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于镜头下的对比 ——《被遗忘的天使》主题及再现策略的异同

标签:
汤扎布基纳法索被遗忘的天使杂谈 |
分类: 影评 |
两个短片的对比,我们从详细的内容上去辨别,前者是在讲战争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后者是弃婴(女婴)的悲惨命运。表面看,他们所遭受的苦难是不同的。但是其主体都是他们的苦难被我们所忽视。
可以说,这部影片的片名真正地切中影片内容,从汤扎到小猫,从非洲到中国,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地域却同样没有家没有依靠,身世凄惨,孤独飘零,过着苦难的生活,他们生活在和我们同样的世界,却行走在幸福的域外,看着他人,饱尝被忽视的无助与恐惧。这些如花朵一般的孩子,就这样被我们遗忘。
二、色彩的碰撞——色彩运用对比方式一致性
作为影片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的色彩,
在汤扎和双双与小猫中,都运用了色彩的对比。相同的是汤扎是按时间顺序来变化色彩主调,双双与小猫是在整个过程中随着表现主题的不同而变化色调。
在汤扎中,运用了大量的厚重浓烈的色彩:热带植物大片大片的绿色,村落一些破败房屋与泥土混在一起的土黄色,黑人黝黑的肌肤在发白的太阳下显得愈加油亮……整个画面用浓重色彩来充斥观众的眼球,而在影片后面,汤扎在去完成任务过程中,色调暗了下来,几乎是黑色为主调,夹带着外面昏黄微弱的光亮。这一色彩变化,前者在向我们展示一个内心充满仇恨的,有着复仇目的的少年,他的情绪的激烈,他思想的极端与矛盾。这一系列的冲突与碰撞用浓烈的色彩来彰显;或者,当他走进教室,看到黑板上的字,当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镜头还原给我们一个退却了仇恨的少年,一个仍旧对生活有着美好渴望的少年,一个命运不在自己手中的少年。色彩就像他的情绪一样,沉寂了下去,他的生命也在色彩黯淡的伴随下走向末路。在双双与小猫中,这一色彩对比更明显地被我们所感受。因为它和汤扎不同,汤扎是在时间上显示出色彩的变化,而后者是在两个女孩的不同生活再现展示给我们的。才双双的优越生活环境中,色彩是明快的,明亮的;在小猫的生活中,更多的是暗无天日的昏黄。用色彩的强烈碰撞来对比不同孩子的生活。三、两者生活的对比——应有与拥有的对比一致性
在汤扎中,应有:与拥有的对比来于三处:汤扎去被迫完成任务的途中他打开的石砖。下面有弹弓,一些珠子的手链,铅笔……这些小玩意是一个孩子童年里最平常不过的东西了,然而汤扎不能够拥有,这里的拥有不是说属于,而是由于他的遭遇,他不可能拥有正常孩子应有的生活。正式这些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东西,让我们有更大的触动,在他抚摸他它们凝视它们的时候,头目的喊声把他又拉回到残酷的现实;再有就是他们要去完成任务,在远处窥视村庄里其他孩子简单纯净快乐的游戏与生活,而他却要去报仇,去做不要属于他的事情;最后一处是汤扎拿着炸弹进到教室,看到黑板上的字,不自禁地也去写,然后扔下炸弹,炸弹的定时声音停止,他趴在上面,短片结束。后面的结局让我们不敢去想像。
双双与小猫中,最为明显的对比就是两个孩子不同的生活。双双的优越与小猫的悲惨。她们的交集是那个双双扔掉的娃娃。片中双双对于父母的不合,用摔自己玩具的方式发泄,而小猫却对一个坏了的娃娃无比爱惜。
两者的不同形式的对比都在凸显孩子的不幸,来唤起人们的同情。
四、留白与想象
两个短片都有给人想像的空间:汤扎最后在教室中伏在炸弹上,他最后的命运如何?其实不言而喻,死亡是他唯一的选择。而在这种留白与想象的处理上,中国的导演还是更偏向于积极与美好。小猫最后是跑进了学校,在课堂上读书,又仿佛看到了爷爷在对她笑,而我们分析:她还在黑心老板手中,怎么可能去上学?所以,在这表现手法上,中国的更趋向于理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