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儿踏入事业的黄金时代探听“海啸音”的背后
http://s4/bmiddle/a41db50btc9e08e19e5a3&690
现场近2万人的欢呼声几乎淹没了黄河的奔腾……8月23日“李雨儿中国海啸音——2012爱在黄河壶口瀑布个人演唱会”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场震撼的歌声如同复制了黄河亘古奔涌的波涛。大家熟悉李雨儿是从星光大道开始的,饱满高亢、深蕴感情的嗓音和用真声唱高音两大特色使她稳获当月冠军。在此之前,李雨儿就凭借自己的实力获得了亚洲音乐节中国赛区冠军和河北卫视造星计划年度总冠军,得到了专业的肯定。而这场演唱会,从开场的“梦飞翔”到“破茧成蝶”再到“热辣百变”,正是李雨儿十年歌坛打拼的缩影。成功没有捷径,一步步稳扎稳打,厚积而薄发。今年她加入中国歌剧舞剧院,背靠东慧传媒,她的事业即将踏入黄金时代,而此时的她气定神闲,似乎已经做好准备去迎接即将到来的一切。从她眉宇之间平和静谧的表情中,可以读得到历经世事后磨练出的泰然与淡定。如果暴风雨来临前是令人窒息的平静,那海啸呼声后又是怎样一种平静?
谢幕谢不下万千“宠爱”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壶口是一个气势磅礴波澜豪迈的地方,有诗赞壶口“音符始终不变,气势震撼神州”。谁有勇气敢与“领唱”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黄河对唱?如果有,想必他一定是具有黄河般的气质、唱得出撼动心灵的歌声。而这从两万观众不远几十里路来看演出到谢幕六次仍旧不舍离去的场面中,我们知道李雨儿做到了。首次举办个人演唱会,没有太多的经验,有的是用心演唱、真诚分享和倾情奉献。在“母亲河”的见证下,用她独有的“海啸音”和与众不同的表演实现了自己完美蜕变的梦想。而著名表演艺术家王昆老师的登台献声和“西部歌王”高保利的倾力助阵,让演唱会现场沸腾。三人同台,不禁让人感慨“黄河后浪推前浪”!88岁高龄的老艺术家王昆老师惜才爱才,愿意给祖国的歌唱新星最多的支持和鼓励,这一点也让李雨儿本人非常感动。演唱会的日期还与七夕节不期而遇,雨儿的歌曲中也表达了很多对真爱的想法。天公作美,当地人说壶口连续二十年每年到七夕节都会下雨,可那天月明如玉,丝毫没有下雨的迹象。在被歌声感动之余,谢幕六次却没有人愿意离开,最后万人齐唱一首李雨儿的成名作《雨花石》。
“凌晨两点,水龙头打开,我不住的哭,兴奋喜悦这么久过来的压力紧张,痛痛快快哭了一场。感谢我们的团队对我的全力支持!”回忆当晚,李雨儿依旧感慨!
有梦的地方就是天堂
小时候,李雨儿生活在一个八口人的家庭里。对于她的父母来说“上有二老,下有四小”,生活过得很清苦。她作为家中的老大扛起了比弟弟妹妹更多的责任,体味到了生活中无法回避的无奈与艰辛。喜欢唱歌,但在当时她没法去追求一个看似“飘渺”的梦想,即使这样,在她的心底想要放声高歌的火种却从未熄灭。毕业后,为了帮助父母分担家庭经济压力,她选择外出打工。结果一天工没打成,阴差阳错走向了唱歌的道路,这是她喜欢的,又可以养家糊口,她觉得非常好。
“降B不高,是我最漂亮的音区。我的有效音区能到HighD,练声最高能练到HighG。”
是金子,总会绽放光芒。只要朝着自己梦想的方向走,就不会迷路,壮志未酬时就把它当成是对人生的修炼。《梦飞翔》是李雨儿最喜欢的歌曲之一,“它就是写给正在打拼的年轻人的,大学一毕业梦想离自己那么遥远,而我们的现实又是这样的窘迫。我们怎么在现实和梦想之间找到一个出口,找到一个可以继续往前的动力。所以我说,哪里有梦哪里就是天堂。”梦想无论怎么模糊,它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梦想成为事实。在前往梦想的路上很容易忽视那些最爱我们的人,而李雨儿愿意把自己事业的成功作为回报父母最好的礼物。
凤凰涅槃,人生如鉴
繁华褪去,她以一颗成熟的心清晰地审视自己,在经历那么多事情之后,李雨儿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他很清楚自己是谁,自己要什么。李雨儿信仰佛教,是皈依过的佛教徒。她在表达对佛教看法的时候说:“它会在你想不通的时候给你提供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思路。当你想通了,你的思维就不会那么郁结了,会快乐起来。自己‘随心所欲’的同时,不伤害别人,别人自然也伤害不到你。佛教中讲‘自在’,就是无牵无绊无拘无束。”三年的沉寂让她对很多事看得更清晰,对于那些是非委屈,“最好的方式就是用你自己的行动、成绩去证明,语言是苍白的,委屈也是一时的,人心很重要,每个人的心就是镜子。人们知道是非,说或不说,怎么说,我希望很多的委屈到我这为止,我把它装下来,湖南人有这样的气魄!就像湖南歌唱家典范李谷一老师一样,我觉得和她的性格很像,都是辣椒般的性格!”
还是那个围绕她的世界,可李雨儿早已不是旧日模样。很多她对人生的看法超然成熟,对自己内心的好恶非常明了,对外界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直爽、高效、热情、坚强,辣椒般的性格,这就是李雨儿,浴火历练后的重生。
在演唱会上还有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环节,李雨儿捐了许多书给留守儿童。她做过一年的语文老师,当年她的学生中间就有很多留守儿童,父母都出去打工了,他们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内心很孤独,艰难成长,没有人关心他们需求什么。“我这么多年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可是我没有能力,那么现在我有一点点这样的能力,我希望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五千八百万留守儿童,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如果他们这群人的心态出了问题,他们内心有阴影一定会影响到社会。这是一个可怕的问题,又是一个可怕的现实。”能想到这些,给公众一个提醒,李雨儿的博爱和长远的眼光令人折服。身材娇小,但却有种“四两拨千斤”的力量。无论这个梦想是为了自己一个人还是为了更多的人,只要梦想的翅膀可以张开,就能够去实现。古龙老先生说过:“梦想绝不是梦,两者之间的差别通常都有一段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距离。”这段距离也许要用天赋来衡量,也许要用时间来衡量,也许要用经历来衡量。最重要的是认清,并去实践。
对话李雨儿:
记者:作为第一人,在黄河开唱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李雨儿:黄河是母亲河,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我作为中华儿女,在母亲河旁边放歌,真的很自豪!因为我是第一个在黄河壶口开个人演唱会的人,这是我和黄河的“第一次”。选择的日子也很特别,我当时把演唱会的日期定在8月23日,同事告诉我那天是七夕,我想我的歌能唱给天下有情人,这将更有意义!更让人兴奋的是当地连续二十年来都会在七夕节下雨,但那天没有下雨。天上挂着皎洁的明月,那边是黄河奔涌不息的波涛,这边是我的演唱会现场。而且当时现场来了将近两万人,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因为壶口和县城有20公里的路,他们到这儿是很不方便的,居然有两万人到现场,真的让我很感动。在演唱会上我唱了18首歌,都不是哼唱,都是用“海啸音”,对我自己的声音、状态,都是很有挑战的!
记者:一场演唱会上独唱18首歌算是史上最多的了,最让你幸福和兴奋的是什么?
李雨儿:不包括主持开场,整场大约两个半小时,最幸福的是这么多人是为我而来,他们为我鼓掌,为我呐喊。最兴奋的是这次我唱了18首歌,以前每场演出最多唱4首。而且这次我挑战了几个不同风格,摇滚、流行、原生态、无字歌,展示我声音的不同方面。大家觉得这次很过瘾,六次谢幕,一直在谢幕。我的最后一次谢幕唱的是《雨花石》,全场两万人一起唱了起来。最感人的是到最后我和胡力老师一起谢幕,大家都不愿走,都冲到台口来跟我握手。当时他们举起手像树林一样,我只能和他们的手一排排的撞一下。后来被抓住了,就不放手,他们流眼泪,我也流眼泪,我知道他们的眼泪是幸福的眼泪,我的是感动的眼泪。我何德何能,得到他们的如此厚爱。而且回想过去自己一路走来的十几年音乐路程,我今天终于圆了我的梦想!这是属于我一个人的演唱会,我很感动,我的眼泪也是幸福的。
记者:包括《雨花石》在内,你的很多歌曲都能深深打动我们,这和你不同寻常的经历有关吗?
李雨儿:如果说我的经历能给予那些正在打拼中的人们力量的话,我愿意谈,毕竟我是从那个过程走过来的,是不能抹掉的,也是我引以为豪的东西。只有从草根中走出来,你才知道这路的艰辛,才能明白很多东西是需要你付出代价的,没有什么是一下子能得到的。
记者:你的歌声总是饱含充沛的情感,你是如何做到的?
李雨儿:首先我必须坚持自己,我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即使是产品,我也是有个性的产品。如果你内心的激情有十分,别人能感受到六七分,但如果你的内心只有六七分,那别人感受到的也就是三四分。那我希望我的激情和对生活的感悟更深一点,更透彻一点,更有力量一点,这样用歌声传达出去,别人感受到的也就更多一点!最重要的是表现歌曲,包括大家评价我的高音,是不是每首歌都用高音,我的回答是“不是”,但如果你选的这首是一定要用高音表现出来,我也不会畏畏缩缩,我的高音就是这么漂亮,我不能怕别人说,就不唱了。你想哭的时候还会把眼泪咽回去?唱歌的高音、低音,都是为表现这首歌曲服务的。
记者: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父母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李雨儿:我的父母也来到了演唱会现场,那天是我父亲的生日,我通过这么一种方式给他过生日,我也觉得是最好的生日礼物。当时在唱《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的时候,我在中间说了一段话:“请原谅女儿这么多年没有办法陪在你们身边尽孝,对不起!”为了自己的梦想,忽略了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虽然我知道他们会理解,但他们心中也会有落寞。所以我觉得在为梦想前行的路上,是要回头看看身边的人,尤其是最亲近的人。
记者:你怎样评价自己的“中国海啸音”?
李雨儿:他们叫我海啸音,他们用直观的语言表达了他们的感受,其实这个很纠结,“海啸音”,别人会觉得你是不是只有高音。对我来讲,这种评价是比较不客观的,作为一名歌手,高音是先天的,最重要的是歌手内心。要把你对生活的感悟融入到你的歌声里。可以叫我“海啸音”,我理解的“海啸音”是一种内心的呐喊,是一种对生活的孵化,是一种来自内心激情的迸发。我觉得这才是一种海啸。如果叫我“海啸音”,我宁愿用海啸般的激情和爱化作一种力量冲破人和人之间的壁垒,去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我希望这个世界的人与人之间不要有那么多冷漠、那么多偏见。我愿用歌声去温暖大家,用歌声去冲破这种阻力,如果是这样的“海啸音”,我可以理解,我也愿意去努力!(采访/余晋湘
撰稿/孟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