影剧情注入了更多生命活力”,就是告诉你更清楚了!更清楚了!敢这样做电影真真把观众当傻子了,且不说喜欢“大话”的观众在20多年间已经从电视、网络上不知道看过多少回了,就是喜欢到必须去电影院缅怀一下的铁粉,你给他们的诚意有多少?
20多年前,周星驰筹建了他从影以来的第一家电影公司——“香港彩星电影公司”,他要独掌大权,自编、自导、自演出完全属于自己的影片。他拍《大话西游》的初衷是出品一部成功的商业片,可惜票房惨淡,彩星因此破产。看来,作为商业片的《大话西游》,并不是一部情怀电影,那些诸多的解读也是周星驰的始料不及。周星驰后来的成功,以及他的品牌的升值,被版权拥有者看出了商机,而他独有的以不正经的对话讲正经故事的风格,可以衍生出很多亦正亦邪的解读,这也许就是它比直接表现感动更让人感动的原因吧,这也是“大话”在岁月的磨砺中变成经典的理由吧。
经典是用来缅怀的,不是拿来反复卖钱的,如果营销、良知拎不清,那么,商业市场的约束力会告诉你,打着情怀的名义卖冷饭,只会生生地把“大话西游”从吹捧过度的神坛上拉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