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又出山了,这次出来是为新剧做宣传,然而被问到最多的话题,还是上不上蛇年春晚。
一提赵本山就想到春晚,一提春晚就想到赵本山,这不知该算做赵本山的成功?还是春晚的遗憾?连续20年的春晚小品王,终在龙年被哈文终结,有传言说,因为哈文与赵本山不和,也有传言说是本山与央视的利益之争,一切传言归于赵本山抱病。缺了赵本山的龙年春晚,小品缺少亮点,但整体的精彩并没有让人感到多大的影响。
无庸置疑,赵本山是因春晚起家的。从一个农民二人转演员,长到今天拥有本山帝国的参天大树,春晚的影响力功不可没。赵本山是个奇才,有在春晚走红的,但依托春晚将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赵本山独树一帜。近年来,赵本山身体频出状况,用赵本山的话说“上次手术脑袋里埋了11个支架,我就怕稍微一激动头疼头晕”
,本山帝国的核心人物健康堪忧,自然让人想到了接班人。他的弟子们,小沈阳曾经红极一时,被
赵本山及时地遏止了他的上升态势,“一切听师傅的”是小沈阳的口头禅,一点不敢造次。其余那些,缺少广泛的关注度,也就昙花一现,谁能支撑起本山帝国?谁能延续它的辉煌?
这也许是赵本山最头疼的问题。只靠他的几部电视剧,已经很难达到推新人的巅峰状态。毕竟,喜欢农村题材电视剧的观众有限;毕竟,《乡村爱情》系列已经疲劳了观众的审美。强心针,还是要依赖春晚。这就能理解,赵本山脑袋里放了11个支架还要上春晚,咳嗽也要登春晚的舞台。赵本山近日又放话啦:“我并不排斥新生事物,甚至也不排斥与南方的笑星如周立波等人的合作”,这话听上去与其说是赵本山的转型,不
如说是他的低姿态,是他的妥协,但人家央视春晚会买账吗?
近年来,关于赵本山小品的品味,开始有越来越多的质疑声。的确,赵本山的小品很接地气,不然为什么十几年蝉联春晚“小品王”?但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以及大众的艺术趣味的提高,赵本山小品中对残疾人、精神病患等的模仿,被斥为庸俗和低级趣味,“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一点之于欢庆祥和的央视春晚,恰恰需要竭力摒弃和避免的,这大概是哈文痛下杀手,宁肯不要收视率、降低商业收入,也不与赵本山妥协的原因吧?
龙年春晚,没有赵本山小品,大家很不习惯,但一年两年,观众慢慢会习惯的,可以省出大把时间上更丰富多彩的好节目。由此,赵本山之于央视春晚,可以是炒作的话题,可以是关注的噱头,但绝不是非要不可的。而当下本山集团正直发展壮大期,有一大群弟子等待让师傅带红,春晚是最好的舞台,君不见,连黄圣依都膜拜在本山的脚下,成为他第66个弟子,这气场,可不是忽悠来的。
是春晚离不开赵本山,还是赵本山离不开春晚?每每此时就有人纠结这个问题,其实想开了,大众不是买赵本山的账,也不是买春晚的账,精彩、好看、有艺术水准的东西,一定会买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