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和葫芦
“如意”,又称“握君”、“执友”或“谈柄”,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变而来,所呈S形,类似于北斗七星的形状。
最早是古人用以指划的器物,佛家宣讲佛经时手持如意,并且将经文记在如意的上面,以防遗忘。由于如意实用,名称又好听,后人便加工成一种精美的实用工艺品,既能瘙痒,又供观赏。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吉祥物,常常被作为礼品馈赠友好。
到了清代,如意演变成一种贵重的装饰品,其头为叶状,柄稍微弯曲,制作的材质极为多样,金、银、铜、铁、翡翠、玛瑙、水晶、犀角、象牙、竹、木、陶瓷等应有尽有。这一时期如意的制作工艺也更精湛,有平雕、浮雕、镂空等且镶嵌金银丝、红绿宝石等.组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寓意吉祥长寿,事事如意。
所以如意的收藏,往往具有保值增值和祈副福纳祥的预期。
葫芦谐音“护禄”或“福禄”,葫芦的枝“蔓”与万谐音,每个成熟的葫芦里葫芦籽众多,古人就联想到“子孙万代,繁茂吉祥”,加之其本身形态各异,造型优美,无须人工雕琢就会给人以喜气祥和的美感,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
人们常挂在门口用来避邪、招宝,认为它可以驱灾辟邪,祈求幸福,使子孙人丁兴旺。
葫芦还可以作除病之用,只须挂在病者的床尾或摆放在病者的睡侧,就可以吸取病人身上的病气,使其快速的好起来;如果是健康人,则可以吸取人身上的晦气,提升运势;葫芦挂在大门外,则有保屋内人平安的作用。
因此,千百年来,葫芦作为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很珍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