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文章误用“错别字”(原创杂文)

(2012-05-20 08:45:44)
标签:

文化

  关于文章无用“错别字”  原创文/咿呀蚁

    经过十多年各色职场的摸爬滚打,最后选择回归以卖文为生(尽管希望有点渺茫,但相信金子会有发光时,会有赏识你的伯乐出现?!)。

    十年以前由于受聘单位搬迁上海,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二次失业,无奈只好融入求职的茫茫大军之中,几次三番瞎折腾,工作也没有着落(多数都是因为没有关系被招聘单位冷遇,这样的用人机制一直延续到现在,虽有所改进,但稳定,高薪的重要职位多数是不会向没有关系和可以互换利益的人提供的,这是一种滋生腐败的渠道之一,他的破坏程度就像癌细胞一样已经威胁着社会的和谐发展),痴心妄想做起舞墨弄文的痴人美梦。

    出发点是对的,但忽略了自己才疏学浅、无名、弱势。急于求成写了篇《无奈,陷阱难防》过于尖锐的披露职介所、电视广播电台以及相关职能监管部门之间的利益驱使违规行为,无意触动关于利益链的敏感社会问题,加上粗心大意把“陷阱”的“阱”字错写成“井”字,可想而知,被报社的总编给及时枪杀了,未能面世。后经业内人士(堂姐)指点迷津,我的文章终于在贵州老家安顺晚报陆续发表,得以面世,虽是高兴,但更多的还是无奈,一是文章偏离了我的文章风格,宣泄只是些很个人的小资情调,关于社会的各种敏感问题只字不提。第二是如果没有堂姐的社会关系我想就是这样一个很小的报社也不会轻易把你的文章公布于世的,三是一篇千字文章换回的稿酬少得可怜,为稻粮谋,只得放弃继续以投稿为生,但仍坚持笔耕不断。

    这里暂且不去理论关于投稿的种种不易、尴尬、甚至绝望。来说说关于想避免但总是无法,或者故意妙用的“错别字”。《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从选题、初稿、改稿到完稿,吸取历史教训,我潜心投入,丝毫不敢马虎,反复推敲,仔细检查,生怕标题不新颖、误用错别字或词不达意,改到几乎吐血为止。最后视为满意怀着惶恐不安的心情投向了西北一个知名杂志,后整理手稿,还是百密一疏,把常用成语“毫无怨言”改写为“毫无厌言”。查字典发现俩字读音不同“怨”读“yuan”而“厌”读“yan”(受南方方言影响),但可以启用相同的解释“憎恶”、“怨恨”之意,只不过用“厌”更加形象生动(本人之意)。2011年第848期《特区文摘》转载的《中国五大著名错字》为我们揭示了“避”、“鱼”、“流”、“富”、“明”五大错别字的出处。前俩错字是出自康熙皇帝之手,“避暑山庄”的“避”字在“辛”字下方多写了一横,鉴于皇帝犯错也是对之忌而得以留存下来。而“渔”字就更有意思了,古时四点表示“火”,鱼在火下烤,能活吗?于是康熙皇帝做了有意大胆的改动,把“渔”下面的四点故意改写成三点,意为鱼可以在湖水中自由来回地游动,因此又留给后人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充满人情味的牌文。还有《回忆朱自清先生》也曾提到朱自清老先生一次由于报社编辑没有领会先生之意,误把《人话》里的“呆”字改为“待”而对作者红过脸。这一改完全失去原有滋味,文章少了许多神韵。我的文章错用“厌”而没有循规蹈矩用“怨”,其实也和朱老先生一样苦心孤诣,但我无名、弱势,编辑们是不会像对待朱老先生那样待见我,事实也如此,我的《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一文几次投稿始终死沉大海。

    在物欲横流霸世而精神家园不能被包容得以醒世所带来的诸多社会腐败滋生问题(一些文化阵营也被染指)日渐泛滥成灾的今天,作为传播思想,促进文明进步的文化阵营,除需要有几个拥有话语权的大家风范掌控把守外,更多是还要善待新生力量的层出不穷,后生可畏,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进指日可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