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如何布置作业的研究方案
(2013-04-17 18:20:28)小课题——如何布置作业的研究方案
大石桥三中
张海燕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再现、整理、加工。通过作业,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思维得到锻炼,作业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载体。教师怎样科学地设计作业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如果设计得好,既可以为教师减负,更能为学生的发展寻找新路。传统数学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封闭僵化,往往远离学生实际。目前教师设计的作业并不尽如人意,表现为:作业量过重,许多老师搞“题海战术”,只图“量”,不求“质”,一味盲目地“强化”训练。其实这种盲目的“题海战术”,导致思维活动空间减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更使学生负担过重,与素质教育相违背,使学生作业效果降低,作业抄袭现象严重,造成负面影响;作业设计的形式单一,往往为清一色的计算题。这样单调枯燥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得不到学习的乐趣。因此,数学教师要研究作业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
布置什么样的作业教师要心中有数。教师须要把握重点,突出难点,这样才能进行科学安排,合理布置作业。
在数量上要有弹性,难易程度上、数量广度上要合理的调控,给学生自主选择,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既有效缓解差生的心理压力,又提高优等生探求能力。设计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新知识并成为拓展、深化知识的基础。
(三)趣味性
兴趣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富有情境的作业,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去完成,在练习中感受乐趣。
层次性是指作业内容要由浅入深,具有一定的梯度,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
(五)实践性
实践性是指作业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在观察、操作、实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探究性
探究性是指作业内容能吸引学生步步深入,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探究性作业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数学作业的设计方法
如学完《勾股定理》后,我让学生通过图书馆、电脑自己查阅关于勾股定理的历史文献;观察日常生活中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物体及它们的应用。
2、动手实践型
总之,多元化、个性化的开放型作业,使学生都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施展才华的机会。以课堂为“主阵地”,作业为“分战场”,发展为目标,自主合作为手段,让他们在快乐中进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