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越读越厚的绘本  ——《老狼,老狼,几点了?》分享整理

(2014-12-16 14:57:02)
标签:

育儿

分类: 分享后的总结
写在前面的话:每次听绘本精读分享都是一次学习,一场旅行。被感动着,被温暖着。感谢一路的同行者。

每周二上午10点,贝贝熊童书馆读者俱乐部(QQ群:260029036)准时进行绘本分享,如果你同样喜欢童书,请加入我们。

今天上午分享的绘本是——《老狼,老狼,几点了?》 分享妈妈:@济南天天妈

http://s10/mw690/0030kEtnzy6OqxTmaYV09&690 ——《老狼,老狼,几点了?》分享整理" TITLE="越读越厚的绘本  ——《老狼,老狼,几点了?》分享整理" />

看到这个封面,不少人都会想到小时候玩的那个游戏吧——“老狼,老狼,几点了?”
小朋友们一起,一个当“老狼”,其余小朋友一起跟在“老狼”的身后,问“老狼,老狼,几点了?”,当“老狼”从“一点了”一直说到“十二点了”,当说“十二点了”的同时,转身追其他小朋友。
每当这个时候就一阵哎呀乱叫,然后有一个小朋友被追到或者一个都追不到。被追到的小朋友就要当老狼,重新开始游戏。

英国畅销童书作戴比·葛莉欧利就是受到民间幼儿园的“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个传统游戏启发,进而创作了这本极具颠覆意义的绘本《老狼,老狼,几点了?》

薄薄14页的绘本,分享了近两小时。

这次的总结
我想让贝壳们先闭上眼睛,想象不认字的孩子们看书时的习惯和样子……
好了,我们开始细细看图……

先来看看前环衬页

http://s8/mw690/0030kEtnzy6OqAiQvd527&690 ——《老狼,老狼,几点了?》分享整理" TITLE="越读越厚的绘本  ——《老狼,老狼,几点了?》分享整理" />

天天妈,一个问题抛出:“环衬页,静悄悄的夜晚,大家都看到了什么?”
@南通杨洋妈:蜘蛛网
@西安蛋蛋妈:露珠
@上海小亨妈妈:夜空和星星
@云南凡妈:蒲公英

经天天妈的提示后,大家又相继补充:晾晒的衣服…… 
这个你看到了吗 :)


为什么说极具颠覆意义
  •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和蔼、友善的老狼先生

http://s13/mw690/0030kEtnzy6OqB5Wgag1c&690 ——《老狼,老狼,几点了?》分享整理" TITLE="越读越厚的绘本  ——《老狼,老狼,几点了?》分享整理" />

   粉嘟嘟的床,台灯是小羊,床头装饰是小兔子,手里抱着的玩偶……

  • 老狼先生有很多小伙伴

http://s14/mw690/0030kEtnzy6OqBY1k1n3d&690 ——《老狼,老狼,几点了?》分享整理" TITLE="越读越厚的绘本  ——《老狼,老狼,几点了?》分享整理" />
http://s6/mw690/0030kEtnzy6OqBZmV3Dc5&690 ——《老狼,老狼,几点了?》分享整理" TITLE="越读越厚的绘本  ——《老狼,老狼,几点了?》分享整理" />
http://s1/mw690/0030kEtnzy6OqC0EmWY20&690 ——《老狼,老狼,几点了?》分享整理" TITLE="越读越厚的绘本  ——《老狼,老狼,几点了?》分享整理" />

三只小猪 


http://s8/mw690/0030kEtnzy6OqCnUiuX37&690 ——《老狼,老狼,几点了?》分享整理" TITLE="越读越厚的绘本  ——《老狼,老狼,几点了?》分享整理" />
小红帽、
美人鱼、青蛙王子、牧羊女

http://s4/mw690/0030kEtnzy6OqCTQJOj73&690 ——《老狼,老狼,几点了?》分享整理" TITLE="越读越厚的绘本  ——《老狼,老狼,几点了?》分享整理" />

姜饼人,三只熊,跳过月亮的母牛,《农夫与鹅》里面那只会下金蛋的鹅,《糖果屋》里的女王,蛋头先生——圆咕隆咚

这些你看到了吗 :)

  • 原来这一天是老狼先生的生日

http://s1/mw690/0030kEtnzy6OqDppI9q60&690 ——《老狼,老狼,几点了?》分享整理" TITLE="越读越厚的绘本  ——《老狼,老狼,几点了?》分享整理" />

所有的小伙伴们全部到期了,他们一起给了老狼先生一个惊喜——热烈的生日聚会!

故事从平静到热闹,从单个人物的出场到欢聚一堂,读到这里,让人心潮澎湃。
《三只小猪》、《青蛙王子》、《美人鱼》等故事的主角,原来都可以在《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个故事中出现,并在老狼先生的生日聚会上快乐的唱啊,跳啊……

难怪英国独立报会用一位无与伦比的艺术家。来评价戴比·葛莉欧利。



事中还出现了十种以上的表,包括电子表、怀表还有日晷等等;出现将老狼屋顶咬了一个洞的老牛;出现彼得潘里的小精灵;出现二十四只小黑鸟;出现三只瞎老鼠……

此之外,故事中人物的出现,都是有出处的,源自鹅妈妈童谣

  • 二十四只小黑鸟

http://s11/mw690/0030kEtnzy6OqEwPVZoaa&690 ——《老狼,老狼,几点了?》分享整理" TITLE="越读越厚的绘本  ——《老狼,老狼,几点了?》分享整理" />

唱一首六便士之歌
【Sing A Song of Sixpence】
Sing a song of sixpence,
A pocket full of rye;
Four-and-twenty blackbirds
Baked in a pie!
When the pie was opened
The birds began to sing;
Was not that a dainty dish
To set before the king?
The king was in his counting-house,
Counting out his money;
The queen was in the parlor,
Eating bread and honey.
The maid was in the garden,
Hanging out the clothes;
When down came a blackbird
And snapped off her nose.

【中译】
唱一首六便士之歌,
袋子里装满黑麦;
二十四只黑画眉,
被放在派里面烤!
当派被剥开,
画眉开始唱歌;
那可不是放在国王桌前,
十分可口的一餐吗?
国王在帐房数钱;
王后在客厅吃蜂蜜面包。
女仆在花园晒衣;
一只黑画眉飞来,
啄走了她的鼻子。

  • 三只瞎老鼠
                                     
  http://s2/mw690/0030kEtnzy6OqESCQkp71&690 ——《老狼,老狼,几点了?》分享整理" TITLE="越读越厚的绘本  ——《老狼,老狼,几点了?》分享整理" />

三只瞎眼的老鼠
【Three Blind Mice】
Three blind mice! See how they run!
They all ran after the farmer's wife,
Who cut off their tails with a carving knife.
Did you ever see such a thing in your life
As three blind mice?

【中译】
三只瞎眼的老鼠!看它们跑的方式!
它们追着农夫的老婆,
她用餐刀切了它们的尾巴。
你这辈子见过像这样的东西吗?
和三只瞎眼的老鼠一样。

  • 蛋头先生——圆咕隆咚
http://s11/mw690/0030kEtnzy6OqF7GmHo5a&690 ——《老狼,老狼,几点了?》分享整理" TITLE="越读越厚的绘本  ——《老狼,老狼,几点了?》分享整理" />
圆咕隆咚
【Humpty Dumpty】
Humpty Dumpty sat on a wall
Humpty Dumpty had a great fall
All the king's horse And all the king's men
Couldn't put Humpty Dumpty together again

【中译】
圆咕隆咚坐高墙,
圆咕隆咚掉地上;
国王的其实和大马,
也不能把圆咕隆咚变回原样儿


一本书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读多少遍?
我想,多少遍都不嫌多……
一本书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发现多少趣味?
我想,趣味的多少是无穷无尽的……

听完《老狼,老狼,几点了?》的分享,细节的似乎都在说话。
故事的情节颠覆常规,作者的想象力超乎寻常。
我想,或许我们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
创作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不论这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自己创作出来的人物的也好,其他故事中出现的人物也罢;内容只要是孩子们喜欢的,可以给他们带来快乐的,这就是一个属于我们的故事。

就像故事分享妈妈@天天妈说的:买书容易,“啃书”难,且行且珍惜。



【作者介绍】

戴比•葛莉欧利(Debi Gliori),生长于英国苏格兰。她从1984年开始从事童书创作,至今已创作了超过70本图画书,并亲自完成了其中大部分作品的插图绘制,这些图画书中包括广受读者好评的《无论什么》(No Matter What)。她作品曾两次入选“凯特•格林威大奖”和“苏格兰艺术委员会大奖”。 



一直比较排斥在分享过后的整理,是将图画书内页一页一页的粘出来,个人认为这是一种对作者、绘者、编辑、出版社的劳动成果极其不尊重的行为,所以每次的整理我都只会选取其中少量内页,进行简单的展示。
但是精读分享过后的感悟,一定会尽量详细的展示给每一位小贝壳,让图书的文化、教育、艺术等的意义,让更多的人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