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I标准中量规螺纹紧密距的说明
(2016-04-14 00:36:14)紧密距(Stand-off)
(1)定义。GB/T9253.1-1999定义比较合理,即在规定条件下旋合的内外锥螺纹其规定测量点或面之间的轴向距离。
(2)正负号的确定。钻具内螺纹检验时,塞规大端面凸出台肩面为正号,反之为负号;油套管外螺纹检验时,管子小端凸出环规小端面为负号,反之为正号。
(3)以前对P1值正负争执比较激烈,现在基本统一(有三种观点)。
(4)凸出量与紧密距不能等同。长圆螺纹套管用短环规检验时测量凸出量来间接控制紧密距,凸出量越长,紧密距越小。
(5)特殊规格短圆螺纹套管检验时紧密距要会确定公差范围,否则会造成误判。
(6)不同钢级手紧紧密距牙数A不同,在确定紧密距范围时尤其使用美国进口带刻线塞规时要注意区别。
(7)短环规检验长圆螺纹套管时管端凸出量范围为(L1长-L1短)-P1±1P。但选取L1长、L1短时要注意,这个公式交代的不够清楚,如果改为:(L4长-L4短)-P1±1P,对L4长、L4短作一解释,就不会出现疑惑了。
(8)关于钻具螺纹镀铜后紧密距范围的确定。API标准建议在镀铜前测量,镀铜后协商解决。钻杆国外订货技术条件有规定,见附表2,1:6和1:4范围不同,但与1990年中油物资装备总公司与外商谈判认可的技术条件有一些出入。
(9)紧密距出现分歧,用任一套合格的校对规仲裁。钻具、油套管、抽油杆都是这么规定的。当然校对规也可能会出现分歧,只要任一套合格校对规检验合格就算合格。钻具、抽油杆分歧比较多,前者公差范围小,后者无轴向补偿。
2 关于偏梯形套管三角形上扣标记
(1)目前对最小扭矩的控制位置仍不统一,有三种观点,即分别将接箍端面上至三角形底边内一螺距、外一螺距和底边平齐,持第三种观点人数最多。
(2)API5B、5B1、5A5、5CT、5C1等标准都涉及到三角形上扣标记。国内等同采用5B的标准、中译本对最小扭矩的控制位置与API标准原意出现不一致。主要是翻译理解有偏差。新译本总是参考旧译本的译法,致使一错再错。
(3)API几个标准是一致的,5A5、5B1有关章节对扭矩验收的规定已很明确,超出范围可以拒收,现在主要是国家标准GB/T
9253.2-1999和各种版本的5B中译本对原文的表述不正确。
(4)原文本要表达的是距底边还差一个螺距,译文则译为进入底边后一个螺距。主要原因是将固定搭配词组分开理解,意思完全不同了。从操作方便性上也能判断最小机紧位置。
(5)从现场观察国外进口偏梯形套管三角形上扣标记位置看,接箍端面有在底边外的,有在底边内的,也有与底边平齐的。可见国外生产厂对5B的理解是正确的,如果中译本理解是正确的,那么国外生产厂的控制就不合格了。当然,这种假设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