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川凉山 悬崖上的村庄(图)

(2016-05-27 08:49:28)
标签:

转载

悬崖上的村庄

四川凉山

分类: 天方夜谭

四川凉山 <wbr>悬崖上的村庄(图)

四川凉山 <wbr>悬崖上的村庄(图)

室                                     四川凉山 <wbr>悬崖上的村庄(图)

四川凉山 <wbr>悬崖上的村庄(图)

四川凉山 <wbr>悬崖上的村庄(图)

四川凉山 <wbr>悬崖上的村庄(图)

四川凉山 <wbr>悬崖上的村庄(图)

四川凉山 <wbr>悬崖上的村庄(图)

四川凉山 <wbr>悬崖上的村庄(图)

四川凉山 <wbr>悬崖上的村庄(图)

四川凉山 <wbr>悬崖上的村庄(图)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悬崖村72户人家居住在这里,这个村处于美姑河大峡谷断坎岩肩斜台地,所在位置就像三层台阶的中间那级,海拔1400多米,与地面垂直距离约800米。

  村里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其中接近村庄的几乎垂直的两条相连的藤梯长度约100米,没有藤梯的崖壁才是最危险的。据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皮几体讲,他知道的在这条路上摔死的人有七八个,有村里的人,也有外来的人,而摔伤的人更多。

    艰险上学路

    427日,阿土勒尔村的一个村民摔下了悬崖,村子里的大人对在山下读书的孩子更加担心起来。

  阿土勒尔村有15615岁的孩子在山脚下的勒尔小学上学,平时住校,每月月中和月底的周末才回家。每次上下山,家长(微博)们都会轮流接送。

   514日是家长接孩子的日子,清晨6点多,30多岁的陈古吉带着背包绳和另外两个家长一起下山接孩子。村里身手敏捷的年轻人,下山通常需要1小时,上山大约90分钟,对于外来的人,通常是这个时间的两倍。

   9点多钟,勒尔小学校长吉克拉者带着15个孩子到山下,其中有陈古吉的5个孩子,4个女孩1个男孩,最小的男孩叫陈木黑,6岁,读学前班。

     爬山开始前,陈木黑被陈古吉系上背包绳。前面由一个家长引路,中间一个家长,陈古吉带着陈木黑走最后,6岁的陈木黑已经在这条路上,上上下下几十次了。

     在爬垂直藤梯的时候,陈古吉会从后面微微提绳,让儿子能够省点力气,跟上前面的哥哥姐姐。

     在通过没有任何附着物的崖壁上的道路时,陈古吉就格外小心,紧抓绳子的手有时青筋暴起。

     他说,前些日子,一个娃滑了一下,幸好崖边的藤条挡住了,才捡回一条命。

     上学的孩子都背着沉沉的书包,大多数是女孩,15个孩子在三个家长的保护下,大约用了2个小时,到达悬崖村

     上山容易下山难,遇到雨雪天气,村里人就不再外出了。

     由于安全和贫困问题,阿土勒尔村一些适龄儿童还没有进过学校。

  娶亲比登天还难

  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皮几体告诉记者,阿土勒尔村口口相传的历史可追溯到200年前。

     那时,阿土勒尔村与世隔绝,因为阿土勒尔村特殊的地理位置,没有匪患,没有战乱。这里土地肥沃,村民自给自足,生活比动荡不安的其他地方要安逸而且富庶得多。

   阿皮几体说,如今外面道路通畅,物流通畅,商业发达,阿土勒尔村落在了后面。

     由于道路问题,村民养殖的牲口都运不到山下,基本都是自产自销。村民把产量有限的花椒和核桃背到山下,换回日用品和少量的现金,村民普遍处于贫困线下。

  村里很多到了结婚年龄的男青年娶不到媳妇,吉克尔布告诉记者,山下娶个媳妇大概15万,山上一般要加3万块钱,即使这样,外村的女孩很少愿意嫁到山上。

     村里的女孩子出嫁也会被压价,通常要比其他村子的女孩少3万左右的彩礼钱,大概12万。

    村里没有收入来源,男人结婚难比登天。阿皮几体说,村里大约有一大半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

     陈古吉5个儿女读书,在学校住宿,每人每年生活费需要大约2000元,几个孩子上下山安全问题让他不敢出去打工,收入来源有限,压力巨大。他希望在现有的道路基础上,做些改进,首先解决读书的孩子上下山安全问题,二来,可以解决物资运送问题,增加收入来源。

  修路的困境

     阿土勒尔村过去建有连接山下的索道,不过开动一次索道需要几百度电,村里人根本用不起,后来索道就拆除了。

     阿皮几体告诉记者,如果单从安全问题考虑,在现有的崖壁道路上用钢筋焊接的梯子代替藤梯,再添加防护栏,怎么也得耗资几百万。

     如果通路,就要全盘考虑相邻的同样没有通公路的依沃阿觉村和树主村,三个村大约300多户,1420人。打通三个村子和外界连接的公路,大约需要五六千万。

     县里分别在2004年和2009年规划过修路问题,需要村里自筹50%的资金来修路,但是村民哪里能出得起钱,于是修路就一再搁浅。

     昭觉县委办公室秘书吉克劲松表示:易地搬迁主要问题是易地意味着失地,农民搬迁到城市附近后生计是一大难题,现在的悬崖村其实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是很好的,致富不难,青花椒等特色农作物的品质好,产量高。关键制约在交通,但是修路成本过高,造价大概在6000万左右,上面的住户少,投入和产出极不相称,政府根本无力筹建。

     今年,县里在村里落实精准扶贫政策,花了100万给家家户户买羊,不过,这些新增的羊仍然无法转换成商品,并没有给村子带来改变。

     对于悬崖村何去何从,昭觉县希望通过当地潜在的丰富的旅游资源,未来通过保护性开发,以旅游扶贫带来改变。

    悬崖村地处大凉山系南段狮子山下的美姑河大峡谷区域,在当地调研过的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杨勇表示,这里的大峡谷堪称世界级的景观,除了密集的谷中谷形态的峡谷群以外,悬崖村的天梯是现代社会中人类在险恶环境里生存的活化石,是人们体验的活标本

  不过阿皮几体说:目前,村民最大的愿望就是修一条安全的路。

                                       新京报首席记者陈杰摄影报道

 

      50余人工作组赴四川凉山崖村摸底

                                                               2016-05-26来源:新京报

  含昭觉县交通、环保等部门;在保护生态前提下制定道路开辟和旅游开发规划

  ■ “悬崖上的村庄追踪

  新京报讯 (记者李相蓉程媛媛)524日,新京报以《悬崖上的村庄》为题,报道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一事,引起广泛关注。

  昨日,昭觉县成立了包括交通、教育、卫生、环保、工商等部门共50余人的工作小组,到达悬崖村进行摸底调查。县委办公室秘书吉克劲松介绍,各部门将各尽其责,通过科学规划,在保护好当地生态和优质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制定道路开辟和旅游开发规划,带动当地脱贫。

  50余人调研小组规模最大

  被称为悬崖村的阿土勒尔村,通向外界,要顺着悬崖爬17条藤梯。吉克劲松介绍,悬崖村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00余年。以前,村民每年会自发检修藤梯安全2次。2009年,藤梯里嵌入了钢筋焊接的钢梯,并在天梯路上增加了钢索后,检修成了每年一次。此外,发现安全隐患后,政府出资加固维修。

  24日,昭觉县的交通、教育、环保等部门组成一个工作小组,共50余人,从县城赶往支尔莫乡,当晚12点到达山脚。昨日,小组成员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攀爬天梯,到达悬崖村

  吉克劲松10年前曾在乡里工作,因有亲戚住在这里,他来往的次数并不少,不过,工作小组中也有年轻人是第一次爬天梯

  昨日,成员们结合自己的领域职能,探讨如何在不破坏生态的环境下,提高当地村民的生活品质,使他们能有自己的经济支撑。吉克劲松称,每年县城都会派工作小组来支尔莫乡调研,但如此大规模还是第一次。

  还想让村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吉克劲松介绍,昭觉县近年来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专门派了第一书记驻扎当地,一家一户选准对象,分析其贫困原因,以具体实施脱贫举措。

  精准扶贫政策开始实施以来,政府为村民引进了青花椒,并帮村民嫁接核桃苗木,村民以农业为经济支撑。吉克劲松称,此外还在山下公路旁集中办学,创新办学思路并扩大办学规模,让孩子们接受更良好的教育。

  吉克劲松说:我们也想把路修起来,成天在想。但昭觉县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政府能够投入修路的资金有限。此外,县里也一直在想解决措施,除了修路,还想让村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吉克劲松称,目前想通过旅游资源开发,让村民参与进来,通过旅游资源脱贫致富。(完)

        凉山悬崖村庄将建一钢筋梯道

                                      2016-05-25|作者:|来源:新京报

 

     514日,15个孩子走崖壁,爬藤梯,大约用了2个小时,到达悬崖村 本版摄影/新京报首席记者 陈杰

  昨日,新京报以《悬崖上的村庄》为题,报道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一事,引起广泛关注。昨晚,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林书成表示:先施工一条钢筋结构梯道,解决群众出行安全问题,接下来马上组织论证彻底解决方案。

      昨晚,昭觉县委相关人员称,当地交通部门此前已有修路计划,正初步实施中,并多次前往阿土勒尔村查看天梯安全情况。想将道路规划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在修建过程中尽量维持当地自然风貌

  昭觉县委书记子克拉革表示,悬崖村此前已纳入县重点工程规划。他说,最近县乡干部和旅游扶贫帮扶单位正密集调研,也外聘了地质学家杨勇对旅游和道路规划进行科学评估,力求在保护好当地宝贵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制定道路开辟和旅游开发规划,带动当地脱贫。

  他说,昨晚县领导已经带领工作组,攀爬天梯进入村子里开展工作。

      据凉山州消息,目前该州已成立工作组,今日将带领施工、设计单位,进入悬崖村,应急解决天梯的道路安全问题,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此外,乡村干部和村民称,未发生学生死亡事件,为保障学生安全,乡里和学校都制定了护送方案,通常是村干部带队,和家长到山脚下,按预案带领孩子上山。

  专家说法

  建议未来不单纯发展旅游

   地质学家杨勇说,自2005年以来,他和团队考察发现,凉山深处仍隐藏着很多景观,如大峡谷、大裂缝、山顶平台等,有着广袤的原始森林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阿土勒尔村的悬崖由石灰岩、玄武岩、变质岩等构成,建设工程难度太大,一定程度上也会破坏自然景观。杨勇说。

  此外,凉山州的扶贫空间大、任务重,精准扶贫落地是未来的发展重点。除昭觉县外,比较贫困的几个县都有着高品质的资源,对旅游、康养度假产业有很大作用。

  对于悬崖村庄的未来发展,杨勇建议,不单纯是发展旅游产业,还要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包括现代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和旅游产品等的发展,让彝族群众参与到旅游当中。此外,集体验、探索、公益、观光于一体,结合生态环境,推动彝族村寨新农村建设。

  现场

  村民每周下山赶集一次

  悬崖村从东到西长约一公里,宽数百米,东高西低,大概相差200米。

  村庄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爬17条藤梯:有些几乎垂直90度的藤梯里面嵌入钢筋焊接的钢梯,有些则是嵌入粗木桩。往下看就是悬崖,几乎没有任何遮挡。

  村民陈古吉说,藤梯历史悠久,随着风吹雨淋日晒,加上上下攀爬,藤梯会不断损坏,哪儿坏了,就修哪儿。

  村庄分布着数百亩田地和72户人家。房屋是土坯墙体,一部分屋顶是彩钢瓦,一部分是就地取材的木头屋顶。

  村组长俄的长江家的情况相对较好。彩钢瓦屋顶,约40平米的屋内,地面是不怎么平整的土地,一个老式的带烟囱的锅台,两张床之间有个土坑,用来烧水和天冷烤火用。唯一的家具就是靠着一面墙的窄柜子,上面放个20多英寸的廉价液晶电视,也很少打开看

  村民进出村子,平时就是山下藤梯,一般每周下山赶集一次。种植的花椒和核桃丰收时,他们就背到离山脚几公里远的莫红小集镇交易。

  一些收购商知道我们是悬崖村的,断定我们不会再把东西背回山上,故意压低价格。村民们说。

  大件物品,村民是不会买的,因为无法上山。大多数赶集,是下山买些日用品,还有生产工具及肥料。

  此外,村里养的牛、羊和猪,都没有办法运到山下交易,所以,都是自产自销。

  村民生病是个麻烦事,年纪大的基本上都靠村里有医术的老人用土方解决。如果年轻人病重,尤其是女人,年轻力壮的男人就把她绑在身上,前后几个人协助背下山进医院治疗。

  焦点1

  孩子为何需下山上学?

  山上面积太小,修建学校不太现实

  阿土勒尔村有15615岁的孩子在山脚下的勒尔小学上学,每次上下山,家长们都会轮流接送。

  孩子们背着书包,里面塞满了书和作业本,分量不轻。他们爬山动作娴熟,在家长的保护下,行动非常有节奏,一旦有掉队的,家长会控制队伍速度。有孩子累了,家长就安排其在相对安全的地方休整。

  孩子们就读的勒尔小学位于牛觉社,靠近公路,比山上的基础条件要好,起码能保证有水有电。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皮几体告诉记者,孩子们一个月放两次假,需要家长下山接送。因为吃饭和住宿都在校园,每学期需交300元费用。

  阿皮几体称,政府一直在努力,保证乡里学生都有学上。虽然阿土勒尔村孩子们上学路辛苦些,但除一名生病孩子及一名残障孩子外,都已入学。

  昭觉县委办公室秘书吉克劲松表示,政府部门曾在山上建过学习点,但山上面积太小,修建学校不现实,只能搬到山下

  焦点2

  村民有无整体搬迁可能?

  或失去生活来源,而城内生活成本高

  吉克劲松介绍,若要对村庄进行整体搬迁,首先要说服老乡们离开自己成长、生活的地方,多数人是舍不得的。

  搬出去可能要失去自己的土地、甚至失去生活来源,村民搬到就近城市,也只能选择劳动型的苦力工作。吉克劲松称,如若在城内收入不高,则很难面对高额的生活成本,一次性几万元的安置费也无法完全保证他们今后的生活。因此,搬迁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阿皮几体曾考虑过村子搬迁问题,但凉山可耕种土地本来就稀缺,安置的地方很难找,而且,悬崖村土地种植条件比较好,弃之可惜。

  阿土勒尔村山上植被茂密,水土适宜,农作物产量高,村民能自给自足,且脱贫并不困难。山上土壤适合种植青花椒和核桃,产量高、品质好。吉克劲松说,2007年左右,当地政府想了很多办法,在附近的雷波县和金阳县引进优质的脐橙和花椒苗子,在河谷、公路旁边种植,产量可观。

  温饱基本没有问题,但交通严重限制了村庄的发展。尽管丰产,但农作物输送不出去,全靠人工背下山。吉克劲松表示,同样是青花椒,但悬崖村的村民卖不到好价钱。购买者知道他们不可能再背回山上,就压价,别人卖100元,可能只给他们三四十块。

  焦点3

  村里修路究竟难在哪儿?

  地质结构复杂,打通需要五六千万

  吉克劲松称,其他村庄能享受到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阿土勒尔村民无法享受。以前路不通可规避战争和危险,但现在限制了村庄发展。

  修路难在哪里?吉克劲松介绍,悬崖村的道路规划最早上溯至上世纪90年代末,但由于缺口资金无法保障,只能把规划放到施工较好的地区。

  此外,当地地质结构复杂,是导致收费高的一项原因。吉克劲松说,崖体结构为玄武岩等,在崖壁上面开凿道路难度很大。同时悬崖比较垂直,如果通路,要将附近的依沃阿觉村及树主村一起算进去开通,打通费用高达五六千万元。

  高额的公路筹建费,村民自己筹钱不太现实,当地政府亦无法承担。阿皮几体表示,昭觉县的收入几乎都来自个体商店,然而县里商户并不算多,政府收入也不高。2004年、2007年都曾有过相关规划,但是县里能拿出来的修路款项也就20多万元。

  目前大家迫切需要解决交通问题,其次是整体发展规划,在旅游开发中寻找机遇,从长远的保护性、试探性地开发。吉克劲松称。

  本版采写/新京报首席记者 陈杰 记者李相蓉 陈媛媛

责任编辑:黄慧

 

(综合央视与新京报新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