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叶问:吹牛要“上税”

(2016-03-08 17:46:45)


电影票房造假的新闻不时爆出,动辄几个亿,我就纳闷了:难道吹牛不用上税吗?

 

《叶问3》上映4天拿下5亿票房,曾几何时,《叶问》票房仅8千万,《叶问2》票房也不过2亿3,《叶问3》火山喷发式的票房,不得不让人怀疑其中猫腻。随之有网友爆料,《叶问3》在有些影院出现10分钟一场的“虚假排场”和非营业时间的“幽灵场”,并且动辄200多元的高票价,在线选座网站的公开数据也显示,一些位置并不好的座位却比黄金位置卖的更快。一时间,票房作假问题喧嚣尘上。

 近几年,中国电影票房迅猛增长。刚刚过去的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创造了近几年来最好的成绩:电影总票房达440.69亿元,同比增长48.7%。当前,中国电影市场已稳居世界第二,预计在未来的23年内就可能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与此同时,电影票房虚高造假,也被屡屡诟病。《捉妖记》以票房24.38亿元,观影人次6557万,超越好莱坞大片《速度与激情7》,成为中国电影票房冠军,但却在影片上映后期传出虚假排场,票房注水的消息,以至于全球影响力最大的票房网站Box Office Mojo将该片排名条目移除

可见,中国票房之假,已经名声在外。作为一个外行,我对票房造假颇有不解:难道这几个亿的收入,都不用交税吗?前些年,只听说票房里连爆米花钱都有了,这年头,更是出现了花式票房造假招数:明明去看A电影,电影院却给你一张B电影的票,这样票款就算到了B电影头上;单位包场让员工免费看电影,这时候影院便不走票,只发放进场标识,票房就被影院加到了任意一部电影……《叶问三》被爆以更直接粗暴的方式砸票房,快鹿集团在发行中,与大量影院签订了“包场”协议,仅上海一地,牵涉的影院就接近200家。

票房造假之风如此盛行,看来吹牛不用上税,反观“好处”却是不少。偷票房不仅片方收益增大,影院暗箱操作吃回扣,制片方甚至演员名气大涨身价提高,招来投资。据称,这次投资和发行《叶问3》的公司,有股票、基金等金融背景,之所以下重金砸高票房,个中原因可想而知。套用那句话则“票房是万恶之源”,当《叶问3》将冰山一角突然曝光在公众视线中时,让我们“细思极恐“,中国电影如此这般,被票房绑架出现异动,扰乱电影市场秩序显而易见,不仅可能伤及那些真正想做好电影的电影人。甚至,在这次票房造假的风波中,《叶问3》也成了受害者,它作为一部制作精良的动作商业电影,被广泛质疑,对其艺术价值产生偏见。

今年1月,电影局召开了全国电影市场管理工作会议,明确表示“绝不允许以创新的名义扰乱市场、破坏市场秩序;更不允许以电影为工具和手段,获取其他不正当特殊利益。”显然,这次《叶问3》触线,看它如何为自己的吹牛“上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