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距离更近了
香港回归整整15年了,香港艺人内地普通观众眼中已不仅仅是TVB中的花旦和小生,而是在更多的影视剧中丰富多彩的角色。当越来越多的香港演员融入到内地的影视剧创作时,很多作品已经没有明显的香港制作还是内地制作的标签,也许这也是15年后很多香港演员的感同身受,正像陈小春曾经说的:我是中国人了,我不喜欢别人叫我香港演员,我是中国演员,中国演员!
淘金:最多的话题
内地淘金,是近年来对于香港演员提到的最多的话题。不久前,一条消息称:大批TVB艺员转战内地拍剧赚钱,蔡少芬被指凭《甄嬛传》身价升至20万元人民币一集,成为香港女星之冠。不甘示弱的佘诗曼露口风说自己身价相若,更暗踩扬言拍两部内地剧便能买到千万豪宅的胡杏儿,“我拍一部就买到!”
“一部剧就能买到千万豪宅”,并不是耸人听闻,执导过《寻秦记》、《世纪风云》、《争霸传奇》和《大唐双龙传》等电视剧的香港导演蔡晶盛说:“只要到了内地,香港演员的身价后面就会多一个零。”
香港演员有人气,敬业能吃苦,演技纯熟,因而成了内地影视剧制作的宠儿。内地庞大的市场,也充分容纳了更多的香港明星来这里发展。
罗嘉良离开“无线”后,一口气接了三部内地电视剧,成为电视剧最卖座的香港艺人之一。纵观香港演员在内地的片酬,已经数万元一集甚至一二十万一集,收入相当可观。去年至今已拍了4部内地电视剧的胡杏儿,被乐易玲踢爆是TVB花旦中叫价最高的一个,杏儿闻言笑说:“拍两部内地剧,已经可以买到自己心仪的逾千万的豪宅。”郑嘉颖在内地拍剧片酬据说25万一集,黄宗泽也说自己接近20万。
翁虹称内地的影视发展空间比较大,而且水准比较高,给演员们都制造了很多的机会,所以在内地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生活:把重心放在内地
正是内地广阔的演谊市场,多元的尝试,让越来越多的香港演员喜欢到内地拍戏、生活,在不断地磨合与合作中,心的距离在拉近,也越来越融洽了。香港演员邓萃雯说:“越回内地拍戏,我越发觉我回不了头了,开始不想回香港了,我觉得在内地很舒服。”张卫健10多年来大部分时间在横店工作,已把这里视为另一个家。近年横店发展蓬勃,他说各种配套越来越好,他以前好挂念港式的奶茶及干炒牛河,现在横店已可以吃到。
其实这种融洽在香港明星的婚姻和日常生活中也更说明了这一点。近年来很多香港演员和内地演员结成伉俪,像蔡少芬和张晋已经有了爱情的结晶,事业和生活相辅相成,所谓安居乐业。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习性,就这样走到了一起,罗嘉良做了济南女婿,也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更有许多香港演员在北京上海买了房子,干脆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内地。翁虹是较早一批来内地发展的香港演员,她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些年来,见证了合作的变化:香港有丰富的演员资源,内地有蓬勃的市场,在交流中不断磨合,感觉越来越像一家人了。”喜欢上这里,就在这里扎了根,买房子,安家,翁虹说,孩子在北京,北京就更像自己的真正的家了。
精神:职业修养值得学习
其实,我并不同意用简单的淘金来定义香港演员来内地的发展。这两天采访香港演员,我最大的感受是:他们敬业,有职业修养。正是他们的渗入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把秩序和职业精神带给我们。翁虹小姐我第一次接触,电话没有打通,就发了个短信。过了一段时间,她回了短信:刚下飞机,安顿好之后会接受采访。她让人感受到的是修养和尊重。
这让想起了很多年以前,同事探班《老鼠爱上猫》,刘德华主动过来问:“吃饭了没有。”同事不好意思说什么,刘德华不一会儿就端来了一份盒饭给同事。这种涵养和尊重,在很多香港演员身上都能感受到,和内地年轻演员动辄自以为是明星耍大牌相比,香港演员的这种职业修养值得我们学习。
有一些香港演员已经直言在内地拍戏中遇到的怪现状:黄秋生抨击内地潜规则“有的喜欢把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都搞到剧组里当演员。”张卫健承认内地拍剧引诱很多,有好多女生都很漂亮,提醒自己及他人“上得山多终遇虎”的道理。呵呵,不言而喻的不和谐音符,当我们还处于市场的初创阶段时,就会有缺少秩序,忽略个人素养。这些在香港演员的身上,要完善很多,他们带来的,有勤奋、有合约精神,但愿在磨合中,会整体向前发展。
15年,一晃而过,很快,变化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惊人的。在与翁虹的交谈中,她柔美标准的普通话,让我觉得跟她一点隔阂都没有,就像身边的姐妹。
再过15年,心的距离就更近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