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题研究《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工作报告

(2012-06-16 01:31:35)
标签:

娱乐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工作报告郝剑 的工作室教师信息素养专业化发展研究工作报告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研究工作报告        张家口市第五中学   课题组                                                                                   2009年7月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工作报告张家口市第五中学课题组一、课题研究阶段:本课题从2006年3月开始准备研究,2006年8月正式进入研究阶段,2009年7月结束,研究时间持续了近三年。在研究初期拟定运用实验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行动研究法更有利于实验教师“在教学中实验,在教研中搞科研”,因此将实验研究法与行动研究法共同作为研究的主要方法。1、第一阶段(2006年3月至2006年7月)实验准备:确定课题,收集资料,制定研究方案,建立课题研究小组,培训教师。2、第二阶段(2006年8月至2008年7月)实验启动:听课、说课、作课、开展活动、研讨,并出阶段性成果。3、第三阶段(2008年8月至2009年7实验巩固:对第二阶段成果再研究改进,完成实验总结报告,实验结题。二、具体工作:(一)第一阶段(2006年3月至2006年7月)1、初步确立了本课题具体研究内容,并详细拟订整体规划及课题实验的研究方法与步骤。2、确定实验教师及实验对象,并进行教师培训。(1)、确定实验教师及实验班级研究对象。(2)进行系列理论培训,提高教师认识,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我校的科研校刊《五中教育科研》,及相关科研手册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理论与一般方法的培训、科研过程管理与控制的培训等。课题组内也定期组织理论培训活动,通过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有关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教育、教育科研方面的理论有了深入的认识,提高了教育的理论水平。学习内容有:《教育科研手册》(刘振山 华夏出版社)《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专家指导委员会 中国和平出版社)《论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方法》(李伟 《中小学电教》)《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何克抗 《中小学电教》)2、组织召开了实验教师和学生座谈会,采取座谈等形式对实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现状进行了解,并对学生的情况作了前期测评及分析,为课题研究奠定的基础。3、查阅资料文献,结合省“十一五”科研课题规划,选择和酝酿课题,初步制定了实验计划。4、课题组成员就课题假设、方法、措施、操作过程等问题,请教学校教科室,并研究讨论,修改了实验计划,并初步形成了研究方案。(二)第二阶段(2006年10月至2008年7月)1、对实验教师进行了系列理论培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提高对学科整合教学模式的掌握、运用水平。学习方式为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学习内容有:《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搞好常规教学》、《Internet网上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基本特性》《Inter网上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应用》《网络时代的教师信息素养》《新课程对学生评价的转变》《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与《信息素养:当代教师专业化的必备素质》等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知识。2、专门召开研讨会议,研究工作思路,明确阶段研究工作目标,明确工作思路。使计划按程序进行,提高了实验的科学性。3、课题组主研人员根据课题研究重点开展各具特色的研究活动。(详见课题研究过程记录)4、加强了实验过程的管理工作(1)依靠学校的三级科研网络(教科室—课题组—实验教师):教科室负责教师的培训、实验理论的指导;课题组负责课题的整体计划与协调,实验教师负责实验方案的研究、实施,实验计划的落实,资料的收集,阶段性计划、小结、实验报告撰写等。(2)制定明确的阶段实验任务为了使每一个阶段的研究落到实处,课题组制定了阶段研究计划,明确了阶段研究的具体任务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措施,使计划按程序进行,提高了实验的科学性。 (3)依据学校教育科研体系与机制,建立课题组研究机制,做到组织、计划、制度、体系、评估、档案六落实。 5、归纳、小结课题研究过程的教学成效。(1)、结合理论和实际课例,对教师信息素养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之间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梳理;(2)设计了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学科性培训方案,并分全面和重点两阶段进行了实施。全面并快速提高了教师们的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和课件制作开发能力和水平;(3)、研究并制定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的评价表》并在日常教学研究中实施运用;(4)、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a、在教学设计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研究;b、在教学流程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研究;c、在教学反思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研究;d、在课堂评价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研究。(5)、我们研究并构建了《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它涵盖了教师信息素养的以下三个层面:一,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层面;二、信息基础知识掌握层面;三、信息能力层面。6、组织课题组实验教师开展了说课、作课、评课。7、收集实验教师的成果。8、抓好教学与科研的整合,以教研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 为了统一思路,更好地落实实验计划,我们加强了对课题组教学与科研活动的管理。每月第一个周四的下午,全体课题组成员集体教研。在活动中,不仅对课题的研究情况进行汇报、对研究措施与落实进行集体研究,还及时总结不断反思,以调整个人和课题组的研究思路。同时,将实验教师所收集到的资料与信息进行汇总、通报等。由于教科研活动时间充足、措施得当,计划的落实和调整都能及时反馈,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三)第三阶段(2008年9月至2008年11月)1、将实验教师所收集到的资料与信息进行汇总、通报等,整理课题涉及的相关资料。2、对学生进行后期测评,并与前期、中期测评比较,撰写了测评对比报告。3、对课题所构建的模式进行最后定位,实验教师进行课题汇报课,并请专家评课。4、对课题成果进行整理归档。5、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与工作报告,对课题进行总结、反思。
课题研究教师信息素养专业化发展研究工作报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