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聚合蛋白被认为是一种基质蛋白,使角蛋白丝聚集并与皮肤表面平行地有序排列。丝聚合蛋白还参与细胞套膜形成。丝聚合蛋白原为丝聚合蛋白的无活性不溶性前体,人类丝聚合蛋白原分子量约300kD,丝聚合蛋白原从棘层上部或颗粒层开始合成,在颗粒层与角质层的过渡带水解、去磷酸化而生成37~38kD的丝聚合蛋白。
丝聚合蛋白只在角质最内层存在,随着角质细胞脱水触发其迅速分解。在新形成的角质细胞中,丝聚合蛋白可占总蛋白的1/4以上,但在角质细胞生成3~4天时,丝聚合蛋白几乎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其分解产生的大量浓缩的氨基酸和其他衍生物。吡咯烷酮羧酸(pyrrolidone
carboxylic acid,PCA)和尿刊酸(urocanic acid)
为降解产物中最重要的二种。PCA源自丝聚合蛋白的谷氨酰胺成分,在角质层中含量极丰富,约占其重量的10%,PCA的盐形式具有强吸湿性,即使在干燥环境中也能保持水合状态,是天然保湿因子(natural
moisturizing
factors,NMF)的主要成分;尿刊酸源自组氨酸成分,能吸收紫外线从而具有防止皮肤光损伤和免疫抑制作用。
与丝聚合蛋白缺陷相关的二种疾病:寻常型鱼鳞病(ichthyosis vulgaris)、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又称遗传性湿疹、异位性皮炎)都表现出“干皮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